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5月1日晚8点,苏清颜准时开启了“半退圈”后的首场专属直播——这场名为“时光同行·感谢有你”的直播,没有商业带货,没有流量套路,只有她坐在洒满暖光的书房里,伴着身后书架上整齐排列的助农纪念册与公益证书,缓缓回顾自己从低谷重生到成为行业标杆的完整历程。直播刚开启,在线人数就突破300万,弹幕里满是“终于等到你”“清颜要照顾好自己”的温暖留言,而她在讲述中多次哽咽致谢的模样,更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
“其实筹备这场直播时,我犹豫了很久,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苏清颜对着镜头轻轻笑了笑,指尖拂过桌上一本泛黄的笔记本——那是她刚做直播时用来记录脚本和农户信息的本子,“直到昨天整理书房,看到这本笔记,突然就想起了五年前的自己。”
她的讲述从“重生后的第一个决定”开始:“那时候我刚从一场意外中恢复,整个人很迷茫,甚至不敢出门。是朋友带我去了云南的一个苹果基地,看到农户们因为苹果卖不出去,只能眼睁睁看着果子烂在地里,那种无助的眼神,我到现在都记得。”说到这里,她的声音微微发颤,“当时我就想,哪怕只能帮他们多卖一箱苹果也好,于是就有了第一次助农直播——没有专业设备,没有团队,只有一部手机,在果园里蹲了三个小时,紧张到说话都结巴,最后只卖了50箱苹果。”
弹幕里瞬间被“心疼清颜”“你已经很棒了”的留言刷屏,苏清颜看着屏幕,眼眶泛红:“但就是这50箱苹果,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勇气。农户们拉着我的手说‘谢谢’,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我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后来,工作室慢慢组建起来,陆时衍也加入了我,我们一起去了更多乡村,帮农户卖过枸杞、橙子、普洱茶,从一开始的每月一场直播,到后来能带动50亿元的销售额,这些都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团队的付出,是粉丝的支持,更是农户们的信任。”
提到陆时衍,苏清颜的语气变得温柔:“很多人问我,什么时候觉得最安心?其实就是每次和他一起去乡村调研,他会帮我记下车程、整理农户资料,会在我因为公益项目遇到困难时说‘别担心,有我’。去年婚礼上,我们决定把礼金捐给助学计划,他比我还认真,熬夜整理捐赠明细,担心每一笔钱都要用在实处。”她拿起手机,展示了一张两人在乡村小学的合影——照片里,他们蹲在地上,和孩子们一起翻看新捐赠的图书,“能和他一起,把助农和公益当成共同的事业,是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
当话题转向“从个人奋斗到行业标杆”的转变时,苏清颜的情绪再次激动:“去年艾瑞咨询的报告说我们市场占有率突破30%,成为行业龙头,我第一反应不是开心,而是压力——我怕我们做得不够好,辜负大家的期待。这些年,我们做‘主播孵化计划’,培养了王芳、林晓这样的新人主播;和高校合作开设直播专业,希望能让行业更规范;推进‘清颜助学计划’,帮200所小学建了图书角……每一件事,我们都想做到最好,因为我知道,我们代表的不是一个工作室,而是‘直播行业可以有温度、有社会责任’的希望。”
她站起身,走到书架前,拿起一本厚厚的公益相册,一页页翻给观众看:“这是云南小学孩子们寄来的画,上面写着‘谢谢清颜姐姐’;这是农户们送的锦旗,说我们‘助农惠民’;这是高校颁发的客座教授聘书,提醒我要把经验分享给更多年轻人。”翻到最后一页,是她和100位粉丝代表在婚礼上的合影,“每次看到这些,我都忍不住想流泪——我何德何能,能得到这么多人的支持?没有你们,就没有今天的我,没有今天的清颜工作室。”
直播接近尾声时,苏清颜对着镜头深深鞠躬,哽咽着说:“今天这场直播,不是告别,而是想跟大家说一声‘谢谢’——谢谢在我低谷时没有放弃我的粉丝,谢谢陪我一起扎根乡村的团队,谢谢始终支持我做公益的陆时衍,更谢谢每一位相信‘直播能创造价值’的朋友。未来,我会继续在幕后,陪大家一起见证更多乡村的改变,见证更多新人的成长。只要你们还愿意看,我就会一直在这里,用最真诚的方式,和你们继续同行。”
此时,直播间的在线人数已突破500万,弹幕里“永远支持你”“清颜辛苦了”的留言刷屏不止,甚至有粉丝自发发起“公益捐赠接力”,在评论区分享自己为“清颜助学计划”捐赠的截图。陆时衍悄悄走进镜头,递上一张纸巾,轻轻拍了拍苏清颜的肩膀,对着观众温柔地说:“谢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清颜的照顾,未来我会和她一起,把公益和助农做得更扎实,不辜负大家的信任。”
这场“感谢直播”虽没有任何商业元素,却创造了苏清颜“半退圈”后的流量高峰——直播结束后,#苏清颜感谢直播哽咽# #清颜回顾重生历程# 等话题先后登顶热搜,累计阅读量突破8亿;“清颜助学计划”的捐赠通道在直播后24小时内新增捐款超200万元,不少粉丝留言“跟着清颜做公益,很安心”。
而对苏清颜而言,这场直播不仅是一次真诚的致谢,更是对自己“重生之路”的温柔总结——从一个人带着50箱苹果的订单出发,到携手一群人构建起“专业孵化+公益实践”的生态,她走过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初心”与“陪伴”。未来,即便站在幕后,这份初心与陪伴,也将继续支撑着她,在助农与公益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