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刚漫过山头,谢怜就把雾茸籽、青蓝花籽分装进小布兜,还在竹篮里塞了把小铲子——是昨日特意磨亮的,木柄裹着防滑的布条。花城拎着竹篮走过来时,见他正对着布兜数花籽,忍不住笑着说:“够了,村里每户分些,剩下的还能种在村头的空地上。”
两人往山下村落走时,远远就听见村里的鸡鸣声。刚到村口,就看见阿婆坐在老槐树下纳鞋底,见他们来,立刻放下针线迎上来:“可算来了!孩子们听说你们要送花籽,早就候在院子里了。”
跟着阿婆往村里走,路边的土墙上爬着新抽的藤蔓,几个穿布衫的孩子围上来,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盯着竹篮:“谢怜哥哥,里面是能开出好看花的籽吗?”谢怜蹲下来,从篮里拿出一小把金雀花籽,放在孩子们手心:“这个能开出金黄色的花,种在院子里,夏天能遮阴凉呢。”
先到阿婆的院子,阿婆指着墙角的空地支起锄头:“这里土松,就种你们说的雾茸花吧,听说开花像雾,肯定好看。”谢怜握着小铲子松土,花城则帮着把雾茸籽撒进土里,指尖轻拨泥土盖住籽实:“别盖太厚,不然芽儿难冒出来。”孩子们围在旁边,学着他们的样子,用小手把土拍实,脸上沾了泥也不在意。
走了几家农户,花籽渐渐分出去。到村头的空地上时,已有不少村民拿着工具等着。这片空地之前堆着柴火,如今清理干净,正好种些耐活的花。谢怜教大家把青蓝花籽和金雀花籽混着撒,花城则在旁边说:“青蓝花耐阴,种在树荫下;金雀花喜阳,种在空地中间,这样两种花都能长好。”
村民们听得认真,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刚采的蒲公英问:“谢怜哥哥,花籽长出来后,能像蒲公英一样吹着玩吗?”谢怜笑着摇头:“等花谢了会结籽荚,到时候可以把籽收起来,种到别的地方去,让更多地方开出花。”
忙到正午,空地上的花籽总算种完了。村民们留两人吃午饭,灶台上端出刚蒸好的玉米饼,还有腌得脆爽的萝卜干。饭桌上,有村民说:“去年你们寄到镇上的花籽,镇口的路都变成花路了,来往的客商都夸咱们这儿好看。”花城夹了块玉米饼递给谢怜:“往后村里种满花,说不定会有更多人来看看。”
饭后,孩子们拉着两人去村后的小溪边,说要找“能开花的石头”——其实是溪水里带着花纹的鹅卵石。谢怜蹲在溪边捡石头时,忽然看见岸边的泥里冒出几点嫩绿,仔细一看,竟是之前阿婆种的花籽发了芽。他赶紧叫孩子们来看:“你们看,芽儿已经冒出来了,再过些日子就能开花了。”
夕阳斜照时,两人准备回故事阁。村民们送他们到村口,阿婆塞了袋刚炒好的花生:“带着路上吃,等花发芽了,我让孩子们去山上告诉你们。”孩子们挥着小手喊:“一定要来呀!”
往回走的路上,晚风带着村里的烟火气。谢怜手里攥着颗孩子们送的鹅卵石,上面画着小小的花,他抬头对花城说:“等村里的花开了,肯定特别好看。”花城握住他的手,指尖带着暖意:“嗯,到时候咱们来摘些花籽,再送到别的村里去。”
远处的村落渐渐笼在暮色里,村头空地上的花籽正藏在泥土里,等着吸收雨水和阳光。而故事阁的方向,院角的冰蓝花已长出细细的茎,再过些日子,就能结出淡蓝的花苞——春天的脚步,正随着花籽的传播,悄悄走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