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草药学习小组在各方支持下虽有了新面貌,可六零年代的特殊环境,依旧给其发展带来诸多挑战。
这年冬天格外寒冷,凛冽的寒风如猛兽般呼啸着席卷李庄。学习小组的教室,尽管有了新桌椅和黑板,但保暖设施却十分简陋。窗户上仅糊着薄薄的报纸,缝隙间不时灌进冷风,吹得孩子们小脸通红。
凤紫鸾和君陌离看着孩子们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仍坚持学习的样子,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们商量后,决定想办法解决教室的保暖问题。
“君陌离,咱们得赶紧想个法子让孩子们不受冻,这样下去孩子们哪能安心学习。”凤紫鸾皱着眉头说道。
君陌离摸了摸下巴,“我琢磨着,要不咱们找些干草和破棉絮,把窗户缝堵一堵,再给孩子们每人发个简易的棉垫子,铺在凳子上,多少能暖和点。”
于是,两人立刻行动起来。君陌离带着几个稍大点的孩子去村子周边的空地上捡干草,凤紫鸾则挨家挨户地向村民们讨要破棉絮。村民们得知是为了给孩子们教室保暖,纷纷慷慨相助,拿出自家不用的破棉衣、破棉被,拆成棉絮交给凤紫鸾。
经过几天的忙碌,教室的窗户缝被干草和破棉絮堵得严严实实,孩子们每人也都有了一个简易的棉垫子。虽然条件依旧艰苦,但教室里总算多了几分暖意。
“凤医生,君参谋长,谢谢你们,现在教室暖和多了,我们学习更有劲儿了。”小满搓着冻红的小手说道。
凤紫鸾笑着摸摸他的头,“你们能好好学习就好,这点苦不算什么,大家一起克服。”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学习小组的运转需要一定的资金来购买草药、教材等物资,可之前捐赠的资金在改善教室环境和编写教材后,所剩无几。而六零年代物资匮乏,很多草药都需要去很远的地方采购,成本颇高。
凤紫鸾和君陌离看着日益紧张的资金状况,愁眉不展。他们深知,若没有足够的资金,学习小组的草药教学将难以为继。
“紫鸾,咱们得想办法弄些钱,不然草药供应不上,孩子们的学习就要受影响了。”君陌离忧心忡忡地说。
凤紫鸾沉思片刻,“我听说邻村有一些闲置的土地,咱们可以去问问能不能租下来,种些常见的草药,这样既能降低成本,又能保证草药的供应。另外,咱们也可以组织孩子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手工活,比如编草药篮子,拿到集市上去卖,换些钱回来。”
两人说干就干。君陌离找到邻村的村长,经过一番沟通,成功租下了一块闲置土地。凤紫鸾则带着孩子们在草药园里挑选了一些适合本地种植的常见草药种子,如薄荷、艾草等,利用课余时间去租来的土地上播种、浇水、施肥。
孩子们虽然年纪小,但干起活来却格外认真。他们在土地里忙碌着,小手冻得通红,却没有一个人喊累。
“凤医生,我们种的草药什么时候能长大呀?我好想快点用自己种的草药给大家治病。”小满一边浇水一边问道。
凤紫鸾笑着回答,“小满,草药生长需要时间,只要我们用心照顾,它们很快就会长大的。到时候,你们就能用自己种的草药学到更多的知识啦。”
与此同时,凤紫鸾还教孩子们编草药篮子。她找来一些柳条和藤条,耐心地教孩子们编织方法。孩子们心灵手巧,很快就掌握了技巧,一个个精美的草药篮子在他们的手中诞生。
“君参谋长,咱们把这些草药篮子拿到集市上去卖,说不定能卖个好价钱。”小满举着自己编好的篮子,兴奋地说。
君陌离看着孩子们编的篮子,赞许地点点头,“好,等赶集的时候,咱们就带着这些篮子去试试。”
赶集那天,凤紫鸾、君陌离带着孩子们早早地来到了集市上。他们找了个显眼的位置,将草药篮子摆放整齐。刚开始,集市上的人对这些草药篮子并不太在意,孩子们有些失落。
“别灰心,咱们多给大伙介绍一下,这些篮子都是我们自己编的,结实又好看,还能用来装草药呢。”凤紫鸾鼓励着孩子们。
孩子们听了,重新振作起来,纷纷向过往的行人介绍起自己的草药篮子。渐渐地,一些人被孩子们的真诚和篮子的精美所吸引,开始询问价格。
“这个篮子多少钱一个呀?”一位大妈问道。
小满连忙回答,“大妈,这个篮子两毛钱一个,是我们自己亲手编的,可结实了。”
大妈看了看篮子,觉得价格还算合理,便买了一个。有了第一个顾客,孩子们的信心大增,纷纷更加热情地向其他人推销起来。
经过一天的努力,他们卖出了不少草药篮子,换回了一些钱。虽然钱不多,但对于学习小组来说,却是一笔重要的收入。
“凤医生,君参谋长,我们今天赚到钱啦,这些钱可以买草药啦。”小满兴奋地跑过来,手里拿着卖篮子换来的钱,递给凤紫鸾。
凤紫鸾接过钱,欣慰地看着孩子们,“孩子们,你们真棒!这些钱我们先用来买草药,让大家能有更多的草药学习。”
除了资金问题,学习小组还面临着师资短缺的困境。随着孩子们学习内容的深入,凤紫鸾和君陌离发现,有些中医理论和针灸推拿技术的知识,他们自己也并非十分精通,无法给孩子们进行更深入的讲解。
“君陌离,咱们得想办法找个更专业的中医来给孩子们指导指导,有些知识咱们也拿不准,怕耽误了孩子们。”凤紫鸾说道。
君陌离点点头,“我也有这个想法,可咱们上哪儿去找专业的中医呢?现在大家都挺忙的,而且这六零年代,交通也不方便。”
两人四处打听,终于得知县城有一位退休的老中医,医术精湛,经验丰富。他们决定去县城拜访这位老中医,邀请他来给孩子们指导。
经过一番周折,凤紫鸾和君陌离带着孩子们来到了县城。他们找到老中医的家,说明来意。老中医一开始有些犹豫,他担心自己年纪大了,精力有限,无法胜任指导孩子们的工作。
“老中医,您看这些孩子多热爱草药知识,他们都是农村的希望。您经验丰富,要是能来指导指导他们,对他们来说就是莫大的帮助。我们也会全力配合您,做好相关工作。”凤紫鸾诚恳地说道。
