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二
自从知道苏晚怀孕的消息,杨贵碧的电话就成了“每日必修课”。每天傍晚,她都会准时打过来,从“早上要吃两个鸡蛋”说到“晚上别熬夜看电视”,从“别碰凉水”叮嘱到“走路慢着点”,絮絮叨叨的话语里,全是藏不住的牵挂。邓宏国话少,却把关心落在了实处——每天天不亮就去村里的小卖部,把老板刚收来的土鸡蛋一个个挑出来,装在纸箱里,说“等攒够了,给晚晚寄过去,城里的鸡蛋没这个香”。
消息传到二哥邓安平耳里时,他正在镇中学的办公室批改作业。邓安平是邓鑫元的亲二哥,中师毕业后就分配到镇上教书,为人踏实,是家里除了邓鑫元外,最让父母省心的孩子。接到母亲杨贵碧的电话,他手里的红笔“啪嗒”掉在作业本上,声音都拔高了几分:“真的?妈,晚晚真怀孕了?鑫元这小子,终于要当爹了!”
电话里,他听着母亲哽咽的笑声,自己也忍不住笑起来,连说好几句“太好了”。挂了电话,他翻出日历——下周正好要去重庆参加全市的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原本还想着活动结束后抽时间去看看弟弟弟媳,现在倒好,正好能把父母的心意捎过去。
他立刻给邓鑫元打了电话,语气里满是兴奋:“鑫元,恭喜啊!当哥的下周去重庆教研,咱妈说让我给你们带点东西,正好顺路。”
邓鑫元愣了一下,连忙说:“二哥,不用这么麻烦,城里啥都有,你们别折腾了。”
“折腾啥?这是咱爸妈的心意,你可别推辞。”邓安平笑着打断他,“妈说城里的鸡不如家里的土鸡养人,非要让我给你们带几只老母鸡,还有你爸攒的鸡蛋,说是给晚晚补身体的。”
挂了电话,邓鑫元心里暖烘烘的——他知道,二哥和父母一样,都是把最好的东西留给他。
那边,白云村的邓家院子里,杨贵碧和邓宏国已经忙开了。杨贵碧从鸡圈里把那三只养了两年多的老母鸡抓出来——这几只鸡是她的“宝贝”,平时下的蛋都舍不得吃,要么给三个儿子攒着,要么拿到镇上换零花钱,现在却要给苏晚炖鸡汤,她半点不心疼。邓宏国找来了结实的纸箱,里面铺了几层旧棉絮,杨贵碧小心翼翼地把鸡的脚用软绳捆好,怕它们在箱子里乱扑腾受伤,又在箱子侧面钻了几个小孔,好让鸡透气。
“再装点红薯干,晚晚以前爱吃。”杨贵碧又从柜子里翻出布袋子,把自己晒的红薯干、炒的南瓜子往里塞。邓宏国则把攒了半个月的土鸡蛋一个个码进另一个纸箱,足足有二百个,他数了三遍,才放心地把箱子盖好,用胶带缠了一圈又一圈:“路上颠簸,别磕着了。”
出发那天,天刚蒙蒙亮。邓安平要先坐村里的三轮车到镇上,再转乘别人去重庆的私家车——是镇上一位学生家长正好要去重庆办事,特意绕路捎他一段。邓宏国帮着把两个沉甸甸的纸箱搬上三轮车,反复叮嘱:“路上小心点,鸡蛋别碰着,到了给鑫元打电话。”杨贵碧则拉着邓安平的手,又絮叨了一遍:“到了重庆,跟鑫元和晚晚说,让他们别舍不得吃,不够了再跟家里说,我再给他们攒。”
邓安平点点头,眼眶有点热:“爸,妈,你们放心吧,我一定送到。”
三个小时后,私家车驶进重庆市区。邓鑫元早早就等在约定的路口,远远看到车,就快步迎了上去。打开后备箱,两个鼓鼓囊囊的纸箱映入眼帘,上面还贴着一张纸条,是母亲的字迹:“鑫元,鸡蛋轻拿,鸡杀的时候小心点,给晚晚炖的时候多放姜片。”
邓安平把纸箱搬下来,拍了拍上面的灰:“这是咱妈给晚晚留的老母鸡,养了两年多,每天都喂玉米和青菜,肉质紧实得很;这箱是咱爸攒的鸡蛋,每天都去小卖部挑最新鲜的,一个都没破。”
