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后的靠山屯,清晨的瓦片上结着薄薄一层白。大山中医药学院的图书馆里,暖气开得足,张小石却觉得心里发凉。
他面前摊着三本泛黄的《本草纲目》手抄本,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基因序列图。太空育种项目卡在了最关键的一步——种子休眠期。无论调节温度、湿度还是光照,那些珍贵的“太空金线莲”种子就像睡着了,死活不肯发芽。
“爷爷,古书上有没有提过唤醒种子的偏方?”深夜十一点,张小石忍不住拨通了视频。镜头里的他头发乱糟糟,眼下一片青黑。
张大山正在老屋院子里收拾晒干的药材,手机靠在磨盘上。霜白的月光照着他花白的头发。“你太爷爷那辈人,穷,没恒温箱。”他拿起一把干丹参,慢悠悠地说,“他们就把种子用棉布包好,贴身揣在胸口,靠人的体温捂。”
张小石一愣,随即跳起来:“温度!是持续稳定的温度!”
祖孙俩隔着屏幕,眼睛同时亮了。
第二天,实验室里多了一套不起眼的设备——模拟人体胸腔温度的恒温箱,温度恒定在37度,伴有轻微起伏。团队成员都觉得这法子太“土”,张小石却坚持试试。
三周后的一个清晨,助手冲进办公室,声音发抖:“张博士!发芽了!全发了!”
恒温箱里,嫩绿的芽尖顶破种皮,像一个个探头探脑的精灵。
喜悦还没持续半天,坏消息就从天而降。父亲张承志从吉隆坡发来紧急视频,背景是凌乱的酒店房间,他脸色铁青:
“石头,诺华联合了三家巨头,向世贸组织起诉我们!说我们的GAp标准是贸易壁垒,要求取消国际认证!”
一旦败诉,大山药业辛苦开拓的海外市场将全面崩塌。更雪上加霜的是,国内几家传统药企联名上书,指责GAp标准“扼杀中医特色”。内外夹击下,公司股价应声下跌。
张小石看着实验室里欢天喜地的同事,心里像压了块冰。他默默走到学院后面的老试验田遗址,却意外地看到了爷爷的身影。
霜打过的枯草伏在地上,张大山正弯腰扒开一片草根。听见脚步声,他头也没回:“过来闻闻。”
张小石蹲下,深吸一口气。冻土的腥气里,混着一丝熟悉的苦参味,还有隐约的薄荷凉。
“五十年前,这儿只长杂草。”张大山用脚碾碎一块土疙瘩,“你太爷爷说这地‘没药性’,劝我放弃。”他指着刚扒开的地方,“你看。”
枯草根下,竟钻出几簇嫩绿的新芽,顶着霜花,倔强地朝上生长。
这时,张大山的老人机响了。是李秀云发来的短信:“世贸组织暂停仲裁,对方证据有重大瑕疵。斌哥在日内瓦拍了桌子,把原始记录全摊出来了!”
附的照片上,王斌站在国际会议厅,面前堆着半人高的档案盒,烫金的“大山药业GAp认证全记录”在闪光灯下灼眼。
张小石突然抢过爷爷的手机,对着脚边的冻土和新芽连拍几张。指尖在冰冷的屏幕上飞快滑动,配文:“标准不是枷锁,是让每株草药活出尊严——北纬42度冻土层的回答。”
当晚,这条动态在行业内外刷屏。当专家们还在争论“传统与标准”时,年轻人用破土的新芽完成了最有力的回应。
三个月后,世贸组织裁定大山药业胜诉。裁决书特别肯定了GAp标准对保障全球草药安全的里程碑意义。
捷报传来的清晨,张小石团队的太空育种药材也成功采收。检测报告显示,有效成分含量提升三倍,并发现抗辐射新特性。
张大山在实验室捧着样本,久久不语。窗外,学员们正把GAp手册翻译成斯瓦希里语;更远的山路上,新一批药材苗正装车发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爷爷,”张小石轻声问,“接下来往哪走?”
张大山望向天际线处若隐若现的火箭发射架,笑了:“该上天了。”
霜化了,晴朗的阳光照进实验室,亮得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