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座谈会正式开始。
这次座谈会的参会人员有地委领导、地区革委会领导、省水产实验所的专家、农林大学水产养殖专业老师王守昆教授、地区革委会商业局的领导、地区革委会农业局领导、地区革委会林业局领导、海山县一众领导以及林鸿彬这小场长。
在会议室里,林鸿彬还不是最小的虾米,还有一个更小的:在林鸿彬忽悠下开始养虾的蔡队长,今天他陪末座。
蔡队长穿着一套新的绿军装,双手放在膝盖上,略显局促却难掩兴奋。
为了摆脱穷困的处境,他们村里人很是努力,虾养的也不错,今天他被招过来介绍养殖经验。
座谈会按照既定流程推进:先是地委领导开场讲话,阐明海山岛开发的重要意义和会议目的;接着,海山县革委会的同志介绍了海山岛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现有产业等;走完这些 “前奏”,主持人便点名让林鸿彬上台发言。
林鸿彬是一通讲解,接着是专家们讨论起可行性和技术难点。
在座谈会的最后,蔡队长也被叫上去介绍养殖经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下午好!我是清源县太平公社南屿生产队队长蔡建忠,我们生产队能走上养虾这条路,不是偶然,这得特别感谢一个人,他就是林鸿彬同志。”
去年上半年,林参谋在我们生产队收购一些小鱼小虾做试验,看到我们队里日子过得难,便指导了我们生产队,让我们试养海虾。就这样,我们生产队才敢迈出第一步,慢慢把虾塘搞起来了!”
蔡队长一开口,在座的其他人都看向角落的林鸿彬,众位怎么想的林鸿彬不知道,但多数是带着惊奇、询问的意思。
地委领导一副“怎么哪里都有你”的神情林鸿彬还是品味出来了。
之后是蔡队长对养虾的介绍和经验总结。
简单的吃了晚饭,一群人继续在会议室加班探讨,明天一群人要去实地考察,一个决策的形成,是要做很多工作的。
在海岛搞养殖,和搞甘蔗渣发酵饲料是不一样的。
甘蔗渣原来就是废料,怎么折腾都没什么损失,整好了那就是大大收入。
而在海岛搞养殖,需要大量的投入的,而且结果未知,当然要慎重再慎重。
过了一晚,吃完早餐后,一群人驱车到南屿生产队实地考察养虾项目,今天的这群人主要是专家团队和农、林等职能部门。
车子驶进南屿生产队时,林鸿彬明显感觉到了变化:曾经满是盐碱地的海边,如今随地势排列着一大片大虾塘,虾塘和虾塘周边尽是忙碌的人。
“我们现在有20个大虾塘,其中有14个是今年新开的,养了三种海虾......”
在虾塘前,蔡队长开始滔滔不绝的介绍起来,语气中带着一种成就和满足。
这虾能养起来,是他带领着村民用汗水、泪水换来了。
“这大虾可比海里的大部分鱼值钱!”
蔡队长指着塘里游动的虾,继续说道:“而且虾长得快,养殖周期短,三个月多就能收获。现在 20 个虾塘全养上了,我们队里的渔民都不用冒险跑远海捕鱼了,安全多了!”
他还提到,除了养虾,生产队还养了几百只鸭子,鸭粪能当虾的饲料,形成了 “鸭 - 虾共生” 的模式,既节省了成本,又提高了收益。
现在村民们买返销粮时,终于能大方地拿出钱和粮票,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处处拮据了。
中午,南屿生产队的食堂为考察团队准备了一顿海鲜宴。
不过,考察团队的关注点显然不在“吃”上 —— 专家们一边吃,一边仔细观察虾的体型。
养殖的海虾个头比野生虾大不少,体型圆润短粗,外壳薄且光滑,但肉质显得有些松散,入口后口感嫩滑,却少了野生海水虾那种紧实的嚼劲,香甜味也淡了些。
“收获稳定、产量大,这就是最大的优势。”
一位水产专家放下筷子,对身边的同事说道:“野生虾受季节和天气影响大,想批量供应很难;但养殖虾只要管理得当,就能保证持续产出,这对后续大规模推广很重要。”
显然,他们已经得到了想要的答案,至于味道好不好,根本不在考察的核心范围内。
南屿生产队的也很开心,他们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这是多少资源都换不来的。
他们不缺鱼虾,但缺粮票。
今天这一餐基本是鱼虾蟹螺等在海边很便宜的东西,但收到了考察队的10来斤粮票,还是全地区都能用的粮票,这生意能做,要是经常有这样考察队那就更好了!
只是乡亲们不知道的是,只有正经考察队出去考察时吃饭给粮票,打着考察队队的名义到处骗吃骗喝多的是。
要不是青云山知青林场交通不方便,天天都会有各种考察队、巡查队之类光顾。
在南屿生产队考察的时间不长,下午一群人接着驱车,赶去海山岛,明天要开始对海山岛进行实地考察,林鸿彬也被要求全程参与。
又是4天,考察才结束,这次不用林鸿彬出报告了。
今天早上,从地委招待所出发,趁着开车,也走了一遍亲戚,顺路拜访了两个舅舅和大姑丈,送上一些果酒、蜂蜜和熏肉。
亲戚之间就得常走动,不然关系就淡了
回到家里都过了晚饭饭点了,也没让奶奶再做,只是在家里待了一会,米、油、蜂蜜、水果等送上,才慢悠悠的把车开回到林场。
上次出差回来的场景再次上演一遍。
第二天刚吃过早饭,林鸿彬把黄镇山找来:“老黄,军分区那边需要杂交的小猪200多头,具体的你去跟军分区后勤部的联系,对接一下。”
黄镇山是当地驻军转业的,与后勤部的同志应该有共同语言吧?
“场长,有没有具体的数量?我们林场刚出生的杂交猪仔现在不到100头。”
“没有具体数量,是韩司令员临时下的任务。林场养的数量不够,我去找乡亲们调拨一批。数量尽量定多一点,但调拨需要时间,交货时间定在一周之后吧!”
“行,我明白了!” 黄镇山点点头,把细节记在笔记本上,转身去联系军分区了。
青云山知青林场的存在,让整个地区调拨生猪、种鸡、鸡蛋等管控物资变的轻松不少。
现在蒲阳军分区要了杂交猪仔,那其他军分区和生产建设兵团呢?会不会和之前要鸡仔那样?
看来得多准备一些杂交猪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