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助农直播的热度尚未褪去,“苏清颜”这个名字已悄然与“正能量”紧密相连。周一清晨,苏清颜刚走进工作室,就看到前台的小姑娘抱着一摞报纸,眼神里满是兴奋:“颜姐!您上《滨海都市报》的人物专访了!标题写着‘从直播间走出的正能量使者——苏清颜与她的公益助农路’!”
苏清颜接过报纸,指尖抚过头版的标题,心里泛起一阵暖意。专访文章以她的公益初心为切入点,详细讲述了从电竞公益项目到望江县助农直播的全过程,还引用了她在直播中说过的一句话:“直播的意义不止于带货,更在于传递温度。我希望我的直播间,能成为连接善意与需要的桥梁。”文中特别提到,在选品时,她坚持“零农残”标准,哪怕因此淘汰近三成农户的产品,也不愿让消费者承担风险——这份对品质的坚守,正是“正能量”最真实的体现。
“还有呢颜姐!”运营组的小吴抱着平板电脑跑过来,屏幕上是一家主流门户网站的首页,“您看,他们做了‘新时代正能量主播’的专题报道,您是封面人物!专题里还收录了网友投票,您以82%的支持率当选‘最受认可的公益主播’!”
苏清颜点开专题页面,映入眼帘的是她在望江县果园里与张大爷交谈的照片,背景是挂满果实的猕猴桃树,画面温暖而有力量。专题文章将她的公益实践总结为“三个维度”:一是“助农维度”,直接解决农户滞销难题,带动25家农户增收;二是“公益维度”,设立乡村教育捐赠通道,筹集善款48万元;三是“行业维度”,探索“直播+公益+乡村振兴”新模式,为直播行业树立正向标杆。文中评价道:“苏清颜的出现,打破了公众对‘主播’的刻板印象——她用行动证明,主播不仅能成为流量的拥有者,更能成为正能量的传播者,用专业与真诚,赋予直播行业更深层次的社会价值。”
专题发布后,短短两小时内转发量就突破50万,评论区里满是认可的声音:“以前总觉得主播都是为了赚钱,直到看到颜姐,才知道直播也能这么有意义!”“‘正能量主播’这个称号,颜姐实至名归!希望更多主播能向她学习!”“粉了颜姐两年,从电竞公益到助农直播,她从来没让我们失望过,这才是真正的偶像!”
更让苏清颜意外的是,当天上午,滨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主动联系了工作室,希望邀请她担任“滨海市正能量传播大使”。“苏女士,您的公益助农直播不仅帮助了望江县的农户,更在全市范围内传递了‘真诚向善、实干助人’的正能量,”工作人员在电话中说,“我们计划在本月底举办‘正能量人物表彰大会’,想邀请您作为代表上台发言,分享您的公益理念,也希望能通过您的影响力,带动更多市民参与到正能量行动中来。”
苏清颜欣然答应:“能担任传播大使,我很荣幸。我会好好准备发言,把公益助农的故事分享给更多人,也希望能带动更多人关注乡村振兴,参与公益事业。”
消息传开后,多家媒体纷纷跟进报道。《江淮晚报》以“滨海市聘任‘公益主播’苏清颜为正能量传播大使”为题,强调这是“官方对正能量主播群体的认可,也是对直播行业正向发展的鼓励”;本地电视台则制作了短纪录片,镜头跟随苏清颜走访工作室、对接公益项目,记录她日常工作中的点滴,片尾字幕写道:“正能量,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像苏清颜这样,在自己的领域里,用坚持与热爱,书写出的温暖篇章。”
随着媒体报道的深入,苏清颜的社会影响力逐渐从直播行业延伸到更广泛的领域。周三下午,她接到了滨海市第一中学的邀请,希望她能为学生们做一场“青春与正能量”的主题讲座。站在学校的礼堂里,面对上千名朝气蓬勃的学生,苏清颜没有讲空洞的大道理,而是分享了自己做直播初期的困境:“刚开始做电竞公益时,很多人不理解,说‘一个主播凑什么公益的热闹’,甚至有人在直播间刷负面评论。但我始终相信,只要坚持做对的事,总有一天能得到认可。”
她还特意播放了望江县乡村学校孩子们的视频,当看到孩子们对着镜头说“想好好学习,以后帮助更多人”时,礼堂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讲座结束后,不少学生围上来,有的说“以后想加入公益社团”,有的说“希望能去望江县看看,帮农户们做点事”。一位学生代表递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颜姐,您让我明白,无论将来做什么职业,都能传递正能量。谢谢您!”
