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徽三年的初春,长安城里的积雪刚消融殆尽,朱雀大街两侧的柳树便抽出了嫩绿的枝芽,春风拂过,柳枝轻摇,将这座都城的生机与活力尽数唤醒。西市的大门刚打开,早已等候在外的商人们便蜂拥而入,驼铃声、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热闹得如同沸腾的开水。
与两年前相比,如今的西市早已换了一副模样。以往,商户们提起西域商路,脸上总会带着几分担忧,组建商队时更是小心翼翼;而现在,无论是长安本地的商户,还是远道而来的胡商,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谈论起西域贸易时,语气里满是憧憬。
“张兄,听说你上个月组建的商队,从龟兹带回了好几车玉石?” 一位卖丝绸的商户笑着问道。
“是啊!” 被称作张兄的商户脸上满是得意,“多亏了侠义盟的侠客们护行,一路上顺顺利利,连个盗匪的影子都没见着。这次的玉石品质极好,一回到长安就被王公贵族们抢着预订,赚得比去年多了三成!”
“我也打算下个月组建商队去波斯,已经跟侠义盟的人联系好了,他们会派十位侠客随行。” 另一位商户凑过来说道,眼中满是期待。
这样的对话,在西市的每个角落都能听到。自李逸与侠义盟合作护卫商路以来,已经过去了整整两年。在这两年里,西域商路的盗匪活动被彻底遏制 —— 小股马贼要么被剿灭,要么迫于压力不敢再出来劫掠;大股盗匪则被侠义盟与官府联手清剿,曾经猖獗的黑风岭、野狼谷、流沙滩等险地,如今已成为商队安全通行的通道。
商路安全了,贸易自然愈发繁荣。据户部统计,这两年西域商路的贸易额逐年攀升,去年的贸易额比合作初期增长了近一倍,不仅为大唐带来了丰厚的税收,还让丝绸、瓷器、茶叶等大唐特产远销至波斯、大食甚至更远的欧洲,而西域的香料、玉石、良马、葡萄等物产也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原,丰富了百姓的生活。
在商路贸易繁荣的同时,侠义盟在江湖中的地位也日益稳固。如今的侠义盟,早已不是两年前那个仅有数十人的小组织 —— 随着护商事迹在江湖中传开,无数热血青年慕名而来,加入侠义盟。现在的侠义盟,成员已超过五百人,除了长安的总盟,还在敦煌、龟兹、凉州等地设立了分舵,护商范围也从西域商路延伸到了中原地区的官道,甚至还会协助官府打击地方恶霸,维护民间秩序。
长安的侠义堂,也比以往更加热闹。每日清晨,练武场上都会挤满练功的侠客,从十几岁的少年到几十岁的老者,每个人都练得一丝不苟;茶室里,来自各地的侠客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护商途中的见闻,或是讨论着新的武艺招式;药房里,女子学堂的医理学员们依旧忙碌,只是如今,她们身边多了几位年轻的学徒 —— 这些学徒都是被侠义盟的善举感动,主动前来学习医术,希望能为受伤的侠客们出一份力。
这日午后,侠义堂的正厅里,李逸与侠义盟的几位堂主围坐在一张八仙桌旁,桌上摆放着茶水与点心,正总结着过去两年的合作成果。赵虎依旧是那副魁梧的模样,只是脸上的虬髯修剪得整齐了些,眼神也比以往多了几分沉稳;林霜穿着一身素雅的浅紫色劲装,长发依旧束成马尾,只是眉宇间少了几分凌厉,多了几分温和;苏文与孙医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众人的谈话,偶尔补充几句。
“这两年,多亏了诸位英雄的努力,西域商路才能如此太平,大唐的贸易才能如此繁荣。” 李逸端起茶杯,朝着几位堂主举了举,“我代表户部,也代表大唐的百姓,感谢诸位!”
“李侍郎客气了!” 赵虎连忙摆手,声音依旧洪亮,“若没有李侍郎提供的新式武器、完善的情报系统,还有这侠义堂,我们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成事。再说,护商安民本就是我们江湖人的本分,能为大唐的百姓出一份力,我们心里也高兴。”
苏文放下手中的折扇,笑着补充道:“如今,江湖上人人都知道,李侍郎是我们江湖人的挚友。以前,江湖人总觉得官府官员高高在上,不愿与官府打交道;可现在,提起李侍郎,无论是名门正派的弟子,还是市井中的侠客,都赞不绝口。大家都说,您是真心为百姓、为商路着想,是难得的好官。”
孙医也点了点头,温和地说:“这两年,我们救治的侠客越来越多,可受伤的程度却越来越轻 —— 一方面是因为侠客们的武艺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李侍郎提供的武器与情报系统越来越完善,让我们能提前规避风险,减少伤亡。现在,很多受伤的侠客都说,在侠义堂养伤,比在家里还舒服。”
李逸闻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我很开心。其实,这都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没有侠义盟的侠客们冲锋陷阵,再好的武器与情报系统也派不上用场;没有大家的信任与支持,我也无法推动这么多合作。”
就在这时,一名穿着青色劲装的年轻侠客匆匆跑进正厅,脸上满是兴奋的神色。他是侠义盟的新晋成员,名叫王小六,刚从西域护商回来不久,负责传递商队的消息。
“堂主们,李侍郎!” 王小六气喘吁吁地说道,“刚刚收到敦煌分舵传来的消息,由王老三栈主组织的大型商队,已经安全抵达长安了!这次商队带回了大量的西域香料、玉石和良马,还有几车来自波斯的地毯和琉璃!据统计,这次商队的贸易额,比上次又增长了两成!”
