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娃事件过后,苏清鸢在村里的名声悄然发生了变化。
不再是那个可怜兮兮、被退婚投河的苦命丫头,而是“懂点厉害土方子”的清鸢姑娘。虽然依旧有人背后嚼舌根,说她不过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但更多人对她多了几分客气和隐隐的敬畏。
李婶子更是成了苏清鸢的忠实拥趸,逢人便夸她心善手巧,是菩萨派来救苦救难的。那篮鸡蛋和粗粮,苏清鸢推辞不过,最终收下,这让家里的伙食暂时宽裕了些。
日子似乎稍稍平稳了些。屋后的蔬菜在灵泉水的滋养下,长势愈发喜人。小白菜已经可以采摘,叶片肥厚,青翠欲滴;萝卜也露出了小小的白嫩根茎;菠菜更是铺开了一片浓绿。
苏清鸢严格控制着采摘量,只摘取最外层的老叶,让菜心继续生长。即便如此,每天也能有一小篮收获。大部分用来自家吃,偶尔能攒下一些最水灵的。
这天,她看着角落里攒下的五六把水灵灵的小白菜,又摸了摸怀里那枚温润的玉佩,心里有了计较。
坐吃山空终非长久之计。她需要钱,需要盐,需要油,需要针头线脑,需要给娘抓点对症的补药,而不是全靠灵泉水吊着。灵泉虽好,却不能明目张胆地拿来换钱。
去镇上!必须去一趟镇上,把这些菜卖掉,换些必需的东西回来。
去镇上路远,她一个年轻姑娘独自出门,在这个时代并不安全。而且,家里母亲和弟妹也让人放心不下。
思忖良久,她找到了隔壁李婶子。
“婶子,我想明儿个去一趟镇上。”苏清鸢开门见山,“屋后那些菜长了些,想拿去换点盐巴针线。家里我娘和明玥还烦请您帮忙照看一二,明轩明宇都懂事,能自己待着。”
李婶子一听,立刻拍着胸脯答应:“放心去!狗娃的命都是你救的,这点小事包在我身上!让你铁柱叔陪你一起去吧?路上也有个照应。”
苏清鸢想了想,摇头婉拒:“不用麻烦铁柱叔了,地里活计忙。我早些去,晌午就回,不走偏僻小路,不妨事的。”她不想欠太多人情,也更习惯独自行动。
李婶子见她坚持,便不再勉强,只是再三叮嘱她小心。
第二天天还没亮透,苏清鸢就起身了。她用旧头巾包好头发,穿上最整洁的一身补丁衣服,将小心采摘并用湿布包好的小白菜放进背篓底层,上面盖了一层厚厚的干草做掩饰。
又用破瓦罐装了满满一罐灵泉水,仔细封好口。这是她准备的“后手”。
“娘,我去了,晌午就回。明轩,看好家,照顾好娘和妹妹。”她仔细叮嘱。
林氏倚在门口,眼中满是担忧和不舍,却只是点点头:“早去早回,路上千万小心。”
明轩挺起小胸膛:“姐,你放心!”
苏清鸢背上背篓,踏着晨曦的微光,走出了桃花村。
青溪镇距离桃花村有十几里山路,崎岖难行。苏清鸢这具身体底子虚,走了不到一半就已气喘吁吁,汗湿衣背。她不得不停下来,喝了几口随身带的普通水囊里的水,稍作休息。
看着蜿蜒向前、不见人烟的山路,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这个时代的落后与出行不便。若在前世,这点距离,一脚油门的事。
歇够了,她咬咬牙,继续赶路。足足走了一个多时辰,日头升高,才终于看到青溪镇低矮的土城墙。
镇子不大,却比村里热闹许多。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贩夫走卒穿梭叫卖,充满了市井的烟火气。
苏清鸢无暇多看,打听了一下,便径直朝着镇南边的集市走去。
集市上人声鼎沸,各种农产品、山货、手工制品琳琅满目。她找了个不起眼的角落,放下背篓,掀开干草,露出底下水灵灵的小白菜。
她这菜品相实在太好,翠绿欲滴,叶片饱满,几乎没有虫眼,在一众蔫头耷脑的蔬菜里,简直像是明珠蒙尘,很快吸引了目光。
“小姑娘,你这菜怎么卖?”一个挎着篮子的妇人蹲下来问道。
苏清鸢来之前打听过市价,寻常小白菜一般是两文钱一把。她这菜质量远超寻常,但她初来乍到,不敢卖太高。
“三文钱一把。”她定了定神,开口道。
妇人拿起一把看了看,啧啧称奇:“哟,这菜长得可真好!水灵灵的,像是刚摘的仙菜似的!三文就三文,给我来两把!”
