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的青溪镇,早晚已有了凉意,仁心堂后院的晒药场上,铺满了刚采收的药材,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草药香。苏清鸢蹲在地上,仔细翻晒着当归,眉头却微微蹙着——最近半个月,药膏和药膳包的订单越来越多,仅“强骨包”每周就要卖出五十多份,“止咳膏”因入秋后咳嗽病人增多,销量也翻了番,可常用的杜仲、牛膝、川贝等药材,库存已经见了底,仅靠空间里种植的药材和偶尔在周边田间采挖的野生草药,早已供不应求。
“清鸢姑娘,这杜仲只剩最后一小捆了,下周的‘强骨包’怕是做不出来了。”林氏拿着空了的药筐走过来,脸上满是担忧。苏清鸢直起身,看着晒药场上寥寥无几的药材,心里也犯了难:空间里的药材虽长势好,但种植面积有限,短时间内难以大量采摘;去镇上的药材行收购,不仅价格高,品质还参差不齐,有的药材甚至被掺了杂质,影响药效。
“看来,只能进山寻药了。”苏清鸢咬了咬牙,做出了决定。青溪镇周边环绕着连绵的大山,山里盛产野生药材,像杜仲、牛膝、川贝、金银花等,都是制作药膏和药膳包的常用原料。只是深山山路崎岖,荆棘丛生,还时常有野猪、野兔等野兽出没,乡亲们平时只敢在山脚下采些常见草药,很少有人敢往深山里去。
消息传开后,村里的张大叔特意跑来劝她:“清鸢姑娘,山里太危险了,你一个姑娘家,可别冒险!实在不行,咱们多去周边村子收些药材,总能凑够的。”苏明玥也拉着她的手,眼圈红红的:“姐姐,我怕,你别进山好不好?”
苏清鸢笑着拍了拍苏明玥的手,又对张大叔说:“谢谢大叔关心,我心里有数。周边村子的药材量太少,根本不够用,进山虽然危险,但能找到不少野生药材,既能保证药效,还能节省成本。放心吧,我会注意安全的。”
为了进山寻药,苏清鸢做足了准备。她让苏明轩帮忙打了一把锋利的柴刀,既能用来砍断荆棘,又能防身;准备了结实的竹筐和耐磨的布鞋,还特意缝制了一个贴身的小布袋,用来装贵重药材;每次进山前,都会带足干粮和清水,还会在腰间系上一根红绳,一端系在山脚下的老树上,方便辨认返程路线。出发前,她还会跟林氏约定好回家时间,若是天黑前没回来,就让林氏请村里的猎户进山寻找。
第一次进山时,苏清鸢只敢在山脚下徘徊。她沿着熟悉的小路,一边走一边观察,很快就发现了几株野生的金银花——藤蔓缠绕在树干上,开着白色和黄色的小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她小心翼翼地摘下花朵,避免损伤藤蔓,又在附近找到了几株牛膝,根系粗壮,品相极好。傍晚时分,她背着半筐药材回到家,虽然累得浑身酸痛,手上还被荆棘划了几道小口子,却格外开心:“娘,你看,今天收获不小,这些药材够做好几份‘强骨包’了!”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苏清鸢渐渐敢往深山里走。她发现,越往山里走,药材的品质越好,种类也越丰富。第二次进山时,她在一处潮湿的山涧旁,发现了一片野生的杜仲林——树干高大,树皮厚实,正是制作“强骨包”的上好原料。她拿出柴刀,在树干上轻轻划开一道小口,确认是正宗的杜仲(树皮断裂后会拉出白色胶丝),才小心翼翼地剥下少量树皮——她只剥取树干下半部分的树皮,且每次只剥三分之一,避免损伤树木,影响后续生长。
每次进山,苏清鸢都会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详细记录药材的生长位置和习性:“山涧东侧,潮湿处,有野生杜仲林,喜温暖湿润”“半山腰向阳坡,有金银花,耐旱,喜光”“背阴山谷,有川贝,喜冷凉,怕积水”……靠着这本“寻药笔记”,她每次进山都能精准找到需要的药材,效率大大提高。
