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力推进数字化人才回流与本土培育协同发展的基础上,村子致力于探索数字化服务均等化,确保全体村民都能公平地享受到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便利与福祉,缩小数字鸿沟,促进乡村社会的公平与和谐发展。
一、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服务均等
1. 网络基础设施全覆盖:村子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网络信号覆盖到每一个角落。不仅在村落集中区域实现高速光纤网络和5G信号的稳定覆盖,对于偏远的山区、农田等区域,也通过建设信号基站、采用无线网桥等技术手段,延伸网络覆盖范围。例如,在山区的农业种植基地安装无线网桥设备,将网络信号传输到基地内,使农民能够通过手机或其他智能设备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情况,实现智能化管理。同时,定期对网络设备进行维护和升级,保障网络速度和稳定性,为村民提供高质量的网络服务,让他们在获取信息、开展线上业务等方面不受地域限制。
2. 智能终端设备普及:为提升村民对数字化服务的可及性,村子推动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通过与厂家合作、政府补贴等方式,降低智能设备的购买成本,鼓励村民购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同时,组织志愿者上门为村民提供设备安装、调试和使用培训服务,帮助村民熟悉设备的基本操作,如开机、连接网络、下载应用程序等。对于经济困难的家庭,村子设立专项基金,购置一批智能设备,免费发放给他们,确保每一位村民都有机会接触和使用数字化工具,为享受数字化服务奠定基础。
二、公共服务数字化促进均等化
1. 政务服务线上化与便捷化:村子将各类政务服务全面搬到线上,打造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村民无需再到实体政务大厅排队办理业务,通过手机或电脑登录政务服务App或网站,即可办理户籍登记、社保缴纳、民政救助等各种政务事项。平台界面设计简洁明了,操作流程通俗易懂,并提供详细的办事指南和在线客服咨询服务,方便村民随时了解办理进度和解决遇到的问题。例如,一位村民想要申请低保,只需在政务服务平台上填写相关信息,上传证明材料,即可完成申请,相关部门在线审核,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实现政务服务的均等化供给。
2. 医疗教育资源共享: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医疗和教育资源的共享。在医疗方面,建立远程医疗服务系统,与城市的大型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村民在村卫生室就能通过视频与专家进行远程会诊,专家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检查报告,给出诊断和治疗建议。同时,利用医疗大数据平台,实现患者病历信息的共享,方便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在教育领域,开展在线教育课程,引入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网络直播、录播等形式,让乡村学生能够同步学习城市名校的课程,聆听优秀教师的授课。此外,组织城乡教师开展线上交流活动,城市教师为乡村教师提供教学指导和培训,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使乡村学生能享受到与城市学生同等水平的教育资源。
三、数字素养提升助力均等化享受
1. 数字素养培训常态化:为确保村民能够有效利用数字化服务,村子开展常态化的数字素养培训。培训内容涵盖数字信息获取、分析、评价能力,以及网络安全意识、数字化工具应用等方面。通过举办定期的线下培训班、线上视频课程、发放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满足不同村民的学习需求。例如,针对老年人和文化程度较低的村民,开展线下一对一的辅导培训,耐心讲解智能手机的使用方法、网络购物的注意事项等;对于年轻村民,则提供线上的高级数字技能课程,如数据分析、编程基础等,帮助他们提升数字素养,更好地适应数字化社会。
2. 数字服务宣传与推广:加强对各类数字化服务的宣传与推广,提高村民对数字化服务的知晓度和使用率。通过村广播、宣传栏、村民微信群等渠道,定期发布数字化服务的功能介绍、使用方法和优惠政策等信息。组织志愿者深入村民家中,宣传讲解数字化服务的好处,并现场演示操作流程。例如,在推广线上医疗服务时,志愿者会向村民详细介绍远程会诊的流程、预约方式以及能够带来的便利,鼓励村民在需要时使用该服务,使村民充分认识到数字化服务的价值,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字化服务的使用中来,实现数字化服务的均等化享受。
那口旧铁锅在数字化服务均等化探索过程中,成为乡村数字化发展成果共享的见证。它所代表的乡村传统与团结精神,激励着村子在推进数字化服务过程中,不落下任何一位村民。以旧铁锅为主题的数字化文化服务,如线上文化展览、数字故事讲述等,为全体村民提供了平等享受乡村文化数字化成果的机会,进一步增强了村民对乡村数字化转型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推动乡村朝着更加公平、和谐的数字化社会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