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回家后,真正的“战役”才刚刚开始。虽然请了月嫂帮忙,但林心大还是坚持亲力亲为,将大部分照顾产妇和新生儿的工作揽在自己身上。她深知,月嫂再专业,也比不上家人的贴心与爱。
小孙女取名尹晓玥(寓意清晨的美玉),小名玥玥。这个小家伙果然不负“八斤”的体重,食量惊人,哭声响亮,作息更是昼夜颠倒,活脱脱一个小“磨人精”。
每天晚上,才是这个家最忙碌的时候。玥玥似乎把白天当成了夜晚,睡得香甜,一到晚上八九点就开始精神抖擞,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要人抱着、哄着,稍不如意就亮开嗓门,哭声能掀翻屋顶。
念晴产后虚弱,需要好好休息。于是,值夜班的重任就落在了林心大和天赐身上。母子俩自觉排起了班。
“妈,前半夜我来,您年纪大了,先睡会儿。后半夜您再来换我。”天赐看着母亲眼下的乌青,心疼地说。
林心大却摆摆手:“我白天能补觉,你明天还得远程处理工作,不能熬。这样,你守到十二点,十二点以后我来。”
于是,每天夜里,客厅的灯总是亮着一盏温馨的小灯。前半夜,天赐抱着女儿,在客厅里来回踱步,哼着不成调的摇篮曲,或者对着这个小小的人儿自言自语:“玥玥,你看那是月亮哦……乖,快睡觉,爸爸明天给你赚奶粉钱……”后半夜,林心大准时来“接班”,她经验丰富,抱着玥玥的时候,总能找到让她舒服的姿势,哼唱的也是那些古老的、有点走音却异常安神的童谣。
念晴虽然被要求多休息,但听到外面的动静,也常常睡不踏实,总会悄悄出来看看。她看到丈夫抱着孩子时那笨拙又温柔的样子,看到婆婆深夜里依然挺直的背影和轻柔的哼唱,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暖意。
这夜复一夜的辛苦,因为爱,变成了甜蜜的负担。
除了夜晚的“战斗”,白天的“吃”也是头等大事。为了保障念晴的奶水质量,林心大在饮食上下了极大的功夫。她严格按照月子餐的标准,少盐少油,却又要保证营养均衡、味道可口。
她变着法子炖汤:今天是用吸油纸反复撇净浮油的黄豆猪蹄汤,明天是加了通草和红枣的鲫鱼汤,后天是清淡的鸡汤……每一餐都搭配着精心烹制的蔬菜和杂粮饭。
“念晴,多喝点汤,对身体好,对奶水也好。”
“妈,您也吃,别光顾着我。”
“我没事,我看着我们玥玥能吃能睡,比吃什么都香。”
餐桌上,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上演。林心大看着念晴的气色一天天红润起来,奶水也越发充足,甚至渐渐能满足玥玥的大部分需求,她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而小小的玥玥,就在全家人的轮流拥抱、精心喂养和夜以继日的守护中,像个小气球一样,一天一个样地长大。她褪去了刚出生时的红皱,皮肤变得白嫩光滑,乌黑的眼睛像极了念晴,偶尔无意识的一个微笑,都能让全家人惊喜半天。
这间老屋,因为新生命的加入,虽然忙碌、辛苦,甚至有些睡眠不足的疲惫,但空气中弥漫着的,却是浓郁的、化不开的幸福味道。 林心大常常在忙碌的间隙,看着儿子笨拙地给孙女换尿布,看着儿媳抱着孩子喂奶时脸上柔和的光辉,她觉得,自己的一生,所有的坎坷与等待,都是为了换取此刻这圆满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