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落星谷后,苏满和沈辞没有直接回京城,而是沿着边境小镇一路南下。他们想看看经历了万妖教之乱后,各地的百姓是否都恢复了安稳日子。
沿途的小镇大多已经恢复了生机,街头巷尾又响起了小贩的吆喝声和孩童的嬉笑声。有的小镇还挂着“感谢沈大人、苏姑娘除妖”的锦旗,看到这些,苏满的心里暖暖的——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这日,他们路过一个叫“清风镇”的小镇。小镇依河而建,河里的船只来来往往,岸边的茶馆里坐满了喝茶聊天的人,一派热闹景象。两人决定在镇上歇脚,顺便买些新的行囊——之前的行囊在落星谷里被星石刮破了。
他们走进镇口的“迎客来”客栈,掌柜是个圆脸的中年人,看到他们风尘仆仆的样子,热情地迎了上来:“两位客官,里面请!要住店还是吃饭?我们店里的红烧肉可是镇上一绝!”
“先住店,再点几个菜。”沈辞将马缰绳递给店小二,“给我们准备两间相邻的房,再把马喂好。”
“好嘞!”掌柜吆喝着让店小二去准备,转身给两人倒了杯茶,“两位客官是从京城来的吧?最近京城来的官差可多了,说是在查什么‘余党’。”
“哦?官差在查什么余党?”沈辞端起茶杯,心里有些疑惑——万妖教的总坛已经被破了,余党应该都躲起来了,怎么会在边境小镇出现?
掌柜压低声音,凑近两人:“说是万妖教的余孽还没清干净,有人看到他们在边境小镇活动,偷了不少百姓的钱财。不过也有人说,是官差弄错了,那些偷东西的是普通盗贼,故意冒充万妖教的人,好让官府不敢追查。”
苏满的光纹微微动了动,却没有之前那么强烈的警示——看来掌柜说的“余党”,可能真的是普通盗贼。她放下茶杯,刚要说话,客栈门口突然走进一个穿灰袍的老道。
老道手里拿着个布幡,上面写着“测字算命,趋吉避凶”,头发花白,脸上布满了皱纹,眼神却很亮。他径直走到苏满桌前,放下布幡,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给苏满:“苏姑娘,这是给你的。”
苏满愣了愣,接过信:“道长认识我?”她确定自己从来没见过这个老道,而且她的名字除了沈辞和沈父,很少有人知道。
老道笑了笑,脸上的皱纹挤在一起,像朵菊花:“我认识你师父,玄清真人。他二十年前曾帮过我,托我今日在此等你,给你带封信。”说完,老道转身就走,脚步轻快得不像个老人,很快就消失在了客栈门口,连布幡都忘了拿。
苏满拆开信,信封上没有署名,里面只有一张泛黄的纸,上面写着:“万妖教余孽未清,京城有险,速归。”字迹潦草,却透着股熟悉的气息——笔画间的转折、收笔的力度,都和她师父的字迹有几分相似。
“是我师父的故人?”苏满心里疑惑,“他怎么知道万妖教还有余孽?而且还知道我会经过这里?”
沈辞接过信,仔细看了看,眉头皱了起来:“不管是谁写的,信里说京城有险,我们得尽快回去。”他将信折好,放进怀里,“我担心父亲的安危——万妖教的余党要是真的回京城作乱,肯定会先找父亲的麻烦,毕竟父亲是清剿万妖教的主力。”
苏满点头,心里也有些不安。虽然万妖教的总坛被破了,但之前李公公的账本里提到过“万妖教高层”,他们一直没找到这些高层的下落。如果这些高层真的回京城作乱,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现在就走。”苏满站起身,拿起行囊,“掌柜,房钱和饭钱我们付了,菜不用上了。”
掌柜见他们要走,有些惊讶:“客官,不再歇会儿?外面太阳还大着呢!”
“不了,有急事要回京城。”沈辞掏出碎银子放在桌上,“多的钱不用找了,麻烦把我们的马牵来。”
两人牵着马走出客栈,翻身上马,朝着京城的方向疾驰而去。一路上,他们看到很多往京城方向去的士兵,个个神色匆匆,有的士兵还背着伤员,显然是出了大事。
“看来信里说的‘京城有险’,是真的。”苏满握紧缰绳,催马加快速度,“我们得快点,说不定父亲已经遇到危险了。”
马不停蹄赶了三天三夜,终于看到了京城的城墙。城门口的守卫比平时多了三倍,对进出的人都要仔细检查,连马车上的货物都要翻一遍。沈府的管家早就等在城门口,看到他们,脸色苍白地跑过来:“少爷,苏姑娘,你们可回来了!京城最近出大事了!”
“我父亲怎么样?”沈辞翻身下马,抓住管家的胳膊,急切地问。
“老爷没事,就是……就是京城最近接连发生盗案,很多官员家里都被偷了,现场还留下了万妖教的令牌!”管家喘着气说,“老爷已经三天没合眼了,一直在府里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