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开辟出的巨大地下球形空间内
瘫倒在冰冷的金属地面上,高斯宇感觉自己的每一个脑细胞都在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他的视野边缘出现了阵阵黑斑,耳边是自己心脏剧烈搏动的声音,如同擂鼓。那种将精神力催动到极限后带来的深度疲惫感,如同潮水般一波波袭来,几乎要将他的意识彻底淹没。
他知道,自己必须休息。
但看着系统光幕上,那个已经被完美开辟出来的、如同宇宙奇迹般的巨大地下球形空间,以及那上百个装满了纯净元素的“仓库”,他心中的那股创造欲和紧迫感,却像一团不灭的火焰,再次熊熊燃起。
不行,还不能停!
序曲已经结束,最华丽的乐章,才刚刚要开始!
他咬破了自己的舌尖,用一阵尖锐的刺痛强行驱散了脑海中的昏沉。他挣扎着,用颤抖的手臂撑起身体,重新盘腿坐好,目光再次聚焦于眼前的虚拟光幕。
“‘望舒’……”他的声音,因为极度的疲惫而显得有些沙哑和虚弱,“启动……第二阶段指令。”
“先生,检测到您的精神力已低于安全阈值10%,建议立刻进入休眠状态。强行继续,可能会对您的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系统AI“望舒”那不带感情的声音,第一次带上了一丝警告的意味。
“执行命令!”高斯宇的回答,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遵命。”
随着系统确认了他的指令,高斯宇深吸一口气,将自己残存的、所剩无几的精神力,再次全部投入到了这场创世的伟业之中。
【第二阶段指令:结构建造。按照‘未来大学·一期工程·地下城’蓝图,从能源核心区开始,进行原子级一体化构建。】
指令下达的瞬间,沉寂了片刻的微观世界,再次沸腾!
如果说第一阶段的“分解”,是一场关于“毁灭”的艺术。
那么第二阶段的“建造”,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关于“创造”的神迹!
在那个直径达数公里的巨大地下球形空间中央,一个微小的、肉眼不可见的光点,凭空出现。
紧接着,数以万亿计的纳米机器人军团,如同接到了最高号令的百川,从四面八方,向着那个光点,汇流入海!
“搬运工”纳米机器人,从不同的“元素仓库”中,精准地提取出构建第一层核心结构所需的原子——铁、钨、铬、钒,以及十几种微量稀有元素。它们裹挟着这些最本源的“建筑材料”,以近乎光速的速度,奔赴中央的“工地”。
而在那里,数倍于“搬运工”的“构筑者”纳米机器人,已经严阵以待。
它们像最精密、最高效的3d打印喷头,但它们“打印”的,不是融化的塑料或金属粉末,而是……一颗颗独立的原子!
它们按照高斯宇脑海中那份蓝图里,关于“t-1型超强度辐射屏蔽合金”的配方要求,以原子级别的精度,将不同的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编织在一起。
一个铁原子,旁边紧跟着一个钨原子,再由四个碳原子以特定的角度将其包裹,形成一个最基础的晶格单元。然后,无数个这样的晶格单元,以一种完美无瑕、不存在任何一丝杂质和内部应力的形式,被迅速地“编织”和“拼接”在一起。
于是,一幕足以让任何建筑师、材料学家都为之疯狂的景象,发生了。
在那个空旷、虚无的巨大地下空间中,一堵墙,一片地板,一扇穹顶……它们不是被一块块砖石砌起来的,不是被一根根钢筋浇筑起来的。
它们是……**“生长”**出来的!
就像一颗种子在瞬间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就像一块水晶在溶液中,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地向外延伸、结晶、扩大。
以那个光点为核心,闪耀着暗金色金属光泽的墙壁、地板和天花板,就这样凭空出现,并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向着四面八方延伸、扩展!
它们的表面光滑如镜,浑然一体,没有任何拼接的缝隙。因为它们本身,就是由一个完整的、巨大的金属晶体,一体成型地“生长”出来的!