苏清颜把纸条小心翼翼地收起来,心里满是触动。她意识到,“正能量主播”这个称号,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她的言行,正在影响着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让他们相信善意的力量,愿意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周五上午,苏清颜受邀参加了一场由省网信办主办的“直播行业正向发展研讨会”。会上,她与其他主播代表、行业专家、媒体人士共同探讨如何推动直播行业健康发展。当被问到“如何平衡直播的商业性与公益性”时,苏清颜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商业性与公益性并非对立,而是可以相互促进。比如这次公益助农直播,我们通过严格选品、真诚讲述故事,既保证了农产品的销量(商业性),又帮助了农户、助力了公益(公益性)。关键在于,不能把公益当作‘营销噱头’,而要真正投入真心,把每一件公益事做扎实。”
她的发言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省网信办的负责人在总结时说:“苏清颜女士的实践,为直播行业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当直播与正能量结合,不仅能实现商业价值,更能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主播像她一样,扎根正向内容,传递积极价值观,让直播行业成为传播正能量的重要平台。”
研讨会结束后,苏清颜被多家媒体围堵采访。面对记者的提问,她始终保持着谦逊:“‘正能量主播’这个称号,不是我一个人的,而是属于所有支持公益、传递善意的人——包括我的团队、我的粉丝,还有那些信任我的农户。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什么也做不了。”
当天晚上,陆时衍特意准备了晚餐,为她庆祝。“今天在研讨会的报道里看到你的发言了,说得很好。”陆时衍给她夹了一块鱼,笑着说,“现在‘苏清颜=正能量主播’,已经成了很多人的共识,你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了。”
苏清颜放下筷子,眼神里带着一丝思考:“影响力越大,责任也越大。我现在更清楚,未来不能只局限于做一场两场公益直播,而是要建立更长效的公益机制,比如和更多地区合作,打造‘公益助农联盟’;或者培养更多有公益意识的主播,让正能量传播得更广。”
陆时衍点点头,眼里满是支持:“无论你想做什么,我都会支持你。星耀直播也计划设立‘正能量主播扶持计划’,为像你这样的主播提供更多资源,一起推动行业正向发展。”
苏清颜看着陆时衍,心里暖暖的。她知道,“正能量主播”这个称号,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她会带着这份责任与信任,继续在公益的道路上前行,用直播传递更多温暖,用行动影响更多人,让正能量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播撒到更广阔的地方。
接下来的几天,苏清颜的“正能量”影响力还在持续发酵。她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有农户分享自己的农产品销售困境,希望能得到帮助;有学生表达对公益的向往,询问如何加入;还有企业表示愿意赞助她的公益项目,一起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室的电话也成了“公益热线”,每天都有数十个咨询电话打进来。
苏清颜和团队一起,对这些信件和电话进行分类整理,挑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农产品滞销案例,计划在后续开展“公益助农系列直播”;同时,联合本地的公益组织,成立了“清颜公益志愿者团队”,为想参与公益的粉丝和学生提供平台。她还在账号上发布了“正能量传递计划”,邀请粉丝分享自己身边的公益故事,每周评选“正能量之星”,给予公益捐赠奖励。
这些举措,进一步强化了她“正能量主播”的形象。《农民日报》再次报道了她的行动,评价道:“苏清颜没有止步于‘被认可’,而是将‘正能量主播’的责任转化为更具体的行动——从帮助单个地区的农户,到构建更广泛的公益网络;从个人传递善意,到带动更多人参与。这种‘可持续的正能量’,正是社会需要的正向力量。”
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自己的行动而加入公益,苏清颜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她站在工作室的窗边,看着楼下人来人往的街道,突然明白:“正能量”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而是一群人的携手同行。而她,愿意继续做那个“领头人”,带着这份温暖与责任,走向更远的地方,书写更多关于爱与善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