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艘作为中流砥柱的“震海级”、“定远级”主力铁甲舰,如同一条条经过精心打磨、蛰伏待出的钢铁巨兽,黝黑的船体在略显苍白的秋日阳光下反射着冷硬而内敛的光泽。它们高耸的主桅和略矮的后桅上,巨大的黑底金鹰战旗(中央绣有凌风亲自设计的、鹰首望向东方的金色雄鹰徽记)以及各舰独有的识别旗,在逐渐增强、带着海腥味的东北风中猎猎作响,仿佛随时欲挣脱束缚,扑向远方。
环绕在这些庞然大物周围的,是超过百艘体型稍小却同样精悍的“扬威级”快速巡航舰、采用铁骨木壳结构以减轻重量的辅助炮舰、体型臃肿却至关重要的巨型运输补给舰、以及船腹内搭载着数艘小型登陆艇的专用两栖攻击母船。整个舰队规模之庞大,舰种搭配之齐全,后勤保障之复杂,远非上次旨在威慑和历练的南海巡航可比,透出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绝气势。
码头上,气氛同样紧张而有序。一队队身着崭新藏青色军服、背负沉重行囊、肩扛擦得锃亮的新式“迅雷二式”燧发火铳的陆军士兵——从“砺锋”军中精选出的登陆作战精锐,正以严整的队列,踏着沉重而统一的步伐,通过临时架设的宽大而坚固的跳板,依次登上一艘艘指定的运输舰。士兵们面容被海风和日头染成古铜色,眼神中看不到初次远航的新奇或恐惧,只有经过严格训练和反复推演后沉淀下来的肃穆与坚定。他们清楚地知道,脚下踏上的不再是近海训练的甲板,此次远征的目标,是那片传说中武士凶悍、地形复杂的陌生岛屿,是一场关乎黑石城未来命运的战略性进攻。除了步兵,还有专门操作轻型野战炮和臼炮的炮组、负责架设浮桥和爆破的工兵、以及携带了大量通信鸽和简易信号装备的通信兵,俨然一支高度合成化的精锐力量。
在港口地势最高、视野最开阔的点将台上,凌风一身剪裁合体、没有任何多余装饰的深蓝色海军大将戎装,腰侧悬挂着一柄形制古朴、据说掺入了灵泉寒铁锻造的长剑“断浪”。他没有佩戴象征最高权力的华丽绶带或勋章,但仅仅是站在那里,平静的目光缓缓扫过台下肃立如林的各级将领、以及远处海面上那支一眼望不到头的庞大军团时,一股无形的、令人心折的威严便自然弥漫开来。陈大疤、韩冲等核心将领全身披挂精钢鳞甲,手按剑柄,如同出鞘的利刃,立于队伍最前方,眼神灼灼,战意沸腾。就连一向以文职身份统筹全局的老拐,今日也换上了一身便于行动的深色劲装,外罩轻甲,他将留守黑石城,总督后方一切军政要务,保障这条漫长生命线的绝对安全。
“诸位,”凌风的声音并不高昂,却奇异地压过了风声和海浪声,清晰地传入台下每一位将领的耳中,带着一种经过千锤百炼后不容置疑的决断力,“数月秣马厉兵,深自砥砺,砺剑于灵泉之畔,淬火于风涛之中,所为者,唯有今日。多余之言,不必赘述。心中须谨记我等之目标,须刻骨我等之战魂。出发!”
没有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助威,只有整齐划一、沉重有力的抱拳礼,以及甲胄鳞片与兵刃鞘口碰撞发出的、汇成一片的铿锵之音,如同战鼓擂响前的沉寂,蕴含着更为可怕的力量。所有将领躬身领命,眼神交汇间,一切尽在不言中,随即迅速转身,大步流星地返回各自指挥岗位。
凌风最后深深地看了一眼身后这座在晨曦中轮廓分明、凝聚了他无数心血与梦想的城池,目光掠过都督府的飞檐、格物局高耸的烟囱、以及更远处民居升起的袅袅炊烟。随即,他毅然转身,在亲卫的簇拥下,大步走向专为他打造的旗舰——那艘在“震海号”基础上进行了全面优化、装甲更厚、火力更强、通信指挥设施更为完善,并被重新命名为“龙旗号”的庞然巨舰。八百名身着哑光黑色软甲、气息内敛如深渊、眼神锐利如鹰隼的暗影卫精锐,早已如同幽灵般悄然登舰,无声无息地散布在战舰的每一个关键节点——舰桥、炮位、弹药库、通信室,他们将负责凌风的绝对近卫、绝密情报的即时传递以及必要时执行斩首或破坏等特殊任务。
“起锚!升帆!启航!”
随着“龙旗号”高大舰桥上代表最高指令的令旗猛烈挥动,以及船首那尊特制巨型铜号角发出的、低沉悠长、足以穿透整个港区的轰鸣,庞大的舰队如同被注入了灵魂的沉睡巨龙,开始缓缓苏醒、移动。巨大的铁锚被蒸汽绞盘带动着,发出哗啦啦的沉重链条摩擦声,从海底淤泥中被缓缓提起;一面面巨大的、用浸过灵泉药液强化过的帆布制成的风帆,在水手们熟练的操作下依次升满,迅速吃足了越来越强劲的东北风,鼓胀如云;混合着蒸汽明轮开始转动、桨叶沉重地划开海水的轰鸣,整个舰队开始以“龙旗号”为箭头,排成预先演练过无数次的、最适合远航与战斗转换的疏开纵队阵型,如同一片移动的、散发着金属寒光的钢铁森林,沉稳而坚定地驶出戒备森严的军港闸口,义无反顾地劈开万顷碧波,向着太阳升起的东方,向着那片充满未知挑战、注定要用血与火书写新历史的扶桑诸岛,踏上了征途。
舰队并没有选择看似最短的直线横跨东海中心的航线。那条航线虽然距离较短,但水文情况复杂,暗礁众多,且极易遭遇不可预测的剧烈天气变化。凌风与参谋部经过反复推演,最终确定了一条更为稳妥、也更具有战略纵深的进军路线——舰队先沿着熟悉的大陆架边缘向南航行,抵达已在琉球群岛建立的、设施完善的“镇东堡”前进基地进行最后一次全面的休整、补给和最终战备检查,然后以此为跳板和出发阵地,借助每年秋季最为稳定和强劲的东北季风,顺风直下,以最高航速直插此次战略进攻的首要目标——扶桑九州岛的西南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