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火车旅程开始了。
哐当哐当的铁轨撞击声成了背景音,车厢里混杂着各种气味和喧哗。
他们五人算是一个小团体,互相照应着。
考虑到行程长达四十多个小时,还需要在贵阳中转,晚上行李安全是个问题。
肖春生作为默认的“头儿”,提出了轮流守夜看行李的建议,其他四人都没意见。
“咱们五个人,每人轮两小时。从晚上八点开始到早上六点,正好五轮。”肖春生安排道,“红玲,你第一轮,20点到22点。然后是齐天,22点到零点。国华,零点到2点。我,2点到4点。瑾瑜,你最小,你守最后一轮,4点到6点,那时候天也快亮了,相对安全点。”
这个安排明显照顾了两位女同志,让她们守相对早和相对晚的时段。
瑾瑜点点头:“好的,春生哥。”
夜晚降临,车厢里的灯光昏暗下来,大部分旅客都昏昏欲睡。
轮班顺利进行。贺红玲守第一班时还很清醒,齐天接班后也精神奕奕。
到了叶国华,虽然困倦,但也坚持了下来。
轮到瑾瑜的4点到6点班时,肖春生看着蜷在座位上睡得很沉的女孩,实在没忍心叫醒她。
他想,自己反正也睡了一小觉,不如就替她守完最后这两小时,让她多睡会儿。
于是,肖春生愣是睁着眼睛,强打精神撑到了凌晨六点多。
瑾瑜是被车厢里逐渐响起的动静和透过车窗的微光唤醒的。
她睁开眼,下意识地看了看对面,肖春生正坐得笔直,眼神有些疲惫但依然警惕地看着四周的行李。
“春生哥!”瑾瑜一下子完全清醒了,压低声音急道,“你怎么没叫我呀!这都几点了!”
肖春生见她醒了,才放松下来,揉了揉发酸的后颈,咧嘴一笑:“没事儿,我看你睡得香,就多守了一会儿。反正也快天亮了。”
瑾瑜心里过意不去,赶紧看了看周围,叶国华、贺红玲和齐天都还睡着。
她连忙从自己那个看起来不大的帆布包里,掏出了一个铝制饭盒,塞到肖春生手里。 “快,我自己做的,吃完赶紧眯一会儿。”
饭盒里是几个米饭团子,米饭晶莹饱满,里面隐约能看到油亮的肉松、切碎的火腿肠和碧绿的青菜末,香气诱人。
肖春生确实又饿又困,也没客气,接过饭盒,低声道了谢,三下五除二就干掉了三个扎实美味的饭团,灌了口热水,胃里顿时暖烘烘的,疲惫感也驱散了不少。
他迅速把饭盒塞回瑾瑜的包里,然后往后一靠,闭上眼睛,几乎是瞬间就睡着了。
瑾瑜轻轻把他面前的饭盒收好,然后接替他警惕地看着行李,心里盘算着等下中转要注意的事情。
早上九点左右,车厢里广播响起,提示贵阳站快到了。
瑾瑜轻轻叫醒了肖春生和其他人。
肖春生睡了一小觉,精神恢复了不少,看着瑾瑜的眼神带着笑意和感激。
大家匆忙收拾好随身物品,随着人流挤下了火车,又在混乱的贵阳站经历了中转等待,终于再次踏上了开往云南的列车。
又经过一番颠簸,第二天下午五点半左右,火车终于嘶鸣着,缓缓停靠在了他们的终点站,一个看起来颇具年代感的小站。
车门外是不同于北方的湿润空气和炽热阳光。
月台上有些混乱,不远处停着几辆驴车、板车,还有两辆显眼的、漆色斑驳的拖拉机。
几个戴着草帽、皮肤黝黑的工作人员举着写了“知青接待处”或公社名字的木牌子,大声吆喝着集合。
瑾瑜行李轻便,最先跟着人流下了车,肖春生、叶国华、贺红玲和齐天也紧跟着挤了下来。
三个男生下意识地形成一个半圈,将瑾瑜和贺红玲护在中间,朝着举着“红旗公社”牌子的人群走去。
负责点名的是个看起来像干部的中年人,拿着名单大声念着名字。
他们这一批火车上下来的知青有二十多人,将被分往不同的公社。
点名完毕,瑾瑜他们发现,去红旗公社的,果然只有他们五个,没有其他人。
这让他们这个小团体显得更加紧密了些。
运气不错的是,来接红旗公社知青的,正是那两辆拖拉机中的一辆!
开拖拉机的是个二十岁出头、皮肤黝黑、咧嘴笑时露出一口白牙的年轻小伙。
车头旁边,倚着一个穿着旧中山装、头发花白、正叭嗒叭嗒抽着旱烟袋的老大爷。
老大爷眼神锐利,打量着这群从首都来的年轻人。
看到他们五个走过来,那抽旱烟的老大爷磕了磕烟袋锅,站直了身子,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问道:“就是你们五个?北京来的,到我们红旗公社?”
肖春生上前一步,作为代表回答:“是的,大爷您好,我们是分配到红旗公社的知青。麻烦您了。”
老大爷目光在他们五人身上扫了一圈,尤其在看到两个格外亮眼的姑娘时停顿了一下,又看了看他们虽然经历长途却依然看得出质料的衣裳,点了点头:“额是红旗公社的大队长,姓赵。行了,上车吧!路上颠,扶好坐稳喽!黑猴,搭把手!”
那叫“黑猴”的年轻司机嘿嘿一笑,利落地帮他们把几个大箱子甩上拖拉机后面的车斗。
五人互相看了一眼,先后爬上了拖拉机的车斗。
拖拉机“突突突”地驶离小镇,在坑洼不平的土路上颠簸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在一个看起来颇大的村落边停了下来。
赵大队长指着前方一个有着高高围墙、看起来比周围泥坯草房气派不少,但也明显显出旧色的院落说:“到了,这就是知青点。以前老地主的宅子,现在归你们住了。先安顿下来,歇口气,明天上午再到大队部来开会,领你们的口粮。”
他跳下拖拉机,对迎出来的两个看起来像是负责人的年轻男女喊道:“建国,红梅,新来的五个知青,北京来的!晚饭先做着他们的,粮食明天他们领了再还上!”
那一男一女连忙点头应下:“好的,大队长,您放心。”
赵大队长又转向肖春生五人:“行了,你们跟他们进去吧,具体咋住,他们会告诉你们。记住咯,明天上午,大队部!”
说完,他背着手,跟着拖拉机又“突突突”地往村里去了。
新来的五人这才有机会仔细打量这个未来的“家”。
院子是青砖砌的围墙,门楼还算气派,但漆皮剥落得厉害。
推门进去,前院挺大,正面一排四间房,看起来是主屋,虽然旧但还算完整。
东西两侧还有矮一些的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