“好!好啊!” 赵虎猛地一拍桌子,兴奋地站了起来,“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王老三的商队这次走的是最远的波斯商路,能安全回来还能有这么高的贸易额,真是不容易!”
林霜的眼中也闪过一丝喜悦:“这不仅是商路贸易的成功,更是我们这两年合作成果的最好见证。看来,我们的护商模式是可行的,未来还能推广到更多的商路。”
苏文拿起折扇,轻轻扇了扇,笑着说:“我看,用不了多久,大唐的商队就能走遍天下,让世界各地都知道大唐的繁荣。”
李逸看着众人兴奋的模样,心中也充满了感慨。两年前,他还在为西域商路的盗匪问题发愁,如今,不仅问题得到了解决,还推动了大唐贸易的繁荣,这是他当初从未敢想的成果。“既然是好消息,那我们今天一定要好好庆祝一下!” 李逸笑着说道,“我已经让人在侠义堂的庭院里备好了酒菜,晚上,我们与所有在长安的侠客们一起,好好喝一杯!”
“好!” 众人齐声应道,脸上满是喜悦。
随着大唐经济的繁荣,文化也愈发昌盛。民间开始流传关于侠义盟的故事,这些故事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从长安传到洛阳,从中原传到西域,甚至还传到了西域诸国。
在长安的茶馆里,说书人最受欢迎的节目,便是讲述侠义盟侠客们的英勇事迹。“话说那黑风岭一战,赵虎堂主手持重斧,一斧便将马贼首领的长刀劈成两段,吓得马贼们魂飞魄散……” 说书人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台下的听众们听得津津有味,时而紧张得屏住呼吸,时而为侠客们的胜利欢呼鼓掌。孩子们更是听得入了迷,眼中满是崇拜,纷纷表示长大后也要成为像侠义盟侠客一样的英雄。
画师们则将侠客们的形象绘制成画,张贴在大街小巷。有的画着赵虎挥舞重斧与盗匪搏斗的场景,有的画着林霜手持长剑守护商队的模样,还有的画着李逸与侠客们在侠义堂共商大事的画面。这些画作色彩鲜艳,人物形象生动,吸引了无数百姓驻足观看,不少人还会特意将画作买回家,挂在墙上作为装饰。
甚至连宫廷里的嫔妃与皇子们,也听说了侠义盟的故事。皇后武则天曾特意召见李逸,询问侠义盟的情况,当听闻侠义盟为大唐贸易做出的贡献时,她不禁感叹道:“李侍郎能将江湖力量与官府力量结合起来,真是难得的奇才。有这样的人为大唐效力,是大唐的福气。”
百姓们也没有忘记李逸的功劳。在长安的街头巷尾,只要提起李侍郎,百姓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若不是李侍郎,西域商路哪能这么安全?我们哪能用上这么多西域的好东西?” 有的百姓还会在节日里,特意到李逸的府外送上祝福,希望他能身体健康,为百姓多做实事。
李逸的名字,就这样与侠义盟的传奇故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了大唐盛世中的一段佳话。
然而,在这繁华盛世之下,李逸与侠义盟并未停下脚步。他们深知,维护商路安全、守护民间正义,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征程。西域商路虽然已经太平,但随着贸易的扩大,新的问题也在不断出现 —— 比如,跨境盗匪的活动日益频繁,需要与西域诸国联手应对;再比如,商队在长途跋涉中,容易遇到沙尘暴、暴风雪等自然灾害,需要建立更完善的应急救援系统。
这日,李逸再次来到侠义堂,与几位堂主商议未来的计划。“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李逸看着众人,语气坚定地说,“首先,我们要与西域诸国的商会建立正式的合作关系,共享情报,共同打击跨境盗匪;其次,我们要培训一批专业的应急救援人员,为商队提供应对自然灾害的帮助;另外,我们还要在侠义堂开设学堂,教侠客们学习文字与算术,让他们不仅有武艺,还有文化,能更好地与商队、与百姓沟通。”
赵虎闻言,立刻说道:“李侍郎的计划很好!我这就派人去西域诸国,与当地的商会联系,争取尽快达成合作。”
林霜也点了点头:“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我来负责。我会邀请有经验的老侠客,还有懂天文地理的学者,一起制定培训计划。”
苏文则笑着说:“开设学堂的事情交给我,我会挑选有文化的侠客担任老师,确保学堂能顺利开办。”
孙医补充道:“我也会在学堂里开设医理课程,教大家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让每个人都能在危急时刻保护自己、帮助他人。”
看着众人积极的模样,李逸的心中充满了信心。他知道,只要他们继续携手,同心协力,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窗外,春风再次拂过侠义堂的庭院,柳枝轻摇,阳光洒在地面上,留下斑驳的光影。正厅里,李逸与几位堂主畅谈着未来的蓝图,笑声不断。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闪烁着为大唐繁荣奋斗的决心。
在不远的将来,一支支大唐商队将带着丝绸与瓷器,穿越茫茫戈壁与草原,走向更远的地方;一位位侠义盟的侠客将带着正义与勇气,守护在商队两侧,为贸易的繁荣保驾护航;而李逸,将继续以 “江湖挚友” 的身份,为这场伟大的事业默默付出,书写更多精彩的篇章。
一个全新的盛世传奇,正在缓缓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