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你看这片地如何?”顾念一指着眼前的田地问道。
张禾是实干派,也不多话,立刻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在手中仔细捻磨,又观察了一下墒情和周边的水利设施,然后才起身,黝黑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回大人,此地上佳,土肥水足,确是良田。”
“那就好。”顾念一点点头,从随身携带的布袋里,珍而重之地取出两个小布袋,以及那叠她亲手誊写的、关于土豆和玉米种植技术的纸张。
“张先生,这便是陛下旨意中提及的两种新作物种子。”她将两个种子袋递给张禾,“这一袋是土豆种薯,需切块种植;这一袋是玉米种子。具体的种植方法,我已详细记录在此,请你过目。”
张禾双手接过种子袋和那叠洁白的“纸”,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谨慎。他先是小心地打开种子袋查看。看到那奇特的、带着芽眼的土豆块和金灿灿、颗粒饱满的玉米种子时,他眼中闪过惊讶,但更多的是属于农人的专业审视。他仔细闻了闻,又掂量了一下,初步判断种子活性应该不错。
然后,他的注意力被那叠“纸”完全吸引了过去。作为基层技术官吏,他何曾见过如此洁白轻便的书写材料?尤其是上面清晰的字迹和那些前所未见的示意图(比如土豆切块示意图、玉米植株间距图),让他大感惊奇。
“大人,此物……”他忍不住摸了摸纸面。
“此乃‘纸’,是记录文字的新物件,陛下已准允推广。”顾念一简单解释了一句,便指向纸上的内容,“张先生,你先看看这种植方法,若有不明之处,随时问我。”
“是,大人。”张禾压下对“纸”的好奇,开始专注地阅读起来。他看得非常仔细,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显然,顾念一记录的方法,很多都超出了他现有的农业知识范畴。
“大人,”张禾指着一段文字,恭敬地请教,“这‘土豆切块’,要求每块上需保留‘芽眼’?请问这‘芽眼’是何物?又如何确保切块后不腐坏?”
顾念一凑过去,指着自己画的简易图解释道:“张先生你看,就是土豆表面这些凹陷的小点,这便是芽眼,是将来长出新芽的地方。切块时,务必保证每块上至少有一到两个健壮的芽眼。至于防腐,切刀需用火烤或酒擦拭消毒,切好的块茎可以蘸些草木灰,有助于伤口愈合,防止病菌侵入。”
张禾恍然大悟,连连点头:“原来如此!小人明白了,类似扦插枝条需带芽点。” 他举一反三的能力让顾念一暗暗称赞。
接着,张禾又指着关于玉米种植的部分:“大人,这要求‘行距二尺半,株距一尺半’,如此稀疏?寻常种粟,可要密集得多。”
顾念一耐心道:“玉米植株高大,枝叶繁茂,需充足阳光和通风。若种得太密,反而互相遮挡,影响生长,导致减产。此法乃是经过验证,能保证每株玉米都能获得足够养分和光照,最终提高总产量。”
张禾将信将疑,但看着纸上言之凿凿,又想到这是陛下亲自关注的试验,便郑重记下:“小人记下了,定按此法操作。”
就这样,两人蹲在田埂上,一个教,一个学,对着那张轻飘飘的纸,仔细探讨着每一个细节:土豆的播种深度、玉米的间苗定苗、中耕培土的时机、追肥的种类和用量(顾念一只敢提些常见的草木灰、腐熟粪肥等)……
随行的助手和力夫们则在一旁安静等候,看着这位年轻的女官和他们的老农官头对头地研究着新奇的知识,脸上也充满了好奇。
阳光洒在两人身上,微风拂过青青禾苗(旁边田里种的),远处是巍峨的秦岭轮廓。在这片古老的皇家苑囿中,一场来自未来的农业技术,正通过一张纸和两个人的交流,悄然落地生根。
理论探讨完毕,接下来便是真刀真枪的实践。张禾虽然心中对那“亩产数十石”的说法仍觉匪夷所思,但陛下旨意和眼前这份前所未见的详尽“说明书”让他不敢有丝毫怠慢。他挽起袖子,露出精壮的手臂,对身后的助手和力夫们招呼道:“都听好了!就按顾大人方才指点的法子来!仔细着点,这可是陛下的要紧事!”
顾念一也兴致勃勃,虽然她是个四体不勤的现代人,但参与“历史性”的播种,怎能不亲手试试?她也学着张禾的样子,找了副粗布手套戴上,准备下场。
首先种植的是土豆。张禾亲自操刀,拿起一把磨得锋利的短刀,按照顾念一的要求,先在火上烤了烤刀身,然后用布蘸了点随行带来的浊酒擦拭,算是简易消毒。他拿起一个土豆种薯,仔细端详着上面的“芽眼”,然后小心翼翼地沿着芽眼分布下刀,切成大小均匀的块状,确保每一块上都带着一两个饱满的芽眼。切好的块茎被轻轻放入一个木盆中,由助手均匀地撒上细密的草木灰。
“大人,您看这样可行?”张禾拿起一块处理好的土豆块给顾念一看。
顾念一仔细看了看,点头道:“很好,芽眼保留完整,切口也蘸了灰。就这样。”
接下来是整地。力夫们使用着这个时代典型的农具——耒耜(一种类似铲子的翻土工具),在划好的田垄上刨出一个个深浅适宜的种植穴。顾念一注意到,这里的土壤确实肥沃,翻动起来并不十分费力。
“穴深约莫五寸即可,穴与穴之间间隔一尺半到两尺。”张禾在一旁指挥着,严格对照“说明书”的要求。
顾念一也拿起一把小号的耒耜,尝试着刨坑。看似简单的动作,做起来却十分吃力,没几下就觉得手臂发酸,刨出的坑也歪歪扭扭,远不如那些熟练的力夫。她不禁暗暗咋舌,古代农人真是辛苦。
坑刨好后,便是下种。顾念一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块蘸了草木灰的土豆块,芽眼朝上,轻轻放入坑中,然后用手将周围的细土覆盖上去,轻轻压实。
“每穴放一块就好,覆土不要太厚,稍微压实,利于出苗。”张禾一边自己熟练地操作,一边提醒着顾念一和其他人。
阳光渐渐变得炙热,顾念一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官袍的后背也有些汗湿。但她浑然不觉,全身心地投入在这片土地上,看着一个个土豆块被埋入肥沃的土壤,心中充满了播种的希望。
土豆种完,紧接着是玉米。玉米播种相对简单些,主要是控制间距。张禾让人用麻绳在田里拉出笔直的线,按照“行距二尺半,株距一尺半”的标准,用木棍在每个播种点做上标记。
“每穴点播两到三粒种子,出苗后再间苗,留最壮的一株。”顾念一重复着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