邓鑫元蹲下身,打开装鸡的纸箱——三只老母鸡安安静静地卧在棉絮上,眼睛亮闪闪的;再打开鸡蛋箱,一个个土黄色的鸡蛋整齐地码着,上面还沾着淡淡的鸡粪,是刚从鸡窝里捡出来的样子。他的手指轻轻拂过鸡蛋,突然想起小时候,家里穷,只有过年才能吃上鸡蛋,母亲总是把最大的鸡蛋夹给他和二哥;现在他在城里安家了,父母却还记着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她。
“哥,辛苦你了。”邓鑫元的声音有点沙哑,他抬起头,才发现自己的眼眶已经红了。那些平日里被他忽略的细节——母亲电话里的叮嘱,父亲沉默的付出,二哥特意绕路的奔波,此刻都化作一股暖流,涌进他的心里,又酸又暖。
“跟哥客气啥。”邓安平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咱妈说了,‘娘心里永远有儿’,你现在是要当爹的人了,更得好好照顾晚晚和孩子,别让咱爸妈操心。”
“我知道。”邓鑫元用力点头,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他想起以前总觉得父母的愿望很简单,不过是想要个孙子,却忘了这份简单的愿望背后,是父母一辈子的牵挂和疼爱。
回到家,苏晚看到两个大纸箱,惊讶地问:“这是爸妈给寄的?”
邓鑫元点点头,把母亲的纸条递给她,声音哽咽:“妈把家里养了两年的老母鸡都给带来了,爸攒了二百个鸡蛋,二哥特意绕路给咱们送过来的。”
苏晚接过纸条,看着上面歪歪扭扭的字迹,眼泪也掉了下来。她拿起手机,给杨贵碧打了个电话,刚开口叫了声“妈”,声音就忍不住颤抖:“妈,谢谢您和爸,让您和爸费心了,还麻烦二哥跑一趟。”
电话那头,杨贵碧笑着说:“傻孩子,跟妈客气啥。你现在怀着孕,正是需要补的时候,这些都是家里的东西,不值钱,却比城里买的放心。你别舍不得吃,吃完了跟妈说,妈再给你寄。”
挂了电话,苏晚靠在邓鑫元的怀里,轻声说:“以前总觉得‘可怜天下父母心’是句老话,现在才真正懂了。”
邓鑫元紧紧抱住她,摸了摸她的小腹:“以后,咱们一定要好好孝顺爸妈,也要让咱们的孩子知道,爷爷奶奶有多爱他。”
接下来的日子,邓鑫元每天都会给苏晚炖鸡汤。他学着母亲的样子,先把鸡肉切成块,用开水焯去血水,再放进砂锅里,加上红枣、枸杞、党参,用小火慢慢炖两个小时。砂锅里咕嘟咕嘟地响着,鸡汤的香味弥漫在整个家里,温暖而幸福。
苏晚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邓鑫元也把生活的重心慢慢偏向了家庭。他推掉了不必要的应酬,减少了出差的次数,每天早上早起给苏晚做早餐,晚上陪她在小区里散步,周末雷打不动地陪她去产检。苏晚的孕期反应有点大,有时候吃了饭就吐,邓鑫元从不嫌麻烦,耐心地给她递水、擦嘴,再重新给她做些清淡的食物。
有一次,苏晚吐得厉害,看着邓鑫元忙碌的身影,忍不住说:“鑫元,对不起,让你这么辛苦。”
邓鑫元停下手里的活,走过来坐在她身边,轻轻抚摸着她的头发:“傻瓜,你怀着孩子才辛苦。能陪着你和宝宝,我一点都不觉得累。”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洒进来,照在两人身上。邓鑫元看着苏晚温柔的侧脸,又看了看她微微隆起的小腹,心里满是幸福。他知道,这份幸福,不仅来自即将到来的宝宝,更来自父母的疼爱、二哥的牵挂,来自这个充满爱的家。而他能做的,就是把这份爱传递下去,好好守护着他的家人,守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