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开始走流程,从纳彩开始一步步走下来。
等礼部官员上门后,姝阮前去接见,收下了象征忠贞的大雁。
皇帝走三聘六礼娶妻,姝阮又去采买了不少人,让舒琴养在身边,等进宫的时候带进宫。
规矩不规矩什么的,姝阮不在意,反正皇帝的下限已经被打破了。
夏日炎热,本来这个时间皇帝该带后宫之人去行宫避暑,但三聘六礼还没走完,他便留在了皇宫。
这日,礼部官员完成纳征,回去后发现发生了军粮被劫的大事。
摄政王借机发难,或杀或流放了不少皇帝一方的官员,就连甄远道也被他以通敌的理由满门抄斩。
甄远道的女儿跟安比槐的女儿交好,又在安比槐护送军粮上说了话,这也不算无的放矢。
进位婉仪的甄嬛得知自家被抄的事去向皇帝求情,谁知摄政王的动作那么快,直接把甄家人就地格杀,得到消息的甄嬛直接晕了过去。
时间不过三日,皇帝就下旨让摄政王的孙子孙女做皇子皇女伴读,宣旨的人当场被杀,摄政王即刻下令诛了甄家九族。
诛九族的理由是现成的,甄远道通敌叛国,在书房发现了他与敌国通信。
本来问斩都在秋后,如今不用等了。
生杀大权本是皇帝的权力,只是被他摄政这些年篡取了大半,要杀几个人简直不要太轻松。
次日,摄政王在朝堂上逼皇帝说他没有下那道旨意,并以篡夺内监假传圣旨的旨意将甄婉仪废为庶人,与棠梨宫宫人一并交予他当日午时于菜市场处斩。
政治争斗,谁握有生杀大权,谁就占上风。
皇帝的是大周朝几任皇帝遗留再加上他当初与太后合作的结果,他的是篡取,姝阮直接强抢,一个甄嬛实在算不得什么。
他杀世家之人那会儿,世家就没反抗吗?
反抗了的,只是他连反抗的一起杀了。
直到后来皇帝与他争权才被钻了空子。
世家有了兵将,你杀人,我跟你正面硬拼,不止硬拼,我还支持各地造反的人,这才不能随意处理了。
如果不是那日姝阮杀人他被俘,姝阮想要抢到生杀大权也不容易,说不定就被他处理了,连同慕容家他也能连根拔起。
下朝后,摄政王派人去宫里把棠梨宫所有人都抓出来,玄凌面色非常不好看,黑着脸下了甄婉仪被废为庶人的事。
现在下了旨,还能保全面子,一旦甄嬛顶着婉仪的身份被斩首,大权可就彻底落入摄政王手里了。
抓了人,摄政王亲自去验明了正身,然后派人通知姝阮去观刑。
自从知道九族被诛,甄嬛就一直呆愣愣,她恨摄政王,也恨自己的一时之气。
就因为这一时之气,导致九族尽诛。
直到此时,甄嬛才终于明白为何所有人都对摄政王退避三舍,只是已经晚了。
她想着,或许她就不该进宫,也不该争宠,好歹能保全自己的九族。
殊不知,哪怕她不进宫,后果也好不到哪里去,前有皇帝和摄政王争斗,后有世家崛起,一个不能在本家所在地培养士兵将领的家族,迟早会被吃干抹净。
在这个时代,无论是谁,都有很多无奈,他们必须要争,不争就会带着全家整整齐齐的上路。
安选侍自从知道甄嬛被废为庶人,还要处斩,就知道完了,她父亲完了,她也完了。
惠贵嫔去仪元殿求情,只是皇帝压根不见她,只能不甘心的回到了存菊堂。
临近午时,姝阮带着一群人去了菜市口,摄政王正在高坐。
姝阮走近摄政王找了个地方坐好,说:“摄政王恐怕要失望,我不会因此低头。”
摄政王淡淡说道:“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结果。”
他能想出此等主意,就是因为那日姝阮只杀了纨绔,其他人都只是打晕,在知道是盟友后还给出了赔礼。
他笃定这样一个人抵不过死亡的冲击,会臣服于他。
姝阮只是笑笑没说话,如果不是因为这人是盟友,那日被俘就死在了她的手里。
士兵只是命令的执行者,她不会将矛头对准他们,她有足够的底气这么做。
午时来临,摄政王下达了行刑的命令。
这时,一道流光划过,进入了浣碧的身体。
姝阮顿时嘴角抽搐,这可真是!
沐心很快向姝阮传音,“神女,那个系统看上去是某个星际时代的发明,穿越的那个人应该是系统的发明者,他们的实力不强。”
星际时代某些仪器可以进行时空穿梭,只是穿梭的距离有限,那个世界应该离这里很近很近。
姝阮正在想着如果这个穿越者能活着她要怎么处理,行刑就轮到了浣碧那一轮。
浣碧挣脱了狱卒的控制,急忙向姝阮和摄政王的方向跑去。
姝阮的护卫直接拦住她,将她送了回去,哪怕嘴里喊着冤,依旧死了。
对于这个小插曲,摄政王没有放在心上,不过一个奴婢而已。
棠梨宫人不少,鲜血染红了菜市口,姝阮面不改色。
摄政王见此皱了皱眉,很快平复心情,大权都能篡,他就不信一个小姑娘会没有漏洞能钻。
行刑完毕,姝阮离开了菜市口,她来这里就是来告诉摄政王,这些小手段对她没用,不要拿这些试探她。
摄政王下令将甄庶人的头颅悬于菜市口,然后去告诉了皇帝他这个决定,还是当着敏华夫人的面说的。
如果不是那次姝阮搅局,首先倒霉的会是慕容家,哪里能轮得到甄家!
摄政王走后,敏华夫人被气得浑身发抖,皇帝费了好大的精力才把人安抚好。
甄嬛的结局如风一样传遍了后宫,大多数嫔妃都吓得颤颤巍巍,她们与皇帝联姻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以后还是低调些吧!
沈眉庄得知消息后直接瘫软在床,缓过来后就去求见皇帝。
这次皇帝接见了她,跟她说了摄政王的嚣张跋扈目中无人,成功让沈眉庄恨上了摄政王,当即写信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