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养着这些闲官便罢了,更可恨的是,连朝廷中枢衙门,亦是如此!
宋初为削弱相权,将原宰相职权分割至多个机构。
中书门下掌行政,设宰相与副相,副相人数最多时达四人,与宰相共同办公,互相掣肘,决策效率低下!
枢密院掌军事,与中书门下并称‘二府’,却多由文官担任,许多枢密使、副使甚至不懂军事,却身居高位,纯属冗余!
更有三司掌财政,其职权与户部重叠,下属官员多达数十人,仅盐铁司就有判官、推官等十余人,多数人仅挂名领俸!
而原本大唐的三省六部制,如今名存实亡!
尚书省的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其官员多为‘寄禄官’,无实际职事!
吏部尚书可能仅作为品级象征,实际人事权却由他处掌控!
这便是今日大宋的官僚体系!
旧机构未废,新机构增设,官员数量翻倍,职权却重叠混乱,大量官员只领俸禄而无实职,形成‘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
国库每年数百万贯,耗费于供养这帮闲人!
为了维持这些官员庞大的俸禄与各项开支,大宋不得不加重赋税,又导致百姓负担沉重,民怨沸腾。
同时,官员多而事少,必然滋生惰政,官僚作风。
“陛下,这皆是祖宗之法,规矩便是如此……臣等亦是奉命行事,不敢逾越。”
度支司主事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喏喏道。
“祖宗之法?”
崇祯冷笑一声,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怒火:“祖宗之法是让你们尸位素餐,坐享其成,让大宋国库日渐空虚,让朝廷效率低下吗?!”
听出官家准备裁撤冗官,宰相李纲见状,上前一步,试图劝谏。
“官家,冗官之弊,历代皆有,太宗皇帝曾言‘减官不如省事’,但多年来,积弊已深,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他深知皇帝的决心,但冗官问题,是宋朝的“祖宗之法”的核心之一,轻易动不得,否则阻力之大,非同小可。
“牵一发而动全身?”
崇祯冷哼一声,目光扫过殿中颤抖的群臣,声音愈发严厉:“如今大宋已是千疮百孔,金人虎视眈眈,内有弊病缠身!若不刮骨疗毒,何谈中兴?!今日不刮,他日便会溃烂全身,亡国灭种!”
殿中有些老臣闻言,面色微变。
这是宋朝官制的核心,亦是许多人安身立命之本。
“朕今日便定下规矩!”
崇祯猛地从龙椅上站起身,目光如炬,在大殿中来回扫视:“凡修筑皇宫一事,即日起,所有批文、拨款、采购,皆由中书省牵头,工部主理,度支司和户部仅设专人对接,其余无关司衙,一律不得插手!每旬汇报进度,若再有推诿扯皮,延误工期者,朕绝不姑息,严惩不贷!”
这番话,无疑是给在场官员敲响了警钟。
“此为第一步!”
崇祯的声音变得更加严厉,带着一丝决绝:“日后,朕将亲自清查吏治,凡尸位素餐者,不思进取者,凡是那只知道坐享其成,阻碍国事者,皆予罢黜!”
“大宋今日之弊,在于官多事少,人浮于事!朕要改之!要让朝廷重焕生机,让有能之士得以施展,让大宋国库充盈,民生富庶!”
殿中群臣无不骇然。
他们知道皇帝此言并非一时气话,而是真要动刀子了。
这不仅仅是针对皇宫修建,更是预示着一场针对整个官僚体系的雷霆改革。
“李纲!”崇祯看向李纲,语气缓和了些,却依旧带着命令的口吻,“冗官之弊,已是缠绕大宋多年的顽疾,你与孙傅,协同中书省,先拟一份详尽的‘裁撤冗官,精简机构’之策,朕要大刀阔斧,将这沉疴顽疾,彻底根除!”
李纲心头一凛,他深知这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艰难斗争,必定会触及无数官员的利益,引发巨大的反弹。
但他看到崇祯帝眼中那份破釜沉舟的决心,他选择了躬身领命:“臣遵旨!陛下圣明!”
崇祯帝目光坚定,他明白,要真正实现大宋的中兴,除了对外抗金,对内革弊,更是重中之重。
而这冗官问题,便是他决心要啃下的第一块硬骨头。
金陵的春日,本该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然而,对于大宋的官僚体系而言,一场前所未有的雷霆洗礼,正悄然酝酿。
在亲眼目睹了新宫建设的冗繁低效后,崇祯对于宋朝“冗官”积弊的容忍已达极限。
他深知,若不从根子上铲除这颗国之蛀虫,即便有雄心壮志,也终将寸步难行。
一日清晨,紫宸殿外钟鼓齐鸣,比往常更显肃穆。
崇祯帝端坐龙椅,面色如霜,殿下文武百官,鸦雀无声。
他今日召集群臣,并非为了寻常议事,而是要在这大宋的“祖宗之法”上,狠狠地砍上一刀。
“诸卿。”
崇祯面露不容置疑的威严:“朕昨日彻夜难寐,反复思量我大宋今日之困,外有金人虎视,国土沦丧;内则国库空虚,民生困顿,究其根源,除了战事不力,更在于朝政积弊,尤以‘冗官’之患,最为深重!”
他顿了顿,犀利的目光扫过殿中颤栗的群臣:“如此官制,何谈效率?何谈中兴?何谈收复旧土?”
“今日,朕便要大刀阔斧,将这沉疴彻底根除!”
崇祯帝声如洪钟,掷地有声,扫过殿中:“自即日起,朕决意彻底改制!废除门下省、尚书省!只保留中书省,为朝廷最高行政中枢!六部直接归中书省管辖,各司其职,权责分明!”
此言一出,殿中顿时嗡嗡作响,如同蜜蜂炸窝。
这简直是颠覆性的改革!废除两省,只留一省,这是要将沿袭百年的祖宗之法彻底打碎!
崇祯没有理会群臣的喧哗,继续道:“此外,‘官、职、差遣’分离之制,即刻废除!所有文武官员升迁,职位与品级必须对等!有其官必有其职,有其职必有其权!杜绝一切尸位素餐,挂名领俸之徒!凡是无实际职务,只领干俸者,限期内自行请辞,否则,一律罢黜!”
这更是釜底抽薪之举,断了无数官员的财路和仕途!
殿中许多靠“寄禄官”或“荣誉职”混日子的官员,脸色瞬间变得灰白,更有甚者,开始小声议论,窃窃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