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不约而同地想起了大宋开国以来,那些御驾亲征的大宋皇帝们。
宋太祖赵匡胤,篡周建宋后,昭义节度使李筠联合北汉反叛,太祖率军急行军至泽州,亲冒矢石攻城,四十天平定叛乱。
后来有亲率大军围攻太原征讨北汉,但因雨季疫病、辽军来援,苦战数月后撤军。
宋太宗赵光义,灭北汉时,亲临太原督战,攻破北汉都城,完成中原统一。
可后来到了高粱河之战,遭辽名将耶律休哥反击,宋军大败,太宗皇帝也在乱军之中中箭负伤,最后坐着驴车才狼狈脱身。
这事儿,可是他一辈子的污点,被人嘲笑了无数年。
此后雍熙北伐,宋军分三路伐辽,太宗皇帝压根不敢再去亲征,只敢坐镇开封遥控指挥。
等到曹彬的东路主力溃败后,他虽也曾亲赴前线督战,但终究未能扭转败局,最后全线撤退。
自从太宗皇帝高粱河之败后,大宋历代皇帝似乎就得了心理阴影,一提到御驾亲征,便条件反射一般地畏惧退缩,不敢轻言一战。
哪怕是那澶渊之役,辽国萧太后率二十万大军南下,直逼黄河北岸的澶州。
宋真宗赵恒在宰相寇准的极力劝谏和半胁迫下,才勉强亲征,也只是登上了澶州北城鼓舞士气。
要不是寇准那老匹夫硬逼着,他是一百个也不敢去,更不敢亲自上前线。
可眼前这位大宋官家,却主动身先士卒,直冲敌阵,这是何等的气魄!这是何等的胆识!
这样震撼的场面,千古以来,又有几次能够得见?
且不说最终结局如何,光是这份敢于与敌死战,亲身涉险的气概,就足以让人打心底里生出一股敬意,五体投地!
太上皇赵佶见了,更是大惊失色,嘴巴张得老大,仿佛能塞下一个鸭蛋。
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看着战场上那个奋勇厮杀的身影,心里头不禁冒出一个荒唐的念头:
“这……这还是朕的儿子吗?赵桓什么时候有了这么大的胆子和血性了?简直就像是换了一个人!”
这跟他自己当年,只知道玩玩字画、听听小曲儿,金人打过来的时候却手足无措的窝囊样儿,那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连赵佶自己都吓了一跳,脸上更是火辣辣的,觉得自己这张老脸都给丢尽了。
诨王赵楷也不禁发出惊叹,那张原本写满傲慢的脸上,此刻只剩下自惭形秽的神情。
他一直觉得自己是天潢贵胄中的异类,不仅才华横溢,还颇具手段,敢于觊觎皇位。
可今天瞧见了崇祯这样的君王,赵楷才明白,自己那些算计和野心,比起眼前这位真正敢于搏命的君王,简直就是小孩子过家家,可笑得很!
就在众人心神激荡,各怀心思之际,山坡上忽然传来一阵骚动。
有眼尖的宋军将士,指着远处,大声地喊了起来:“是金军援兵!金军援兵来了!”
果然,只见远方的地平线上,尘土飞扬,黑压压的一大片人马,正如潮水般往这边杀来。
那是金军的大队人马,显然是听到了这边的喊杀声,赶来支援了。
这一下,山坡上再度炸开了锅。
原本稍稍平静下来的百官,又陷入了恐慌。
眼看着宋军被金军前后夹击,陷入重围,太上皇赵佶心里头一颤,他可不想死在这儿。
顾不上其他,连忙叫来亲信,急吼吼地下令:“速速南下!快!赶紧护送朕往南边去!”
那张肥胖的脸上,此刻只剩下惊恐和仓皇,哪里还有半点天子威仪?
赵佶这副面容被宗泽等人看在眼中。
前后两位皇帝的对比,一下子就出来了,不禁让人想到一个词:“犬父虎子”!
“宗卿,你留下殿后!”
赵佶吩咐了一句,在御营都统制范琼的护卫下,拥兵而去。
张邦昌等文武百官,也急匆匆地跟着向南边逃命,一刻也不敢呆。
看着那些个王公贵族、文武百官,如同丧家之犬般仓皇逃窜,秦桧有些急了,额头满是汗珠,心中瞬间闪过无数念头,激烈的思想斗争在他脑海里展开:
到底留还是走?
身为官家的“忠犬”,理应留下,追随崇祯官家,共赴国难。
那样做,或许能留下一个忠义的青史留名。
但如今官家摆明了是要拼命,生死难料。
万一战死,自己岂不是跟着陪葬?
可要是官家真有个什么意外,或是被金人俘虏,那太上皇赵佶可不就是唯一名正言顺的大宋皇帝了吗?
这是个绝佳的机会!
只要能跟着太上皇一块儿南下,等在南方站稳了脚跟,重建大宋,他们这些“从龙功臣”可不就是功莫大焉?
到时候,荣华富贵、权势地位,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政治投资!
至于官家,即便侥幸能杀退金兵突围,那自然是他秦桧眼拙,日后再找机会攀附不迟。
大丈夫能屈能伸,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反正凭自己的本事,无论在哪边,总能找到出路。
最终,秦桧一咬牙,也跟了上去。
至于那个正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皇帝,是死是活,那都是以后的事了。
现在最要紧的,还是先顾好自己,保住性命和未来的富贵要紧。
秦桧想到这里,加快了脚步,紧紧地跟在了太上皇赵佶的身后,生怕自己落下了。
山坡上,只剩下宗泽、刘韐等少数几位统兵将领,以及那五万多畏金如虎的宋军将士。
“宗帅,我们怎么办?”
河北宣抚使刘韐满脸忧虑。
他是坚定的主战派,也曾多次请战,然而他手下的将士,却早已被金军打怕了,根本不敢再战。
眼下官家亲自征战,太上皇又带着百官跑了,这五万人马,仿佛一盘散沙,军心涣散。
眼看着宋军那些由官家率领的精锐虽然勇猛,但毕竟人少,渐渐地就被金军后续的大部队包围,形势危急,宛如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
宗泽心中一颤,他当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这要是皇帝死在战场上,太上皇肯定会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自己身上,怪罪他殿后不力,救驾不勤。
他可不想死在这儿,更不想背上弑君的骂名,遗臭万年。
宗泽一向是主战派。
他何尝不愿加入这场搏杀?
只是碍于君臣之道,一直以来,他都受太上皇和那帮主和派的挟制,一身抱负难以施展。
可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