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视频开场便带着一种了然于心的调侃:】
【“难怪说我们花国人爱起外号,那是刻在骨子里的天赋!”】
各朝代的观众先是一愣,随即仔细回想,发现还真是这么回事!
“后世之人........确实如此!”
有人掰着手指头数,“你看那天竺,被叫‘三哥’;还有被叫‘棒子’;就连那强横的阿美丽卡!”
“啧啧,这么一想,后世起的外号确实不少。”
刘彻想起后世给周边民族和国家起的那些形象生动、有时还带着促狭意味的外号,忍不住哈哈大笑:
“妙极!比朝中那些文绉绉的称谓有趣多了!”
视频话锋一转,指向了更让古人心脏骤停的领域:
【“而且,不只是国家,还有各种各样的历史人物,也逃不过被起外号的命运!”】
朱元璋心里“咯噔”一下。
“总.........总不会有人给咱起外号吧?”
他刚这么想,立刻就回忆起了之前飘过的弹幕里,那一声“老朱”!
“可恶的后世人!咱是大明开国皇帝!岂能.........岂能如此称呼!” 他感觉自己的威严受到了挑战。
曹操、刘备、孙权等人,以及他们麾下的文臣武将,都感受到了一种熟悉的被“创”的感觉。
诸葛亮羽扇轻摇的速度慢了下来。
关羽眯着丹凤眼,赵云捂住了胸口..........
李世民在经历了“吮乳”风波后,他强作镇定,心想:
“朕文治武功,虚心纳谏,乃千古明君典范!纵然.......纵然有些许瑕疵,后世总该口下留情,不至于给朕起什么难听的外号吧?”
【“那些历史人物的外号也太好玩了吧!”】
各朝各代的老百姓看得津津有味,这种将高高在上的帝王将相拉下神坛让他们感到新奇又解压。
“好听!爱听!”
田间地头,市井巷陌,不少人咧着嘴笑,“多来点!让咱也听听都有啥花名!”
那位院子里的老农更是听得眼睛发亮,觉得比听书还有趣。
然而,视频接下来抛出的一个外号,却让气氛变得有些微妙:
【“比如清朝的雍正皇帝,就因为他删改了太多不利于自己的史料,被网友们戏称为——‘清夹宗’!”】
画面配合地出现了一幅雍正帝的严肃画像,旁边p上了一个巨大的、写着“夹”字的印章,显得既滑稽又带着讽刺。
“夹宗?”
各朝代那些知道自己大概率会在青史上留名的人物,先是松了口气——“还好不是说我”,随即又对这个外号所指涉的行为感到好奇和一丝凛然。
“又是这个大清........”
许多人敏锐地察觉到,天幕提及这个王朝时,似乎总带着批判的意味。
“看来这后世,对此朝观感不佳啊。”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看着天幕上那“清夹宗”三个字和那个刺眼的“夹”字印章,脸色瞬间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朕.........朕是为了大清的江山永固!是为了皇考的声誉,为了朝局的稳定!”
他在心中充满了不被理解的愤懑,“那些狂悖逆言,混淆视听的记载,岂能任其流传,蛊惑人心?朕清除的是毒瘤,是隐患!”
他将自己的行为视为必要的政治整肃和意识形态管控,完全无法接受“夹宗”这个充满嘲讽的称号。
而在大清的官场许多官员,此刻更是噤若寒蝉,低着头,大气不敢出。
只有民间一些因文字狱而家破人亡、或对朝廷高压政策心怀不满的士人,看着天幕,暗中咬牙,觉得这外号起得无比贴切,道出了他们的心声。
李世民的眉头紧锁,带着审慎和一丝不赞同:
“这大清.......还公然焚烧、删改史书?”
【“而乾隆皇帝的外号,就更直接了——‘章宗’!”】
“章宗?”
刘彻疑惑地重复了一遍,不明所以,
“此乃何意?是说他文章华彩,可立庙堂?不对,一般后世给的外号都不是什么好话。”
各朝代的观众也大多摸不着头脑。
他们对乾隆的印象,多半还停留在之前天幕零散提到的“作诗四万首但质量平平”以及“很闲”等标签上。
“乾隆?不就是那个闲得慌,写诗比俺娘废话还多的皇帝?”
在嬴政心中,最不待见的就是这种看似风雅实则可能荒废政务的君主。
而被点名的乾隆皇帝本人,此刻也是瞪大了眼睛,一脸错愕:
“!!!还有朕的事???”
他自认文治武功古今罕有,怎会也有如此不伦不类的外号?
视频很快给出了答案,画面中出现了一方方形态各异的印章特写:
【“因为这个外号的来源非常简单粗暴——他实在太喜欢盖章了!”】
“盖章?”
许多老百姓还是不理解,“当皇帝批奏章,盖印不是常事吗?能喜欢到什么程度,竟因此得个‘宗’号?”
然而,接下来出现的画面,让所有人都理解了这“喜欢”二字的分量。
【天幕上展示出了一幅书法作品,旁白介绍道:】
【“这是书圣王羲之创作的《快雪时晴帖》,真迹之上,原本只有短短二十八字。”】
【画面清晰地展示了那二十八个小巧精致、风神俊逸的字迹,引来各朝代文人墨客的一阵低呼赞叹。】
【但紧接着,镜头拉远,露出了这幅字帖的全貌。】
【只见那原本素雅洁净的宣纸上,除了王羲之的二十八字真迹,周围乃至字迹行间的空白处,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盖满了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朱红色印章!】
“嘶——!!!”
东晋,正在与友人雅集、挥毫泼墨的王羲之本人,看到天幕上自己那幅面目全非的作品,直接倒吸一口冷气。
“暴殄天物!暴殄天物啊!!!”
“这........这后世皇帝,安敢如此!好好的字......这,这还能看吗?!难怪.......难怪后世叫他‘章宗’!”
【视频旁白用带着一丝无奈和调侃的语气,公布了那个惊人的数字:】
【“王羲之只写了28个字。”】
【“而咱们的乾隆皇帝,在上面前前后后,盖了——172个章!!!”】
“一百七十二个?!!!”
这个数字如同惊雷,把各朝代人炸懵了。
“一百七十二.......他这是把印玺当画笔了吗?!”
“这哪是欣赏?这分明是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