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战略官的招聘果然如预想般艰难。几轮面试下来,要么是理论丰富但缺乏一线产业经验的学者型人才,要么是过于精于资本运作而轻视实业根基的金融精英,都与大山药业需要的那种既懂技术、又通管理、还能深刻理解中医药产业特性的复合型人才相去甚远。
就在张大山考虑是否要放低标准时,一位特殊的候选人进入了视野——梁致远。梁致远年近五十,拥有药学和管理学双料背景,早年在一家国有大型药企做到高管,后辞职创业,做过药材贸易,也投资过生物科技公司,既有扎实的产业经验,又有开阔的商业视野,更难得的是,他对中医药有着近乎执着的热情。然而,他之前的创业项目因合伙人分歧而失败,正处于事业空窗期。
张大山与梁致远进行了一次长达四小时的深谈。梁致远对“道地药材宝库”的理念高度认同,并提出了一个“三步走”的落地策略:第一步,建立权威资源库与标准体系(筑巢);第二步,开放平台吸引合作与创新(引凤);第三步,聚焦核心品种实现商业转化(收获)。他的思路清晰、务实,深深打动了张大山。
尽管梁致远有过失败经历,但张大山看中了他的经验、视野和激情,力排众议,决定聘请他出任集团副总裁,兼任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全面负责“道地药材宝库”计划的推进。梁致远的加盟,为团队注入了新的活力与专业性。
与此同时,“道地药材产业创新联盟”的筹备会正式召开。会议由省工信厅牵头,大山药业作为主要发起单位。会场内,各方利益诉求交织,博弈激烈。
几家大型药企代表更关心如何优先、优惠获得联盟内的优质药材资源;科研院所希望获得更多课题经费和数据共享权;地方政府则强调本地药材的推广和产业落地,最好能把加工厂建在自己辖区;而众多中小药材合作社和种植户,最关心的是收购价格和种植风险。
作为联盟的主要推动者,张大山和梁致远成了矛盾的焦点。他们既要维护大山药业作为核心企业的利益和领导地位,又要平衡各方诉求,确保联盟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会议一度因利益分配问题陷入僵局。
关键时刻,梁致远展示了他的经验和智慧。他提出了一个“资源分级、权益对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盟运作原则:
* 资源分级: 根据药材的道地性、稀缺性和市场价值,将联盟内资源划分为不同等级。
* 权益对等: 成员根据其提供的资源(如土地、品种、技术、资金)等级和投入程度,享有相应的权益(如优先采购权、技术共享权、收益分成权)。
* 风险共担: 建立联盟风险基金,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风险。
* 利益共享: 联盟产生的品牌溢价、技术成果转化收益,由核心成员和贡献方按约定比例共享。
这个框架相对公平,兼顾了各方核心关切,得到了大多数与会代表的认可,联盟筹建工作得以继续推进。
然而,外部联盟的博弈刚刚理顺,内部合作的平衡又出现了微妙变化。李秀云团队在“紫丹参”抗衰老方向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初步细胞学证据,消息不知怎的传到了“仁济堂”那边。对方高度重视,其研发总裁亲自打电话给张大山,希望能将抗衰老研究也纳入合资公司的范畴,并表示可以追加投资。
这对合资公司是利好,但对大山药业来说,却意味着要将又一个极具潜力的研发方向的主导权部分让渡。张大山再次陷入两难:拒绝,可能影响合作关系;同意,则可能削弱自身未来的发展空间。
他召集李秀云、梁致远和周明开闭门会议。梁致远建议:“可以谈,但必须守住底线。抗衰老是全新的领域,与心脑血管的研发路径不同。我们可以提议,在合资公司框架下设立独立的抗衰老项目组,我方保留更大的主导权和更高的收益分成比例,甚至可以约定,若该项目达到一定里程碑后,我方有权回购部分权益。”
这个方案既体现了合作诚意,又保障了核心利益,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张大山再次感受到,拥有一个成熟、专业的战略伙伴是多么重要。
博弈无处不在,平衡是永恒的艺术。张大山在梁致远的辅佐下,如同一个技艺高超的舵手,在各方利益的激流险滩中,谨慎地操控着企业巨轮的航向,驶向那充满诱惑又暗藏风险的深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