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巍峨壮丽的太极殿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金砖铺就的地面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这座宫殿气势恢宏,庄严肃穆,今日却迎来了一场文坛的盛宴。
魏王李泰身着华丽的锦袍,气宇轩昂地走在最前面。他身后紧跟着数十位文学馆的学士,他们个个神情庄重,手中捧着一部部厚重的书籍。这些书籍便是他们历时数年、殚精竭虑编纂而成的宏篇巨着——《括地志》。
《括地志》全帙共计五百五十卷,详细记载了唐朝各地的山川、物产、风俗等信息,是一部极具历史价值和学术意义的巨着。李泰率领着他的学士们,迈着稳健的步伐,缓缓地走向皇帝李世民所在的宝座。
当他们走到殿前时,李泰停下脚步,恭敬地向皇帝行礼。他的声音洪亮而清晰:“陛下,微臣率领文学馆诸位学士,历经数年编纂完成《括地志》全帙,今日特来进献陛下。”
李世民面带微笑,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他缓缓起身,走到李泰面前,接过其中一部《括地志》,轻轻翻开书页,仔细阅读起来。
殿内一片安静,只有书页翻动的声音和轻微的呼吸声。众人都注视着皇帝,期待着他对这部巨着的评价。
数百卷装帧精美、抄录工整的绢本书稿被小心翼翼地抬入大殿,这些书稿堆积如山,散发着浓郁的墨香,仿佛一座知识的宝库。
李泰身着亲王礼服,气宇轩昂,容光焕发。他站在大殿中央,朗声奏报:“儿臣奉父皇之命,编纂《括地志》,今已大功告成。”
他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清晰而有力。群臣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他,脸上露出惊叹和赞赏的神色。
李泰接着说道:“此书共五百五十卷,分述各州山川形胜、风俗物产、古今事迹、沿革变迁。儿臣博采群书,考证详实,力求赅备。”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这部巨着的自豪和自信。这部《括地志》不仅涵盖了全国各地的地理信息,还详细记录了各种风土人情、历史典故以及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可谓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百科全书。
李泰最后表示:“愿将此书献于父皇,或于治国安邦、教化百姓,略有裨益。”他的话语充满了对父皇的尊敬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殿内群臣听到这里,无不为之惊叹动容。如此规模的全国性地志,前所未有!其工程之浩大,内容之详实,确实堪称千秋之功。
李世民面带微笑,轻柔地抚摸着手中的书卷,仿佛那是一件稀世珍宝。他的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欣慰之情,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泰儿,你真是辛苦了!”李世民感慨地说道,声音中充满了对李泰的赞赏和疼爱。他转向一旁的诸位学士,同样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诸位学士也都辛苦了!”
李世民的话语如同春风拂面,让人感到无比温暖。他接着说道:“这部书卷,可谓是包罗万象,考据精详,实乃不朽之盛业啊!对于国家和百姓来说,其功劳简直无法估量!朕心中感到无比欣慰!”
说完,李世民当机立断,立刻下达圣旨,对所有参与编纂《括地志》的人员进行丰厚的赏赐。不仅如此,他还下令将这部书抄录数份,分别分发到弘文馆、崇贤馆以及各州府学,以供士子们学习和参考。
李泰与文学馆的学士们听闻圣旨,纷纷跪地谢恩,感恩涕零。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和自豪,因为他们的辛勤努力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和嘉奖。
在朝堂之上,众人对李泰的赞誉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李泰的“贤王”之名和文治形象,通过这次献书的举动,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与李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沉迷于“奇技淫巧”甚至走上邪路的太子李承乾。李承乾的行为让许多大臣感到失望和忧虑,而李泰则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杰出的贡献,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期许。许多原本持中立态度的大臣,此刻看向李泰的目光也多了几分认可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