君陌离也在一旁补充,“老中医,我们学习小组虽然条件艰苦,但孩子们都有一颗求学的心。您来指导,不仅能让孩子们的医术得到提高,也能让乡村草药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老中医被他们的真诚和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所打动,最终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同意定期来学习小组给孩子们指导。
“孩子们,以后这位老中医爷爷会来教你们更深入的中医知识,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凤紫鸾对孩子们说道。
孩子们听了,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太好啦,我们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老中医爷爷和凤医生、君参谋长的期望。”
在老中医的指导下,孩子们的中医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老中医不仅耐心地讲解中医理论和针灸推拿技术,还分享了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让孩子们受益匪浅。
“孩子们,中医讲究的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每一个病症都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不能一概而论。”老中医语重心长地说道。
孩子们认真地听着,不时做着笔记,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知识点。
在六零年代这个充满挑战的时期,乡村草药学习小组在凤紫鸾、君陌离和老中医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资金短缺、师资不足等重重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地艰难前行。孩子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对草药知识的热爱和对学习的热情,他们如同寒冬里的幼苗,顽强地生长着,承载着乡村草药文化传承的希望。而凤紫鸾和君陌离,也在这条传承之路上,坚定地守护着孩子们,守护着这份珍贵的乡村草药文化,期待着它能在未来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小组的名气越来越大,周边村子的一些年轻人也慕名而来,想要加入学习。凤紫鸾和君陌离看着这些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心中既欢喜又担忧。欢喜的是乡村草药文化有了更多传承的可能,担忧的是现有的条件难以满足更多人的学习需求。
“君陌离,这来的人越来越多,咱们的教室坐不下了,而且草药和教材也不够用了。”凤紫鸾皱着眉说道。
君陌离沉思片刻,“要不咱们再收拾一下村里的闲置房子,改造成教室?草药和教材的事,咱们再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再向之前那些捐赠的单位求助一下。”
两人经过商量,决定把村里一间废弃的仓库收拾出来改造成教室。他们带着孩子们和几位热心的村民,一起动手清理仓库。仓库里堆满了杂物,灰尘弥漫,但大家没有丝毫怨言,齐心协力地将杂物搬走,打扫干净。
“凤医生,君参谋长,咱们把这仓库改成教室,以后就能有更多的地方学习啦。”小满一边干活一边说道。
凤紫鸾笑着点点头,“是啊,小满,等改造好了,就能让更多喜欢草药知识的小伙伴来学习啦。”
在大家的努力下,仓库很快被改造成了一个简易的教室。虽然比不上原来的教室,但也能容纳不少学生。
与此同时,凤紫鸾和君陌离写了封信,向之前捐赠过的单位说明学习小组现在的情况,希望能再得到一些草药和教材的支持。信寄出后,他们焦急地等待着回复。
在等待的过程中,学习小组的课程依旧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老中医定期来授课,凤紫鸾和君陌离也继续教孩子们识别草药、实践操作。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探索,对草药文化的理解也越来越深。
终于,他们收到了之前捐赠单位的回信。信中表示,非常理解学习小组的困难,会尽力筹集一些草药和教材,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可能无法一次性提供太多,会分批次送达。
“凤医生,君参谋长,有回复啦,他们说会给我们送草药和教材呢!”负责去村里代收信件的孩子兴奋地跑来告诉他们。
凤紫鸾和君陌离听了,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太好了,虽然可能不是一次性给很多,但这也是个好消息,说明我们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学习小组又有希望啦。”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学习小组一边利用现有的资源继续教学,一边翘首以盼着草药和教材的到来。他们知道,前方的道路依旧充满挑战,但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乡村草药文化的传承之路也必将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