开门红!苏清鸢心中微喜,手脚麻利地用草绳捆好菜递过去,收下了六枚沉甸甸的铜钱。
有了第一个顾客,很快就有第二个、第三个……
“这菜看着就好吃!” “给我也来一把!” “小姑娘,明天还来不来?”
不到半个时辰,背篓里的小白菜就销售一空。甚至有人没买到,还颇为遗憾。
苏清鸢摸了摸怀里揣着的三十多枚铜钱,心中踏实了不少。这些钱,足够买不少必需品了。
她没有立刻离开集市,而是先在各个摊位上转悠,仔细问价。
盐巴,十五文一斤,粗粝泛黄。 最便宜的棉布,四十文一尺。 针,五文钱一根。 线,三文钱一小绺。 粮食价格更高,糙米也要十文一斤。
物价远比她想象的要高。她这点钱,得精打细算。
她先买了一斤盐巴,又咬牙买了一根针和两绺黑线——衣服破了总要缝补。想了想,又给明玥买了一根一文钱的红色头绳。小丫头应该会高兴。
路过肉摊,看着那肥腻腻的猪肉,要二十文一斤,她犹豫再三,还是没舍得买。最后只花两文钱买了一小堆没什么肉的猪骨头,准备回去熬汤给家人补补钙。
采购完毕,她背篓里多了东西,怀里却轻省了——只剩下可怜的几枚铜钱。
赚钱不易啊!她深深叹了口气。
看看日头,将近晌午,该回去了。她走到镇口,找了个僻静角落,拿出那个封好的瓦罐,将里面普通的河水倒掉,重新灌满了空间灵泉。这是给母亲和狗娃准备的。
回去的路似乎更加漫长。背篓沉重,脚步蹒跚。走到半路,她实在累得不行,找了个树荫坐下休息,拿出干硬的糙米饼子就着凉水啃。
正吃着,忽然听到旁边草丛里传来微弱的呜咽声。
她警惕地站起身,拨开草丛一看,竟是一只瘦骨嶙峋、后腿受伤流血的小土狗,看样子也就两三个月大,正睁着湿漉漉的黑眼睛,恐惧又无助地看着她。
苏清鸢的心一下子软了。她想起自己孤身一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无助。
犹豫了一下,她掰了一小块饼子,蘸了点灵泉水,小心翼翼地递过去。
小狗先是害怕地缩了缩,但很快被灵泉的气息吸引,小心翼翼地凑过来,舔食起来。吃完后,它甚至尝试着用头蹭了蹭苏清鸢的手。
苏清鸢看了看它流血的后腿,叹了口气。医者仁心,对小狗也一样。
她撕下一小条干净的里衣布条,又倒出一点灵泉水,小心地给它清洗了伤口,然后简单包扎了一下。
“能不能活下来,看你自己造化了。”她摸了摸小狗的脑袋,背起背篓继续赶路。
走了几步,回头一看,那小狗竟然挣扎着站起来,一瘸一拐地跟在了她后面。
苏清鸢停,它也停。苏清鸢走,它就跟。
“……罢了。”她无奈地摇摇头,“跟着吧,家里反正也缺条看门的狗。”
夕阳西下时,苏清鸢终于看到了桃花村熟悉的炊烟。她背着采购的物资,身后跟着一只瘸腿的小土狗,虽然疲惫,脚步却异常坚定。
这一次出行,让她真正触摸到了这个时代的脉搏,也让她更加明确——要活下去,活得更好,她必须拥有更多赚钱的门路。
而灵泉,或许就是那把关键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