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铁料又涨价了?”
军械司的账房里,苏锦看着刚送来的市价单,眉头紧皱。
“是啊,苏姑娘。”送信的小厮擦着汗,“铁匠们说,矿山那边出了事,好铁越来越少了。”
“涨了多少?”
“三成。”
苏锦倒吸一口凉气。三成的涨幅,足以让整个采购预算超支。
“苏姑娘,这可怎么办?”刘德二在一旁急得团团转,“咱们的对赌协议里,可没说原料涨价怎么办啊!”
“别慌。”苏锦放下价格单,“涨价是市场行为,但我们可以想办法应对。”
“怎么应对?”
“替代材料。”苏锦拿出纸笔,“谁说做兵器一定要用最好的铁?”
正说着,秦五郎走了进来:“苏姑娘,听说铁料涨价了?”
“是的,秦师傅。”苏锦点头,“正好你来了,我想和你商量一下替代方案。”
“替代方案?”秦五郎一愣,“什么意思?”
苏锦在纸上画了个图:“你看,一把刀,刀刃需要好铁,但刀背、刀柄呢?是不是可以用稍微差一点的材料?”
“这...”秦五郎犹豫,“这样做出来的刀,会不会不结实?”
“不一定。”苏锦继续画图,“关键是要合理搭配。刀刃用好铁保证锋利,刀背用韧性好的铁保证不断,刀柄用轻一点的材料减少重量。”
“可是这样搭配,会不会很土气?”秦五郎皱眉,“我们秦家做刀,从来都是一体成型,用料统一。”
“土气?”苏锦笑了,“秦师傅,你觉得什么叫土气?”
“就是...不够高档,不够精致。”
“那我问你,如果一把刀,外观一般但是好用,和一把刀,外观精美但是不好用,你选哪个?”
秦五郎想了想:“当然是好用的。”
“那就对了。”苏锦拍拍桌子,“我们做的是军用刀具,要的是实用,不是好看。”
“话是这么说,但是...”
“没有但是。”苏锦打断他,“我们来做个实验。你按照我的方案做几把刀,然后和传统工艺做的刀比较一下。”
“比较什么?”
“三个方面:性能、成本、耐久性。”苏锦在纸上写下三个词,“性能就是锋利度、韧性;成本就是材料费、工时费;耐久性就是能用多久。”
秦五郎半信半疑:“那...试试吧。”
三天后,秦五郎拿着两把刀来找苏锦。
“苏姑娘,刀做好了。”他把两把刀放在桌上,“这把是传统工艺的,这把是按你的方案做的。”
苏锦拿起两把刀仔细看了看。传统工艺的刀确实更加精美,通体银亮;而替代方案的刀,刀刃银亮,刀背略暗,刀柄是深色的木头。
“外观上确实有差别。”苏锦点头,“但是我们来测试一下性能。”
她拿出一根竹子:“先试试锋利度。”
两把刀都轻松地切断了竹子,没有明显差别。
“再试试韧性。”苏锦拿出一块铁片,“用刀背敲击。”
两把刀的刀背都很结实,没有出现裂纹。
“看起来性能差不多。”苏锦满意地点头,“那成本呢?”
秦五郎拿出一张纸:“传统工艺的刀,材料费8两银子,工时费2两,总共10两。替代方案的刀,材料费5两,工时费2两,总共7两。”
“节省了3两银子,30%的成本。”苏锦计算着,“这个数字很可观。”
“但是...”秦五郎还是有些不甘心,“这样做出来的刀,真的不土气吗?”
“秦师傅,你还在纠结土气的问题?”苏锦哭笑不得,“我给你看个数据。”
她拿出一张表格:“这是我做的对比表。传统工艺:性能100分,成本100分,耐久性100分。替代方案:性能95分,成本70分,耐久性105分。”
“耐久性还更高?”秦五郎惊讶。
“对,因为不同材料的搭配,反而增加了整体的韧性。”苏锦解释,“这就像盖房子,不是所有地方都用最好的材料,而是在合适的地方用合适的材料。”
秦五郎看着数据,陷入了沉思。
“而且,”苏锦继续说,“如果我们把节省下来的成本,用来改进工艺,提高产量,那效益就更明显了。”
“怎么改进工艺?”
“比如,刀刃部分可以单独锻造,然后和刀背组装。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减少废品率。”
秦五郎眼睛一亮:“这个想法不错!单独锻造刀刃,确实可以更精细地控制质量。”
“你看,这就不土气了吧?”苏锦笑道,“这叫精细化生产。”
“精细化生产...”秦五郎念叨着这个词,“听起来很高大上啊。”
“不是听起来,是本来就很高大上。”苏锦认真地说,“合理利用资源,优化生产流程,这是最先进的理念。”
“那我们就按这个方案做?”
“当然。”苏锦点头,“不过我们要建立一套评估体系,确保每种替代材料都经过严格测试。”
她拿出一张空白表格:“我们要记录每种材料的性能参数、成本数据、耐久性测试结果。然后建立一个数据库,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就可以直接查阅。”
“这个想法好!”刘德二在一旁拍手,“以后再有人说我们偷工减料,我们就拿数据说话!”
“对,数据不会撒谎。”苏锦满意地说,“而且这套评估体系,不仅可以用于铁料,还可以用于布料、木料、药材等所有物料。”
秦五郎彻底服了:“苏姑娘,我算是明白了。你这不是土气,这是科学!”
“什么科学?”苏锦一愣。
“就是...很有道理的意思。”秦五郎挠挠头,“反正比我们以前凭经验做事要靠谱多了。”
“那就这么定了。”苏锦站起身,“从明天开始,所有的物料采购都要经过替代方案评估。能替代的就替代,不能替代的再用原材料。”
“遵命!”秦五郎和刘德二异口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