半个月后的一天,苏清鸢按照笔记上的记录,前往深山背阴的山谷寻找川贝。刚走进山谷,就闻到一股淡淡的药香,她循着香味往前走,很快就看到一片低矮的植物——叶片呈披针形,开着淡紫色的小花,正是她要找的川贝。川贝是制作“止咳膏”的重要原料,药效极佳,且价格昂贵,在镇上的药材行里,一两川贝就要卖十几文钱。苏清鸢心里一阵激动,蹲下身,用随身携带的小铲子,小心翼翼地挖开泥土——川贝的鳞茎藏在地下,若是用力过猛,很容易碰碎。她一边挖一边仔细观察,只采收成熟的鳞茎,将幼苗和小鳞茎留在土里,还会把挖过的泥土轻轻填回,撒上少量落叶,为幼苗提供养分。
正当她专注采挖时,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抬头一看,只见一只体型壮硕的野猪,正低着头在拱泥土,距离她不过十几步远。苏清鸢心里一紧,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柴刀,屏住呼吸——她曾听村里的猎户说过,野猪虽然不主动攻击人,但若是被惊扰,很容易发狂伤人。她慢慢后退,脚步放得极轻,尽量不发出声响,直到退到一棵大树后,才敢大口喘气。等野猪慢慢走远,她才松了口气,擦了擦额头的冷汗,继续采挖川贝。这次进山,她收获了足足半斤川贝,足够制作几十罐“止咳膏”。
靠着定期进山寻药,苏清鸢不仅缓解了药材短缺的问题,还找到了不少稀有药材。一次,她在深山的悬崖边,发现了几株野生的灵芝——菌盖呈红褐色,表面有光泽,边缘整齐,是难得的上品。她用绳子将自己固定在树干上,慢慢靠近悬崖,小心翼翼地摘下灵芝,又在附近找到了几株何首乌,根系粗壮,颜色乌黑,是滋补的佳品。这些稀有药材,不仅能用来研发新药,还能在药材行卖出好价钱,为她带来了额外的收入。
随着进山次数增多,苏清鸢的“寻药笔记”越来越厚,上面记录了上百种药材的生长位置和习性,她还根据季节变化,制定了不同的寻药计划:春天进山采挖金银花、蒲公英;夏天寻找黄芩、连翘;秋天采收杜仲、川贝;冬天则挖掘地下的根茎类药材,如人参、党参。她还学会了辨认药材的真伪,比如如何区分真正的川贝和外形相似的平贝,如何辨别野生杜仲和人工种植的杜仲,这让她采挖的药材品质越来越高。
村里的猎户见苏清鸢经常进山,还能安全带回大量药材,都很佩服她,有时会主动跟她分享寻药经验:“清鸢姑娘,东边的山谷里有不少野生党参,就是路不好走,你要是想去,我给你带路!”苏清鸢笑着道谢,有时会和猎户一起进山,既能互相照应,又能学到更多寻药技巧。
这天,苏清鸢又背着满满一筐药材回到家,林氏看着她身上的泥土和手上的划痕,心疼地说:“鸢儿,每次进山都这么辛苦,要不咱们还是少做些药膳包吧,别累坏了身体。”苏清鸢笑着说:“娘,没事,我现在越来越熟悉山路了,也知道怎么避开危险。你看,今天找到了这么多好药材,不仅够做‘止咳膏’,还能研发新的药膏,多好啊!”
她拿出这次进山找到的野生薄荷和马齿苋,笑着说:“这些薄荷和马齿苋,正好可以用来改良‘止痒膏’,加入薄荷后,止痒效果会更好,夏天用着也更清爽。”林氏看着她眼里的光芒,知道她是真的喜欢这份事业,便不再劝说,只是叮嘱她:“下次进山一定要多带些干粮,早去早回,别让我们担心。”
随着药材来源越来越稳定,苏清鸢的药膏和药膳包生意也越做越红火。仁心堂的周伯昌看着她送来的药材,连连称赞:“清鸢姑娘,你这药材品质真是越来越好,比镇上药材行卖的还好!难怪你的药膏和药膳包这么受欢迎。”苏清鸢笑着说:“都是进山采的野生药材,药效自然好一些。以后我会定期进山,保证药材供应,咱们也能多推出几款新药。”
夕阳西下,苏清鸢坐在院子里,翻看着自己的“寻药笔记”,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记录着她每次进山的收获和感悟。她知道,进山寻药虽然辛苦,但每一次收获,每一次克服困难,都让她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一步——用最好的药材,做最有效的药膏和药膳包,帮助更多的人。
看着院子里晾晒的药材,闻着空气中的药香,苏清鸢心里满是坚定。未来,她还会继续走进深山,寻找更多的药材,研发更多的新药,让自己的医术和生意,像深山里的草药一样,在风雨中不断成长,绽放出独特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