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陇右道的边境线上,一座崭新的混凝土烽燧矗立在那里,宛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这座烽燧是大唐军队为了加强边境防御而新建的,它不仅有着坚固的建筑结构,还配备了先进的了望设施。
此时,三名唐军斥候正站在了望塔上,他们手持望远镜,目光如炬,警惕地注视着远方的草原。这片广袤的草原一直延伸到天边,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们锐利的眼睛。
突然间,地平线上扬起了一片烟尘,仿佛是一阵沙尘暴席卷而来。斥候们立刻紧张起来,他们紧紧盯着那片烟尘,手中的望远镜都快被捏碎了。随着烟尘越来越近,他们终于看清了,那是一队约三十人的吐蕃游骑,正风驰电掣般地向大唐境内扑来。
这些吐蕃游骑身着黑色的皮甲,手持长矛和弓箭,他们的战马奔腾如飞,气势汹汹。从他们的行进方向来看,目标似乎是山下不远处的一个小村庄。
“烽火!快!”斥候队长立刻下令。
一名斥候如同离弦之箭一般迅速冲向早已准备好的柴堆,他手中的火折子瞬间点燃了干燥的木柴,熊熊烈火瞬间燃起。而这堆柴中还掺杂了大量的狼粪,使得浓烟滚滚升起,在晴朗的天空中显得格外醒目。
与此同时,另一名斥候则用尽全身力气敲响了那面巨大的警锣!清脆而响亮的锣声如同惊雷一般在山间回荡,传得很远很远。
山下的村庄里,人们听到这突如其来的警报声,顿时惊慌失措。但他们并没有乱作一团,而是在里正的组织下,迅速收拾行囊,扶老携幼,有条不紊地向后方的山谷转移。
而在不远处,一支正在巡逻的唐军队伍也看到了那滚滚升起的狼烟。他们毫不犹豫地加快步伐,如疾风般向烽燧的方向疾驰而去。
然而,吐蕃的游骑们同样注意到了这股浓烟。他们的头领见状,嘴角泛起一丝狞笑,然后毫不犹豫地挥挥手,示意手下加速冲向烽燧,企图一举拔掉这颗眼中钉,然后再继续他们的劫掠行动。
可是,当他们冲到烽燧下方时,却惊讶地发现,这座烽燧与他们以往遇到的土堡完全不同。它的墙体异常光滑坚硬,仿佛是由某种特殊材料建造而成。
吐蕃游骑们尝试着像对付土堡那样攀爬上去,或者用挠钩去破坏墙体,但都以失败告终。那光滑的表面让他们根本无处落脚,而坚硬的质地更是让挠钩也难以发挥作用。
不仅如此,当他们试图用箭矢攻击时,却发现箭矢射上去后,只能在墙体上留下浅浅的白点,根本无法对其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塔上唐军斥候依托箭垛,用强弩向下射击,精准地射翻了冲在最前面的几名吐蕃骑兵。
吐蕃头领大怒,命令部下下马,试图用刀斧劈砍墙体,或用火箭射击烽燧顶部的木结构了望台。但混凝土墙体坚固异常,火箭也被唐军用湿泥扑灭。
就在吐蕃游骑围着烽燧无可奈何之际,山下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唐军巡逻队赶到了!
眼见唐军援兵已至,自己又奈何不了这乌龟壳般的烽燧,吐蕃头领只得恨恨地咒骂一声,下令撤退。来时气势汹汹,去时灰头土脸,还丢下了几具尸体。
烽燧上的斥候看着退走的吐蕃骑兵,松了口气,相视而笑。这座灰白色的堡垒,第一次经受实战检验,便显露出了巨大的价值。边境的预警和防御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