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嬷嬷起初对苏清鸢并无太多好感。在她看来,苏清鸢不过是个从乡下来的民间女子,虽侥幸得到皇帝和太后的信任,却未必真有什么本事,说不定只是运气好,碰巧缓解了太后的头痛。因此,在苏清鸢为太后诊治的前两日,李嬷嬷虽按要求协助,却始终保持着距离,语气也带着几分疏离。
然而,随着相处日久,李嬷嬷渐渐发现苏清鸢的与众不同。每日辰时,苏清鸢总会准时来到慈宁宫,从不迟到;针灸时,她手法轻柔精准,每一根银针的刺入都恰到好处,还会时不时询问太后的感受,生怕太后不适;针灸结束后,她会亲自将汤药送到太后手中,看着太后喝下才放心;甚至还会特意去御膳房查看药膳的制作情况,确保食材用量和烹饪步骤都符合要求。
更让李嬷嬷动容的是,苏清鸢不仅关注太后的病情,还十分关心太后的情绪。有一次,太后因后宫琐事心烦,眉头又开始微微蹙起,苏清鸢察觉后,并没有直接提及病情,而是陪太后聊起了青溪的田园风光——聊春天的油菜花、夏天的荷塘、秋天的稻田、冬天的雪景,还聊起青溪百姓的淳朴善良,听得太后心情渐渐好转,眉头也舒展开来。
“太后,您如今最忌动怒,情绪波动过大,容易导致气血瘀滞,加重头痛。”苏清鸢见太后心情好转,才轻声提醒,“以后若是遇到烦心事,不妨跟老奴聊一聊,或是去庭院里散散步,看看花草,心情自然就好了。”
从那时起,李嬷嬷对苏清鸢的看法彻底改变。她意识到,苏清鸢不仅医术扎实,更是个心思细腻、做事尽心的姑娘,她对太后的关心,并非出于对荣华富贵的追求,而是发自内心的医者仁心。
这份好感,很快就转化为对苏清鸢的庇护。一日清晨,御膳房送来太后的早餐——天麻枸杞粥。苏清鸢像往常一样,先查看粥的品相,却发现粥里的枸杞颜色暗沉,颗粒细小,与她要求的宁夏枸杞相差甚远。
“这枸杞不对。”苏清鸢皱起眉头,拿起一颗枸杞仔细查看,“宁夏枸杞颜色鲜红,颗粒饱满,味道甘甜;而这枸杞颜色暗沉,颗粒瘦小,味道还带着一丝苦涩,分明是普通枸杞,不是宁夏枸杞。”
御膳房的送膳太监见状,脸色微变,却还是强装镇定:“苏姑娘,这就是宁夏枸杞,可能是今年的新货,颜色和往年不太一样罢了。”
“是吗?”苏清鸢冷笑一声,“我在青溪时,常帮百姓辨别药材,宁夏枸杞和普通枸杞的区别,我还不至于分不清。你老实说,是不是御膳房偷换了枸杞?”
送膳太监还想狡辩,一直在旁观察的李嬷嬷却突然开口,语气严厉:“你还敢狡辩?老奴当年随太后南巡,在宁夏见过真正的宁夏枸杞,可不是你手里这种货色!说,是不是御膳房偷工减料,用普通枸杞替代了宁夏枸杞?”
送膳太监被李嬷嬷的气势吓到,顿时慌了神,连忙跪倒在地,哆哆嗦嗦地说:“是……是御膳房总管让小的们换的,他说宁夏枸杞太贵,用普通枸杞也一样,反正太后也尝不出来……”
“放肆!”李嬷嬷气得脸色涨红,厉声呵斥,“苏姑娘为太后治病尽心尽力,连针灸、汤药都亲力亲为,你们竟敢在药膳上偷工减料?宁夏枸杞滋补肝肾的药效,岂是普通枸杞能比的?若是因为你们偷换枸杞,影响了太后的病情,仔细你们的脑袋!”
送膳太监吓得连连磕头:“嬷嬷饶命!小的们再也不敢了!小的这就回去告诉总管,让他立刻换宁夏枸杞,重新为太后做粥!”
“还不快去!”李嬷嬷怒喝一声,送膳太监连滚带爬地跑了出去。
苏清鸢看着李嬷嬷为自己出头,心中满是感激:“多谢嬷嬷为臣女做主。”
“姑娘不必客气。”李嬷嬷的语气缓和下来,眼神中带着关切,“你为太后治病本就不易,这些人还敢拖后腿,老奴岂能坐视不管?以后若是再有人敢在药膳或汤药上做手脚,姑娘尽管告诉老奴,老奴为你撑腰。”
从那以后,李嬷嬷便成了苏清鸢在慈宁宫的“靠山”。每次御膳房送来药膳,李嬷嬷都会仔细检查,确保食材和烹饪都符合要求;若是太医院的御医想找苏清鸢的麻烦,李嬷嬷也会出面维护,用她的身份和威望,让御医们不敢轻易刁难。
有一次,李御医借口查看太后的病情,想在针灸时挑苏清鸢的毛病,还故意在太后面前说:“苏姑娘的针灸手法虽独特,却未必符合宫廷规范,若是长期使用,怕是会对太后的身体造成隐患。”
不等苏清鸢反驳,李嬷嬷就抢先开口:“李院判这话就不对了。苏姑娘的针灸手法虽与太医院不同,却实实在在缓解了太后的头痛,这难道还不够吗?太后如今气色越来越好,头痛发作的次数也越来越少,这都是苏姑娘的功劳。若是李院判有更好的办法,为何不早用?反而在这里质疑苏姑娘的手法?”
李御医被李嬷嬷怼得哑口无言,只能灰溜溜地离开。此后,再没有御医敢轻易质疑苏清鸢的治疗方案。
苏清鸢深知,李嬷嬷的庇护对自己至关重要。在这座规矩森严、人心复杂的皇宫里,有李嬷嬷这样一位身份尊贵、深得太后信任的人支持自己,不仅能让治疗更加顺利,也能让自己少受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苏清鸢也更加用心地为太后诊治。她会根据太后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针灸方案和汤药配方;会在太后心情不佳时,陪太后聊天解闷;还会教李嬷嬷一些简单的按摩手法,让李嬷嬷在太后头痛轻微发作时,能及时为太后缓解疼痛。
渐渐地,苏清鸢、李嬷嬷与太后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默契。她们不再是单纯的医者、嬷嬷与病人,更像是相互信任的朋友。而这种信任,也为太后的康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