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汹涌临危巧施策 分化瓦解攻心显真章
作者:朱氏春秋
第二天,情况果然在恶化。
小洼村村民堵路的事件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网络上,关于东河商贸新城“罔顾民生”、“与民争利”的负面帖子开始大量涌现,一些不明真相的大V也开始转发评论,舆论呈现出一边倒的批判态势。甚至有人开始翻旧账,将之前土地整合时的一些正常补偿行为,歪曲成“强征强拆”。
指挥部里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有媒体要求采访的,有上级部门询问情况的,气氛空前紧张。王建业从现场打回电话,声音沙哑:“区长,对方很狡猾,带头闹事的几个核心分子根本不跟我们谈,只是煽动村民情绪。他们提出的赔偿金额高得离谱,根本就是无理取闹!而且,我观察到,有几个陌生面孔混在村民里,一直在偷偷拍照录像。”
一切都印证了陈临海的判断——这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舆论战和群众事件。
压力之下,指挥部内部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有年轻干部建议强势清场,认为不能助长这种歪风邪气;也有人忧心忡忡,建议项目暂时停工,避过风头再说。
陈临海召开了指挥部紧急会议。他站在会议室前方,目光扫过一张张或焦虑、或愤慨、或迷茫的脸,语气异常沉稳:“同志们,慌什么?对方越是处心积虑,越是说明他们害怕了!害怕我们成功!这说明我们的方向是对的!”
他首先统一了内部思想:“在这个时候,我们绝不能自乱阵脚!更不能采取任何激化矛盾的愚蠢行为!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绝大多数群众是好的,是通情达理的,他们只是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裹挟和利用了!我们的斗争对象,是那些躲在幕后操纵的黑手,而不是我们的父老乡亲!”
他迅速做出了应对部署,思路清晰,手段精准:
第一,正面引导,掌控舆论。 他亲自致电宣传部长李婉。“李部长,情况您大概了解了。现在需要宣传部发挥关键作用了。”陈临海诚恳地说,“我希望我们能主动出击,组织一次‘政务公开日’,邀请省、市主流媒体,包括一些有影响力的网络媒体,实地参观我们的项目建设,采访我们的规划专家、已签约客商,甚至随机访问周边村民,把我们项目真实的、积极的一面全面展现出去!用事实回击谣言!”
李婉本就对项目持支持态度,此刻更是被陈临海的冷静和担当所打动,她毫不犹豫地答应:“没问题,临海区长!我立刻安排!我们不仅要邀请媒体,还可以同步进行网络直播,让所有人都看看,东河区到底在干什么,是为了什么!”
第二,深入群众,分化瓦解。 陈临海对王建业和高博吩咐:“建业,你继续留在现场,但策略要变。不要只盯着那几个带头闹事的。你和高博士分工,带着我们的人,分头深入小洼村和其他周边村落,挨家挨户走访!不要谈堵路的事,就聊家常,了解他们真实的生活困难,听听他们对项目到底有什么期待和顾虑。特别是那些家里有人在工地干活的,或者有子女想回来找工作的,要重点沟通。”
他特别强调:“带上我们规划图中预留的安置区和配套服务设施的效果图,让村民们直观地看到,项目建成后,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比如,我们可以承诺,优先招聘本地工人;比如,我们可以帮助村里修缮被压坏的道路,这本来就在我们的计划内;比如,新城带来的商机,可以让他们开小店、做民宿!要把未来的‘饼’,画得具体,画得可信!”
第三,精准打击,挖出黑手。 陈临海把赵文豪叫到一边,低声交代:“文豪,你配合王主任,利用走访的机会,想办法摸清那几个带头闹事者的底细。他们最近和什么人来往密切?经济上有没有异常?同时,你把我之前让你整理的,关于开发区土地违规转租的一些边缘线索,匿名提供给纪委的同志,不需要他们立刻查办,只需要他们找相关当事人‘了解情况’,形成震慑就行。” 这是敲山震虎,让幕后的人不敢再轻易动作。
第四,借力打力,争取支持。 陈临海没有忘记田娇娇这条线。他再次与田娇娇沟通,希望她能以相对中立、深入的调查报道形式,揭示事件背后的真相。“娇娇,我不需要你为我唱赞歌,我只需要你把事实呈现出来——东河区谋求发展的决心,项目本身的价值,以及当前遇到的这种不正常阻力。我相信读者和公众自有判断。”
田娇娇心领神会:“我明白,客观公正才是最有力量的。我已经联系了一位做深度调查的朋友,我们会以‘一个县域经济突围的样本观察’为题,进行系列报道,第一篇就从这次风波切入。”
多管齐下,陈临海的应对策略迅速展开。
李婉那边的“政务公开日”活动组织得有声有色,大批媒体记者涌入东河,直播镜头下,是高博对着规划图侃侃而谈的专业,是杨总等客商对投资前景的看好,是工地上工人们挥汗如雨的建设热情,也是随机采访中,不少村民对项目带来就业和商机的期待。这些真实、立体的画面,有效地对冲了网络上的负面舆情。
王建业和高博带着团队,穿着朴素的工装,深入村庄,坐在村民的炕头、院子里,耐心倾听。他们发现,大部分村民其实并不反对项目,只是担心利益受损,或者被少数人鼓动。当他们看到效果图上未来家门口的繁华景象,听到政府优先招聘、帮助修路的承诺后,态度明显软化。甚至有一些原本参与堵路的村民,悄悄退出了。
赵文豪那边也取得了进展,他摸到其中一个带头闹事者最近突然阔绰起来,经常出入高档场所,资金来历可疑。而纪委那边仅仅是找钱勇“了解”了一下土地档案管理情况,就让钱勇如同惊弓之鸟,连忙打电话给钱卫东,声音都变了调:“叔,纪委好像……好像又在查土地的事了!是不是……是不是我们的事……”
钱卫东气得在办公室里摔了杯子,却又无可奈何。
几天后,田娇娇和她朋友的深度调查第一篇报道,在一家有影响力的财经媒体刊发。文章没有偏袒任何一方,而是客观分析了东河区发展商贸物流的先天优势和后发潜力,详细解读了项目的商业模式和政策创新,同时也如实反映了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诸如土地整合、资金压力以及“个别既得利益者设置障碍”等问题。文章笔锋犀利,逻辑严密,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让很多人开始理性思考东河模式的价值。
风向,在陈临海一系列精准、有力、又充满政治智慧的组合拳下,开始悄然转变。
希望还没给本书书评的,抽点时间给本书书评五星好评段评章评都可以,非常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