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雪落下时,故事阁的院角已积了薄薄一层白。谢怜刚把窗边的云心菊干收进瓷罐,就听见院外传来马蹄踏雪的声响——南风裹着件厚棉袍,怀里揣着个陶壶,正站在雪地里呵着白气,慕情跟在身后,手里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裹得严实的点心。
“可算到了!”南风推开院门,雪沫子顺着棉袍的下摆落在地上,“扶摇山早就下大雪了,观星台的台阶都冻住了,弟子们扫了半天才清出条路。我特意带了壶热姜茶,喝了暖身子。”
慕情把竹篮放在石桌上,里面是灵文殿厨子做的芝麻糖和花生糕:“之前文书说你们冬天爱吃甜的,让我多带些,还有镇上绣娘做的厚手套,说你们常去院子里收拾花籽,戴着能防冷。”谢怜接过手套,指尖摸着厚实的棉絮,转身往屋里喊:“三郎,快把暖炉点上,南风他们冻坏了!”
花城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两个铜手炉,炉身裹着绣着菊纹的布套。他把暖炉递给南风和慕情,又往石桌上放了盘蜜渍山楂:“刚腌好的,酸中带甜,能解腻。前几天老水手捎信来,说海边的青蓝花籽用雪埋着,开春种更容易发芽,等雪化了就送过来。”
南风捧着暖炉,喝了口姜茶,身子渐渐暖和起来。他看着院中的雪景,忽然笑了:“去年冬天咱们在扶摇山赏雪,今年在这儿聚,明年春天去扶摇山看‘盼春红’,日子倒过得真快。”慕情也点头:“药铺的学徒前几天还来问,说明年春天要跟着咱们一起去海边种青蓝花,说想看看花田到底有多好看。”
正说着,院门外又传来敲门声,文书裹着件青布棉袍,怀里抱着“山海花事图”画轴,身后还跟着个穿棉袄的小身影——是小海娃,手里拿着个雪捏的小兔子。“听说你们这儿下雪了,特意来送画,”文书把画轴放在桌上,“之前加了观星台的雪景,现在才算真正完成了,以后不管什么时候看,都能想起咱们一起走过的花事。”
小海娃把雪兔子递给谢怜:“谢怜哥哥,这个给你!老水手说雪化了就能去海边种青蓝花,我已经把小铲子准备好了。”谢怜接过雪兔子,笑着摸了摸他的头:“等开春,咱们一起去海边,给你种一朵最大的青蓝花。”
众人围坐在屋里的暖炉旁,看着“山海花事图”上的景致——从故事阁的“盼春红”、海边的青蓝花,到扶摇山的云心菊,再到观星台的雪景,每一笔都满是回忆。文书指着画里的小海娃和墨尾,笑着说:“当时画的时候,小海娃非要让墨尾站在他旁边,说这样才像一起玩的样子。”
谢怜给众人倒了杯菊花茶,又拿出之前晒的云心菊干:“明年春天咱们把这些花干带去扶摇山,泡在新茶里,味道肯定更好。还有之前收的冰蓝花籽,分一些给小海娃,让他种在海边,夏天开花时,咱们就能在花田边喝茶了。”
南风吃着芝麻糖,忽然想起什么:“对了!扶摇山的小鹿已经长壮了,文书说等春天你们来,让小鹿驮着小海娃在花田边跑,肯定好玩。”小海娃眼睛立刻亮了,拉着谢怜的衣角:“谢怜哥哥,我能和小鹿一起玩吗?我还能给它喂胡萝卜!”谢怜笑着点头:“当然能,咱们提前准备好胡萝卜,给小鹿当礼物。”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落在暖炉旁,雪光映着屋里的暖意,格外温馨。墨尾蹲在谢怜脚边,怀里抱着小鱼布偶,时不时蹭蹭他的裤腿,像是在参与他们的聊天。众人聊着开春的计划,从种青蓝花、看“盼春红”,到去海边捡贝壳、在扶摇山赏星,每一个约定都充满了期待。
夕阳西下时,雪渐渐停了。南风几人要离开了,谢怜给他们装了些蜜渍山楂和晒干的云心菊干,又把厚手套递给小海娃:“戴着这个去海边,就不怕冷了。”小海娃接过手套,笑着说:“谢怜哥哥,开春我一定来叫你们去海边!”
送走众人,谢怜和花城坐在暖炉旁,看着窗外的雪景。墨尾趴在两人中间,慢慢睡着了,怀里还抱着雪兔子——虽然已经开始融化,但它依旧紧紧抱着。花城握住谢怜的手,指尖带着暖炉的温度:“明年春天,咱们就能去扶摇山,去海边,去见所有想见的人,看所有想看的花。”
谢怜靠在他肩上,看着“山海花事图”上的景致,心里满是安稳。他知道,不管是春天的花、夏天的海,还是秋天的菊、冬天的雪,只要身边有爱人相伴,有朋友相念,每一个日子都会充满温暖。而这些藏在时光里的约定,会像这幅画一样,永远留在记忆里,岁岁年年,不曾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