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京都,平定畿内,意味着扶桑的政治心脏已然易主。凌风的下一个,也是此次东征最具象征意义的终点——那座巍峨耸立、被无数扶桑人视为精神图腾的富士山,已然清晰在望。
他站在京都御所内的高台上,远眺着东方天际那抹在晴空下清晰可见的、完美圆锥形的白色山影,对簇拥在身边的将领们,用一种平静却不容置疑的语气宣告:“传令全军,在京都休整三日,犒赏将士。三日之后,目标——富士山!我要在那圣洁的山巅之上,插上我黑石城的战旗!让这日出之地,从此铭记,谁才是这片万里海疆真正的主宰者!”
消息传出,黑石城全军上下,群情振奋。最后的征程,终极的象征,即将开始。而此刻,整个扶桑四岛之上,那些尚在观望或心怀侥幸的势力,终于彻底明白,天命已改,除了臣服于这来自海上的新主人,已别无选择。
京都城内的空气,依旧带着几分新旧交替时特有的、混杂不安的气息。黑石城的旗帜虽已插遍城垣巷陌,但千年古都沉淀下的那种深入骨髓的贵族式慵懒与旧秩序残留的陈腐味儿,尚未被来自海疆的、带着硝烟与锐气的全新力量完全涤荡干净。凌风并未选择入驻足利将军那座雕梁画栋、却弥漫着败亡颓唐之气的二条城,而是将前线指挥部设在了京都城外东北方向一处地势高亢、视野开阔的山坡上。这里新扎的连营壁垒森严,与城内的繁华喧嚣隔开一段距离,更符合他行军布阵的习惯。站在中军帐外,抬眼向东望去,晴空之下,那座终年积雪、轮廓完美得近乎神圣的富士山,便清晰地矗立在天际线上,仿佛触手可及。营地里,人马喧腾,缴获的东洋战马在临时马厩里打着响鼻,工匠营区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正在加紧赶制登山所需的特殊器械,一股大战前夕特有的、压抑着兴奋与紧张的躁动感,在秋日干燥的空气中弥漫。
“城主!弟兄们可都憋着一股劲儿呢!”陈大疤人未到声先至,大步流星地踏进宽敞的中军大帐,带起一阵风,独眼中燃烧着炽热的战意,“连京都这龙潭虎穴咱都拿下了,眼前这最后一个山头,还等个啥?给俺老疤一队精锐,三天!不,两天!保管把咱黑石城的旗子,插到那雪山顶上!让这帮倭人瞧瞧,啥叫真正的‘天孙降临’!”
韩冲正俯身在一座精心制作的、标注着富士山周边详尽地形、植被、水源乃至已知神社路径的巨大沙盘前,闻言抬起头,神色一如既往的沉稳持重,目光锐利地扫过沙盘上那些代表险峻山峰和深谷的起伏:“疤叔,勇猛可嘉。然登山之战,非同平地攻坚。富士山海拔甚高,此季山顶积雪深厚,气候瞬息万变,山道崎岖险峻,易守难攻。更须警惕者,此山在倭人心中地位尊崇,视为神灵居所,山腰诸多神社寺庙中,恐有狂热僧兵或溃逃武士盘踞,必以死相搏。我军若贸然强攻,纵能登顶,亦恐伤亡惨重,非智者所为。”
老拐揣着双手,眯缝着眼睛,如同老僧入定,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种洞悉世事的沧桑感:“韩将军所言,乃老成谋国之言。此山名为山,实为倭国精神之象征。攻山易,攻心难。强取之下,纵得山巅,亦难服其众。老夫以为,此番行动,须得刚柔并济,明暗交替,既要展我雷霆之威,亦要行那攻心瓦解之策,方为上善。”
凌风没有立即回应,他踱步到帐门外,负手而立,远眺着那座在夕阳映照下仿佛燃烧着金色火焰的圣山。山体巍峨,寂静无言,却自有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凝视良久,他才缓缓转身,目光扫过帐内三位风格迥异却同样不可或缺的臂膀,脸上并无急切之色,反而是一种成竹在胸的冷静。
“疤叔欲速战速决,韩冲虑及险阻,老拐主张攻心为上。”凌风走回沙盘旁,修长的手指精准地点在富士山脚下一处标注为“富士宫”的交通要冲,“此番登顶,意义非凡。它不仅是军事上的最后一击,更是政治和心理上的终极宣告。我们要做的,不仅是把旗插上去,更是要借此一举击碎倭人残存的精神支柱,让他们从心底里明白,时代已然更迭,天命已归我有!故此,此战须得精心策划,力求以最小的代价,达成最大的震慑效果。”
他目光炯炯,开始部署这场特殊的“登山战役”:“硬冲蛮干,徒增伤亡,不可取。但若一味示弱怀柔,反倒显得我心虚。须得虚实结合,多管齐下。”
“首先,声势必须浩大,以威压之。”凌风看向陈大疤,“疤叔,你的舰队主力暂无需参与直接攻山,但绝不能闲着。即刻抽调数艘航速最快、外形最具威慑力的‘扬威级’快船,组成一支‘巡弋展示分队’,沿着富士山俯瞰的相模湾、骏河湾海域,进行大范围、高调度的巡航。不必接敌,但要让沿岸每一个村庄、每一座寺庙的倭人都能看见我巨舰之姿。择机在远离民居的开阔海域,进行数次声势浩大的实弹射击演练,炮声务必要响,要让他们感受到那股无形的压力。同时,派遣数支精锐骑兵小队,携带锣鼓号角,在富士山脚所有重要路口、知名神社门前,反复巡行,旌旗招展,鼓号喧天。我要营造出一种黑石城大军压境、对富士山志在必得、且随时可能从任何方向发起攻击的紧张氛围!”
陈大疤独眼放光,恍然大悟:“城主高明!这叫……敲山镇虎!不对,是敲海震山!让那帮缩在山里的家伙,光听动静就腿软,吃不下睡不着!俺这就去安排,保准把这声势造得足足的!”
“其次,敌情必须明晰,以策万全。”凌风转向韩冲,神色严肃,“韩冲,登顶的艰巨任务,非你莫属。然登山如用兵,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在主力行动之前,必须将上山之路、敌情民心,探查得一清二楚。立即从‘砺锋’军中,遴选最精通倭语、熟悉山地行动、胆大心细的斥候精锐,化整为零,伪装成各地前来朝圣的香客、采药的山民、或是逃难的百姓,分多路、分批次,秘密潜入富士山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