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愈后的第二天,刘亦菲便向导演郑导表达了可以复工的意愿。郑导关切地询问了她的身体状况,确认无碍后,才将她的戏份重新排入了拍摄计划。
重返片场,工作人员和合作演员们都友好地表达了问候。拍摄工作有条不紊地继续。或许是生病那两天的短暂抽离带来了新的视角,刘亦菲感觉自己对“林晚”这个角色的理解和把握似乎更深了一层,表演也更加细腻入微,几场情绪复杂的戏都完成得格外顺畅,连郑导都忍不住称赞她“因祸得福,状态更沉下来了”。
工作充实而顺利,但刘亦菲的心境却悄然发生着变化。
之前,她全身心沉浸在创作中,享受着挑战带来的兴奋和成就感。而现在,完成每天的工作后,一种清晰的、名为“思念”的情绪便会悄然蔓延开来。
她会更频繁地看手机,期待着每晚固定的视频通话。看着屏幕里女儿活泼可爱的笑脸,听着她奶声奶气地讲述一天的新发现,或者只是安静地看着江瑾辰处理公务时专注的侧脸,都能让她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慰藉和安心。
片场的盒饭不再仅仅是为了果腹,她会想起家里吴妈煲的汤的味道。看到剧组里其他演员的家人来探班,她会不由自主地想象曦曦跑来片场会是什么样子。甚至看到剧本里“林晚”与家人团聚的戏份,她的鼻尖都会微微发酸。
那种对家的渴望,对女儿软糯小身体的想念,对那个沉稳可靠怀抱的眷恋,像藤蔓一样,在忙碌的间隙悄然生长,缠绕心间。
她依旧专业且投入地完成着每一天的工作,甚至比之前更加努力,因为她想用最好的状态、最高的效率,尽快完成自己的部分。
“李姐,后面我的戏份排得紧一点没关系,我可以。”某天收工后,她甚至主动对经纪人这样说。
李姐有些惊讶,随即了然一笑:“想家了?”
刘亦菲没有否认,微微笑了笑:“嗯,有点想曦曦了。”
“理解理解。”李姐拍拍她的肩膀,“放心吧,郑导心里有数,你的部分进度已经比预期快了,估计再有一个多月就能提前杀青。”
一个多月。刘亦菲在心里默默计算着日子。虽然听起来不长,但每一天的分离都显得格外清晰。
她开始更仔细地规划后续的时间。杀青后,她想先彻底放松地陪曦曦几天,带她去一直答应了的海洋公园,然后……或许可以一家人短途旅行一次?她甚至开始悄悄浏览一些适合亲子游的地方。
这种“归心似箭”的情绪并未影响她的工作,反而转化成了一种更强大的动力。每一次完美的镜头通过,都意味着离回家的日子更近了一步。
夜晚的视频通话里,她的话题有时会不经意地转向未来。 “曦曦最近好像又长高了一点,上次买的裤子有点短了。” “吴妈说曦曦最近特别爱吃她做的南瓜糕。” “等回去,我们带她去试试那个新开的自然博物馆吧?”
屏幕那端的江瑾辰总是安静地听着,然后给出简短的回应: “好。” “嗯。” “你定。”
他的回应一如既往的简洁,但她能从他的眼神里看到同样的期待和温柔。
归心,如同离弦之箭,一旦生出,便再无回头的可能。它指向一个明确而温暖的方向——家的方向。
工作的激情仍在,创作的快乐依旧,但它们如今都共享着同一个温暖的终点。她知道,在那终点,有她最深的牵挂和最美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