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露水滴在麦田的新土上,折射出细碎的光。谢怜推开院门时,最先听见的是田埂边传来的“沙沙”声——张老伯正蹲在西田边,手里拿着根小木棍,轻轻拨弄着刚覆上麦种的土层。
“张老伯,您怎么这么早?”谢怜快步走过去,看见老人裤脚沾着露水,鞋尖还沾了些泥土。张老伯直起腰,笑着指了指地里:“来看看麦种有没有被夜里的雨冲了,还好土盖得实,没出啥岔子。”他又蹲下身,扒开一小片土,露出几粒裹着潮气的麦种,“你看,这籽儿已经吸了水,过不了几天就能冒芽了。”
谢怜也跟着蹲下,指尖碰了碰湿润的泥土,凉丝丝的触感里带着生机。正说着,身后传来脚步声,转头一看是花城,肩上扛着个竹筐,里面装着些刚从菜畦摘的青菜和萝卜。“早饭想吃菜粥,”花城把竹筐递过来,目光扫过麦田,“土墒正好,今天不用浇水。”
两人刚要往回走,就看见慕情从村里的小路过来,手里拿着张叠得整齐的纸。“刚才在村口看见的,是县里发的农技宣传单,”慕情把纸展开,上面印着冬小麦的田间管理要点,“上面说麦苗长到三寸高时,要施一次有机肥,还得防着蚜虫。”
谢怜接过宣传单,仔细看了看:“正好,家里还有之前攒的草木灰,到时候掺着腐熟的秸秆用,应该够了。”花城补充道:“我下午去山里砍些松针,铺在麦田边,既能保墒,还能挡着些虫蚁。”
三人说着话往回走,路过海娃家时,院门虚掩着,听见里面传来海娃的声音:“娘,我要去看麦子发芽!”接着是海娃娘的笑声:“急啥,等吃完饭再去,娘给你煮了红薯粥。”
推开门进去,狗蛋也在,正坐在桌边剥鸡蛋。海娃娘看见他们,连忙起身:“快坐,粥刚熬好,一起吃点。”谢怜刚要推辞,海娃就跑过来拉着他的衣角:“谢怜哥,你昨天说麦子会发芽,今天能长出来吗?”
“哪有这么快,”谢怜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得等四五天,才能冒出小芽尖呢。”狗蛋也凑过来:“那我们能天天去看吗?我想第一个看见小芽!”花城在一旁接话:“可以,不过得轻点儿走,别踩坏了田埂。”
早饭时,海娃娘说起村里的事:“后天村里要晒秋粮,各家都得把今年收的玉米、豆子拿出来晒,免得受潮发霉。”慕情放下碗:“正好,我家那间空屋能放粮,要是谁家晒不下,也能先放我那儿。”
海娃娘眼睛一亮:“那可太好了!去年我家玉米多,晒在院里占了大半地方,走路都费劲。”谢怜也说:“我们家院角的晒架也空着,大家要是需要,随时用。”
吃完早饭,几人分头忙活。谢怜和花城去菜畦浇水,慕情则拿着农技宣传单,挨家挨户给村民们看,顺便说些麦田管理的注意事项。海娃和狗蛋跟在谢怜身后,拿着小水壶,学着他的样子给青菜浇水,虽然洒得满身都是,却笑得格外开心。
中午时分,村里的晒场上渐渐热闹起来。李婶背着半袋玉米过来,看见谢怜就喊:“谢怜小哥,快来搭把手!这袋子玉米沉得很。”谢怜连忙放下水壶跑过去,帮着把玉米袋卸下来,倒在铺好的油布上。
“今年的玉米颗粒真饱满,”谢怜抓起一把玉米,金黄的玉米粒在阳光下泛着光。李婶笑着说:“是啊,今年雨水足,玉米长得好,比去年多收了两成呢。”正说着,小石头也背着个小竹筐过来,里面装着些豆子:“谢怜哥,我娘让我把豆子拿来晒,还说下午给你们送点煮豆子吃。”
晒场上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一边翻晒粮食,一边聊着家常。张老伯说起明年的打算:“我想在田边种几棵果树,既能挡太阳,还能收果子。”有人接话:“我家有桃树苗,明年春天给你送两棵。”还有人说:“要是种果树,我帮你挖坑,我力气大!”
谢怜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格外踏实。大家虽然忙着各自的活计,却总想着帮衬别人,一句简单的“我来帮你”,比任何话语都温暖。花城不知何时走过来,递给他一块帕子:“擦把汗,太阳晒得厉害。”
谢怜接过帕子,擦了擦额头的汗,转头看见慕情正帮着一位老大娘翻豆子。老大娘年纪大了,动作慢,慕情就耐心地教她怎么翻才能晒得均匀,脸上没有了往日的急躁,多了些平和。
傍晚时,晒场上的粮食都收得差不多了。村民们把晒干的粮食装袋,有的扛回家,有的放在慕情家的空屋里。李婶提着个布袋子走过来,递给谢怜:“这是刚煮好的豆子,你拿回去当零食吃。”谢怜刚要道谢,李婶又说:“别客气,明年你们家麦子收了,我还想跟你学怎么种呢。”
回到家时,天已经有些擦黑。谢怜把豆子倒在盘子里,放在石桌上,海娃和狗蛋闻着香味就跑过来,抓了几颗放在嘴里。“真好吃!”海娃含着豆子,含糊地说。花城坐在一旁,看着他们,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
慕情也回来了,手里拿着个纸包,里面是些红糖:“刚才在村口杂货店买的,明天煮点红糖粥,给大家补补。”谢怜接过红糖,笑着说:“正好,明天早上熬粥时放进去。”
几人坐在院子里,吃着豆子,聊着白天的事。天上的星星渐渐多了起来,晚风拂过,带着麦田的清香。海娃和狗蛋玩累了,靠在谢怜身边睡着了。谢怜轻轻把他们抱进屋里,回来时看见花城正望着麦田的方向。
“在想什么?”谢怜走过去,坐在他身边。花城转头看他:“在想明年麦子成熟的时候,应该会很热闹。”谢怜点点头:“到时候大家一起收割,一起晒粮,肯定很热闹。”
慕情在一旁喝着水,忽然说:“其实这样挺好,不用争什么,也不用抢什么,安安稳稳过日子,比什么都强。”谢怜看了他一眼,笑着说:“要是你喜欢,以后就一直这样过。”
慕情没有说话,只是喝了口水,目光落在石桌上的豆子上,眼神里多了些温柔。夜色渐深,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偶尔传来的虫鸣声,还有远处村民家的狗叫声,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和、安稳。
谢怜知道,这样的日子或许简单,却充满了希望。就像田里的麦种,只要用心呵护,总有一天会发芽、生长,结出沉甸甸的果实。而身边的这些人,这些温暖的陪伴,就是这平凡日子里最珍贵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