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顾廷烨确实是假的,当初皇帝和其春宵一度之后又被恶心了半天,能动之后先是将顾廷烨送进大牢,后面时不时的想起那天的无力就想杀人。
然后顾廷烨从最开始的被拷打,到最后的被送去井里了此残生,就这人是走了,但皇帝的阴影却是时不时的起来。
只是哪怕如此他也没想过将顾廷烨送去男风馆,一开始是真没想过,后面是觉得不至于,再最后还有些庆幸他并没有成为自己厌恶且不屑的人。
至于假顾廷烨身死的时候皇帝第一时间将案子接手当然不是念旧情啦,他当初为了泄愤让一个太监假扮顾廷烨,毕竟这侯夫人还是大家闺秀,他也不能折辱人家不是?
这要是验身肯定会被发现,后面盛明兰直到被宣判都安安静静的,她只求能保自己的孩子平安,呵,平安?
行啊,平安,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他这辈子做再多荒唐事都行,就这一件绝对不能被发现,赵策英看着那个女人在下面低沉着眉眼但眼里全是算计和狠辣。
他漠然的笑了,“你们夫妇于皇室有大恩,你的请求朕应了,只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杀夫虐尸天理不容,腰斩吧。”
盛明兰眼睛瞪大,“我夫....”话刚出口就被两个太监捂着嘴给拉下去处理了,她看见满朝的男子都盯着她,她好像这个时候才知道自己认了什么罪一样。
可那不是她丈夫,她看见那个人是阉人了,不是天阉,是真的阉人,她没见过宫里人的手法,但天底下能活这么久的阉人除了皇宫世代相传的手艺人再无二家。
她以为皇帝和夫君有什么谋划,但是皇帝这是想卸磨杀驴?
她憋着一口气打算在刑场的控诉,只是却被皇帝以她终究曾有功于仁宗与曹后而在私下里处刑,好歹是私下改成了毒酒,只不过是被强行割了舌头灌下去的。
当天晚上死去的记忆再次攻击皇帝,后面他开始清理顾家,毕竟都开棺了,谁知道这些人有没有看到那人的身子?
再后来直到顾廷烨离世,顾家的人只剩顾娴南越和她那个弟弟三人,弟弟还是跟丹橘的女儿在一起了,只不过这次是倒插门。
这顾家的爵位没了,公中账面上没有一分钱,原本大家要动盛明兰的嫁妆呢,反正那个盛家养出这样的女儿还怎么好意思上门?
结果勇毅侯府状告盛家,盛家一看盛明兰没了立刻喜极而泣,说是要将孩子孩子还有东西都接回来,盛弘夫妇就是想好好的过个晚年,钱还上了就行。
但顾家不愿意,盛弘也去告,意思就是盛明兰的嫁妆不属于盛明兰,赶紧还回来。
官府虽然没有第一时间处理,但是却派人过去将剩下的嫁妆清点造册,封了。
顾士团在那等着,若是能拿到生母嫁妆也算是余生安稳,结果结果,查了三个月,也不知道怎么查的,最后京兆尹宣判:
盛徐氏嫁于盛家三十余载,未有儿女,其嫁妆理应归还,然此案中盛徐氏于盛弘盛家子孙皆有抚育之恩,且其三十余载自身用度不凡,今判嫁妆损耗一成,此为生活必须。
其二盛家所述嫁妆为盛徐氏自愿赠与盛家子孙,经查此为属实,只法理之外仍有情理,先勇毅候夫妇对盛徐氏有抚育之恩。
今虽关系非旧时,但侯府曾有意结亲此为恢复关系之意,且盛徐氏依旧认可自己的勇毅侯府之女的身份。
是故理应为家族庇护与抚育之恩偿还,且其未曾有亲子,而盛弘所呈上的盛徐氏将其记为嫡子的证据不足与律法冲突,不得为证,且有图谋财产之嫌疑。
今特判返还七成嫁妆,由盛家承担三成,其余皆走盛家六娘之嫁妆,尔等可还有异议?
这判的,盛弘和顾士团都目瞪口呆,这还有分着给的?
盛弘沉默了一会就同意了,自从侯府上门他大哥就给他把钱准备好了,只是他就是忍不下这口气,说实在的,他都不知道他该气谁。
气老太太?人家对他确实有恩,只是家里就俩姑娘给那边养,两个都闹得什么青梅竹马,好好的贵人不做非喜欢下人,老太太年轻的时候好歹喜欢的还是探花郎。
怪盛明兰?不管之前还是现在,盛明兰的婚事都是盛家最拿得出手的,怪他自己?他都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顾士团就纯震惊,意思就是说,他母亲,他生母的嫁妆不属于他?
“大人,我不服,这就是官家抄家也不会动府中娘子的嫁妆,如今那些东西作为嫁妆入顾家,之前不说,此时来说?不都是看顾家落魄,大人,我不服。”
“....”京兆尹判这个的时候也猜到有人不服,毕竟人家说的也是法理上的实情,“恩,确定不服?”
“学生确定。”说是学生也没错,之前好歹是侯府公子,读过书,反正他现在还没适应自己草民的自称。
而盛弘都想站起来打人了,这不是钱的事,真让他全出就是他贪嫡母嫁妆,盛长柏名声差但他还有名声呢,他还想在宥扬半个学堂教书呢。
“你...”
“好了,顾公子有异议是正常的,此案确实是不多见,你也在朝为官过,该知道这件事迟早会有后续。”
“既然如此本官宣判限盛家三日内返还九成嫁妆,来人,将顾士团押入大牢。”
南越在这件事一开始的时候就将顾家的账本送了过去,顾廷烨当初的钱是一夜消失,可账本还在啊,所以钱去哪了呢?尤其是这些钱还是赃款。
最后的最后顾士团放弃继承顾家所有东西才免了牢狱之灾,而他自己一出门就被顾家纠缠,最后直接入赘去了顾姓,跟着丹橘一家子远走他乡了。
不仅仅是丹橘,之前跟盛明兰有过交集的人现在过的都不太好,甚至连平宁郡主这种一直明面上看不起盛明兰的都被牵连了,可想而知她的那些女使亲信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