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失守,安禄山叛军势如破竹,很快兵临城下。”】
【“七十二岁的唐玄宗李隆基,仓皇如丧家之犬,只得带着杨贵妃、杨国忠、皇子皇孙及数千禁军,放弃都城,狼狈西逃,美其名曰‘幸蜀’。”】
【“当一行人逃至马嵬坡时,长期积累的愤怒、恐惧与绝望,终于在护驾的禁军中爆发了!”】
【“士兵们饥疲交加,将所有的怨气都对准了这场祸乱的源头——宰相杨国忠和其族妹杨贵妃。”】
【“他们认为,正是杨国忠的专权误国、杨贵妃的‘红颜祸水’,才导致了这场几乎亡国灭种的大难!”】
【“在禁军将领陈玄礼的暗中煽动和组织下,士兵们哗变,包围了唐玄宗暂住的驿站,群情激愤,刀枪出鞘,高声要求处死祸国殃民的杨氏兄妹!”】
【“贵妃迷惑圣上,致使奸佞横行,祸乱朝纲,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足以谢天下!”】
【“面对随时可能彻底失控、危及自身性命的军队,唐玄宗不得不做出选择。为了平息众怒,保全自己,他最终忍痛下令,缢杀杨贵妃于马嵬坡下,同时处死杨国忠。”】
此时已北上至灵武、正图谋自立的太子李亨看着天幕:“真是越老越昏聩!!”
朱元璋嗤之以鼻:
“说到底,根子还是在那老皇帝自己身上!若非他昏聩信谗,纵情声色,怎会养出这般巨蠹?”
【“马嵬坡之变后,唐玄宗继续逃入蜀地避难。”】
【“而太子李亨则与父皇分道扬镳,北上抵达灵武。”】
【“不久后,李亨在灵武自行登基,遥尊远在蜀地的李隆基为太上皇,改元至德,是为唐肃宗。”】
【“唐肃宗即位后,迅速组织力量反击叛军,任命大将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兼朔方节度使;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人共同负责平叛战事。”】
【“次年,唐军击败史思明,一度收复河北大部。”】
李世民看到这里,紧锁的眉头稍稍舒展:“嗯......国难当头,太子能果断承担责任,另立中枢,组织抵抗,这李亨,尚算有些担当。”
一些靠前的观众心想:“哦!之前讲朱祁钰和于谦时提过一嘴,难怪说这唐玄宗当过太上皇!”
【“在整个平叛战争中,尤为惨烈和可歌可泣的是‘睢阳之战’!”】
【“河南节度副使张巡,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绝境下,率领区区七千军民,死守睢阳孤城长达十个月之久!其间大小战斗四百余次,竟歼灭叛军十二万人!”】
【睢阳城内弹尽粮绝,树皮、纸张吃尽,甚至......但将士们依然在拼死抵抗。】
【“这场旷日持久的血战,牢牢拖住了叛军几十万主力部队南下江淮的步伐,为郭子仪、李光弼等部重整旗鼓、最终收复长安和洛阳,赢得了极其宝贵的战略时间!”】
【“可以说,是以张巡为首的睢阳军民,用他们的血肉之躯,保全了大唐的东南财赋之地,保全了唐王朝续命的根基!”】
刘彻肃然起敬:“以七千疲卒,抗数十多万叛军十月,歼敌十二万!!”
曹操也暗自点头:
“如此绝境竟能坚守十月,牵制敌主力大军......这大唐,若非有此忠臣良将,恐怕真要江山易主了。”
【“历时七年零两个月的安史之乱,最终以唐王朝的惨胜告终。”】
【“期间,大唐皇帝换了三位玄宗 ,肃宗,代宗,叛军首领也几经更迭安到史朝义。”】
李世民:“换了三个皇帝?这李亨后来也......”
【“安史之乱,不仅是一场叛乱,它一巴掌将盛唐从世界之巅的宝座上狠狠拍落,从此大唐乃至整个花国,都走向了不可逆的衰落。”】
【“而它的发生,看似偶然,实则是大唐内部矛盾长期积累、必然爆发的结果。没有安禄山,也会有‘赵禄山’、‘王禄山’!”】
李世民心中巨震:“必然?为何是必然?朕开创的基业,为何百年后会至此?”
【“例如,被后世称道的‘开元盛世’,文化繁荣,万邦来朝,但这个‘盛世’的光环,与底层百姓几乎无关!”】
【“严重的土地兼并,使得‘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均田制遭到破坏,大量自耕农破产,沦为流民或地主豪强的佃户。”】
田间耕地的老农感同身受,放下锄头,喃喃道:
“是啊.......老爷家的地越来越多,日子一年比一年难熬。”
【“土地兼并直接导致了‘府兵制’的崩溃。府兵制本是‘兵农合一’,士兵平时在家耕种分得的田地,战时自备衣粮器械出征。”】
【“如果你出生在一个府兵家庭,你打仗,保卫的就是你自己的家和田地。这本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但是,当大部分府兵因为土地被兼并而失去赖以生存的田地后,他们还想让我自己买装备、抛下生计去战场上为谁拼命?‘保护家园’?家园都没了,保护个锤子啊!”】
各朝各代许多的农夫、手工业者纷纷点头:“是这么个理儿!饭都吃不饱,谁还给你卖命打仗?”
大宋某个正在苦读圣贤书的书生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明悟:“原来......兵制之坏,根源在此!这竟是从未想过的角度!”
【“于是,唐玄宗不得不进行改革,用‘募兵制’取代‘府兵制’,由朝廷出资招募职业军人,尤其将募兵权大幅下放给边境节度使。”】
【“玄宗的本意,一是解决流民问题,二是用寒族、胡人出身的节度使去制衡朝中的世家门阀势力。这是一步险棋,但初期确实也取得了很大成效。”】
【“然而,他远远低估了权力下放后的巨大风险,也低估了被压迫的底层一旦被组织起来,所能爆发出的毁灭性能量!最终,玩火自焚!”】
明朝某个富家小少爷,之前可能只听过杨贵妃的话本、将责任简单归咎于杨贵妃,听了这个才恍然大悟:
“原来......不是那么简单?背后有这么深的道理??”
【“无论中外,历史上的所有王朝,几乎都有一个致命的共同问题:他们往往不把底层人当人看!”】
【“当底层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到极限时,巨大的反噬力量必然会以某种极端的形式爆发出来。”】
【“因此,安史之乱的发生,其实是历史的必然!”】
民国,那位留着一字胡的先生看着天幕:“此视频,颇有见地!”
李世民看着天幕最终的结论,陷入了长久的、深深的沉默之中。
他反复咀嚼着那句话——“不把底层人当人看”。
他想起自己常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但直到此刻,透过百年后这场血淋淋的教训,他才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不仅仅是一句警示!
黎哲心情沉重,这个视频远超一般的趣说历史,其深度和揭示的道理令人深思。
他点了个赞,然后沉默地滑向下一视频。
而各时空的统治者,都在此刻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