长安天牢最深处的牢房里,司马昭正用指甲在布片上刻字——这是他从狱卒的衣服上撕下来的,上面刻着“某月某日,洛阳士族起事,速往接应”的字样。他将布片卷成细条,藏在一根筷子里,等待着机会。
几天后,一个假扮狱卒的曹魏旧部来送饭,司马昭趁其不备,将筷子偷偷塞给他:“把这个交给城外的王都尉,让他立刻率军去洛阳,接应士族起事。”
旧部点头,将筷子藏在袖中,匆匆离去。他不知道,这一切都被天牢的守卫看在眼里——刘成早就料到司马昭会继续传递消息,让守卫暗中监视,等待时机。
旧部离开天牢后,立刻前往城外的破庙,找到了王都尉(前曹魏都尉王凌之子王广)。王广看着布片上的字,大喜:“太好了!只要咱们能和洛阳士族汇合,就能救出公子,恢复曹魏江山!”他立刻召集两千旧部,准备向洛阳进发。
可刚走出破庙,就被刘成率领的士兵包围。“王广,你以为司马昭的密信是真的吗?”刘成骑着马,声音冰冷,“那是朕故意让他传的,就是为了引出你们这些曹魏残部!”
王广大惊失色,想率军反抗,却发现自己的旧部早已被刘成的士兵震慑。“你……你设了圈套?”王广颤声问道。
刘成点头,拿出一封密信:“这是你父亲王凌当年写给曹魏皇帝的信,里面写着你们王家世代为曹魏效力,誓与季汉为敌。如今,你们还想作乱,真是不知悔改!”
王广看着密信,知道自己再也无法狡辩,瘫坐在地上。刘成下令:“将王广和他的旧部全部擒获,押往洛阳,在迁都时当众审判,让天下人知道,背叛季汉的下场!”
士兵们上前,将王广和旧部绑起来,押往洛阳。天牢里,司马昭得知王广被擒的消息,彻底绝望——他知道,曹魏残部的最后一点力量也被清除了,恢复曹魏江山的梦想,永远不可能实现了。
洛阳的校场上,迁都的前一天,刘成在这里举行审判大会。百姓们围在校场周围,看着被押上来的王广和旧部。刘成站在高台上,大声宣布:“王广等人,勾结司马昭,想在迁都时作乱,害百姓陷入战乱,罪大恶极!朕判王广斩首示众,其余旧部贬为庶民,发配西域屯田,永世不得返回中原!”
百姓们纷纷欢呼:“陛下英明!”“杀得好!”
王广被押下去时,还在大喊:“我为曹魏尽忠,死而无憾!”可他的声音很快就被百姓的欢呼声淹没。
审判结束后,刘成看着诸葛瞻,笑着说:“洛阳的隐患已经清除,曹魏残部也基本被消灭,明天咱们就能顺利迁都了。”
诸葛瞻点头:“陛下,洛阳的宫室已经修缮完毕,粮草也已充足,百姓们都在城外等着迎接陛下。”
刘成走到高台上,望着洛阳的方向,心里满是感慨——从穿越过来,到平定天下,再到即将迁都洛阳,这一路走来,充满了艰辛,却也充满了希望。他知道,迁都洛阳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季汉的兴复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有信心,有众臣的支持,有百姓的拥护,一定能完成这个伟大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