而更令人震撼的,是这些“生长”出来的墙体内部。
它们并非实心。
在高斯宇的精准操控下,当墙体还在以原子形态被“编织”时,各种复杂的管线和网络,就已经被直接、无缝地、一体成型地“嵌入”了墙体的内部结构之中。
一根直径三米,用于输送超低温冷却剂的超导管道,它的管壁就是由墙体本身的合金原子构成,内外光滑,浑然天成。
一束比头发丝还细,用于未来数据传输的超空间光缆通道,它就像是墙体内部天然形成的一条中空隧道,被完美地保护在其中。
还有复杂的通风管道、高压能量传输线路、纯水循环系统、生命维持系统……
所有的一切,都在建造的那一刻,就已经被完美地融合了进去。没有一颗多余的螺丝,没有一寸外露的线缆,更没有一处焊接的薄弱点。
整个正在“生长”的建筑,不再是一个冰冷的、由不同零件拼接而成的死物。
它更像是一个拥有着完整血管、神经和骨骼的,正在从胚胎迅速发育成熟的,巨大的、活着的生命体!
在这场令人目眩神迷的“创造”过程中,高斯宇的规划蓝图,开始从虚幻的构想,变为坚实的物质存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功能区域,开始显现出它们清晰的雏形:
A区 - 能源核心:
位于整个地下城的最中心,最先被“生长”出来的区域。它是一个巨大的、内部高度超过三百米、如同哥特式教堂般拥有着宏伟穹顶的球形空间。这里,就是为未来那颗将为整个大学城提供无限动力的“人造太阳”——托卡马克核聚变反应堆,所预留的位置。它的墙壁,完全由那种“t-1型”合金构成,理论上足以抵御超新星爆发瞬间的恐怖辐射,确保能量核心的绝对安全。
b区 - 科研实验室集群:
紧邻着能源核心,一片如同巨型蜂巢般的建筑群正在迅速成型。这里是未来大学的科研心脏。数以百计的、从几十平米到上万平米不等的、拥有着独立环境控制系统的模块化实验室,被整齐地排列着。有的实验室墙体内部,预留了绝对真空的管道;有的则布满了用于强粒子对撞的超导磁体线圈;还有的,甚至可以模拟从深海高压到外太空真空的任何一种极端环境。
c区 - 超级计算中心:
在实验室集群的下方,一个相当于数十个足球场大小的巨大空间被开辟出来。这里的地板和天花板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用于超导冷却的液氦循环管线。这里,将是未来整个大学,乃至整个龙国科技体系的“大脑”——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中心的所在地。
d区 - 智能制造工厂……
E区 - 生物培育中心……
F区 - 生活与仓储区……
一个个代表着人类科技巅峰的功能区,在高斯宇的意志下,如同雨后春笋般,从无到有,拔地而起。
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隐藏于地底深处的、超越时代的科学之城!
然而,这场神迹般的创造,其代价也是巨大的。
当A区能源核心和b区实验室集群的大致框架被构建完成时,高斯宇感觉自己的大脑,像一台连续运行了三百年的、超负荷运转的中央处理器,几乎要烧起来了。
他的眼前,已经不再是黑斑,而是大片大片的黑暗。
他的意识,在现实与虚幻的边缘疯狂摇摆,仿佛下一秒就会彻底崩断。
他知道,自己已经到达了极限。
再继续下去,就不是损伤,而是真正的“精神死亡”。
“停……停止……”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在脑海中下达了指令。
嗡——
地下世界那场沸腾的、宏大的建造交响乐,瞬间戛然而生。所有正在飞速移动的纳米机器人,都在同一时刻,静止在了原地,进入了待命状态。
那座已经初具雏形的、宏伟的地下城,也暂停了它的“生长”。
做完这一切,高斯宇再也支撑不住,眼前一黑,彻底失去了意识。
他强迫自己的大脑,进入了一种最深层次的、用于恢复精神力的“强制休眠”状态。
在这片由他亲手创造的、寂静而又宏伟的地下城中,它的创造者,第一次陷入了沉睡。
而外界,时间,才刚刚过去了二十四个小时。
还有四十八个小时,等待着他去完成这番创世的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