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太阳如同火炉中烧红的铁块,将穿越乡镇炙烤得仿佛要融化。石板路上蒸腾的热浪扭曲着空气,老槐树的叶子蜷缩成干枯的卷儿,连平日里神气的土狗都耷拉着脑袋,趴在墙根下大口喘气,舌头几乎垂到地上。李思成站在镇口那棵枝叶稀疏的老槐树下,斑驳的树影在他脸上晃动,望着远处尘土飞扬、机器轰鸣的小工厂,眉头紧紧拧成了 “川” 字。二次验收暴露的问题,像一块块沉重的石头,压得他内心烦闷不已,连呼吸都变得沉重起来。
“李总,小工厂那边来消息了!” 黑燕骑着一辆叮当作响的二八自行车,风风火火地冲了过来,车铃急促的响声打破了小镇的沉闷。她工装裤膝盖处沾着大片油渍,头发被汗水粘在脸上,胸口剧烈起伏着,显然是一路疾驰而来,“拆除数控设备的时候,工人们又闹起来了,说没了新设备根本完不成产量!再这么闹下去,整改可就全乱套了!”
李思成的眼神瞬间锐利如鹰,他抬手用力抹了把额头不断滚落的汗水,中山装的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深色的汗渍在布料上晕染出大片痕迹,“带我去!这次说什么也要把问题解决!” 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仿佛带着一种不容抗拒的力量,迈步向前时,脚步沉稳有力,扬起一片尘土。
小工厂内,热浪裹挟着刺鼻的机油味扑面而来,轰鸣的机器声震得人耳膜发疼。工人们满脸通红,围着那台崭新的数控设备,情绪激动地争论着。“拆了这设备,我们拿什么干活?喝西北风吗?”“这大热天的,用老设备根本干不了多少活儿,到时候工资都拿不到!” 不满的声音此起彼伏,现场气氛剑拔弩张,仿佛一点就着。
李思成大步走进工厂,他的身影在昏暗且晃动的灯光下显得格外高大。“都安静!” 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响起,瞬间压住了嘈杂的议论声。他环视一周,目光如炬,扫过每一个工人涨红的脸庞,“我知道大家担心产量,担心工资。但我告诉你们,这个乡镇的每一处细节,都关乎着一个孩子的未来!如果不能完美还原八十年代,一切努力都将白费!”
技术员小李猛地站了出来,他的脸上满是不服气,脖子上的青筋都暴了起来,眼睛瞪得老大:“李总,您说得轻巧!老设备效率低得要命,故障率还高,三天两头出问题,这不是让我们白白受累吗?照您这么搞,工厂迟早得倒闭!” 他的话引起了工人们的强烈共鸣,现场又响起一阵骚动,大家纷纷附和,抱怨声不绝于耳。
李思成没有立刻反驳,而是沉默着转身,从角落里费力地拖出一台锈迹斑斑的老式车床。那车床的表面布满了厚厚的铁锈和岁月的痕迹,齿轮上还沾着干涸的机油,散发着一股陈旧的气息。“大家看看这个!” 他咬紧牙关,用力转动手柄,车床发出 “吱呀吱呀” 的响声,仿佛在痛苦地呻吟,“四十年前,我的父亲就是用这样的设备,在这样闷热的环境里,白手起家,创立了王氏集团。那时候没有先进的数控设备,没有凉爽的空调,有的只是一双勤劳的手和一颗不服输的心!”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怀念,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同时也透露出对父亲的敬佩。
工人们被他的话镇住了,现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李思成趁热打铁,提高音量:“我承诺,只要大家用心工作,不仅工资一分不少,奖金翻倍!而且,每修复一台老设备,都有额外奖励!只要咱们齐心协力,没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 他的话如同一剂强心针,让工人们的眼神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现场气氛也缓和了一些。
就在这时,一个戴着鸭舌帽、穿着花哨 t 恤的年轻人挤了进来。他叫赵宇,是工厂里有名的刺头,平日里就喜欢和人唱反调。“李总,话是说得好听,但老设备从哪儿找?就算找到了,坏了谁来修?就凭咱们这些人,能搞定那些老古董?别做梦了!” 他的话让刚有些缓和的气氛又紧张起来,工人们脸上刚燃起的希望又有些黯淡。
李思成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他不慌不忙地拍了拍赵宇的肩膀:“这个你不用担心。我已经联系了全国的老设备收藏家,他们手里有不少宝贝。而且,我还请来了一位神秘嘉宾 ——” 他故意停顿了一下,眼神扫视全场,吊足了大家的胃口,“中国机床博物馆的首席修复师,王建国老师傅!有他帮忙,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话音刚落,一位头发花白、腰板挺直的老人走了进来。他穿着洗得发白、打着补丁的工装,胸前别着一枚老旧的 “先进工作者” 徽章,在灯光下微微闪烁。老人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小伙子们,让我来给你们露一手!当年我修过的机床,可比你们吃过的饭还多!” 王建国笑着走到老式车床前,从工具包里掏出一把螺丝刀,动作娴熟地拆卸起零件。他的每一个动作都行云流水,仿佛在进行一场精妙的表演,不一会儿,车床的关键部位就展露出来。
在王建国的指导下,工人们开始动手拆除数控设备。笨重的设备被一点点拆解,金属碰撞声、工人们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汗水不断湿透他们的衣衫,顺着脸颊、脊背滑落,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专注的神情。与此同时,一辆辆满载老式设备的卡车轰鸣着驶入乡镇。那些锈迹斑斑的车床、铣床,仿佛是从时光隧道中穿越而来,带着浓浓的年代感,车身上还沾着各地的泥土,仿佛诉说着一路的奔波。
“李总,这批设备可都是宝贝!” 设备供应商老陈擦着额头豆大的汗珠,兴奋得满脸通红,眼睛里闪烁着光芒,“这台铣床,是 1980 年第一机床厂生产的,当年可是响当当的名牌,多少工厂抢着要!还有这台车床,是……” 他滔滔不绝地介绍着,一边说一边用手抚摸着设备,眼中满是自豪,仿佛这些是他最珍贵的宝贝。
李思成仔细检查着每一台设备,不时用手抚摸着冰冷的金属表面,感受着岁月留下的痕迹。“好,太好了!” 他连连点头,眼神中透露出满意,“立刻安排安装调试,记住,每一个螺丝都不能马虎!哪怕有一点差错,都可能影响整个工厂的运转!”
然而,整改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就在设备安装到一半时,工厂里的灯光突然闪烁几下,紧接着 “啪” 的一声,陷入一片黑暗。机器的轰鸣声戛然而止,现场只剩下工人们惊慌的叫声。“怎么回事?” 李思成眉头紧皱,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在黑暗中大声问道。
“李总,是王氏集团!他们攻击了我们的电力系统!” 黑燕匆匆跑来,手中的对讲机还在 “滋滋” 作响,她的声音中带着焦急和愤怒,“他们在网上散布谣言,说我们乡镇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导致供电公司暂停供电!这一招太狠了,就是想让我们的整改彻底失败!”
李思成的眼神瞬间变得冰冷,他握紧拳头,指甲几乎要掐进掌心,脸上青筋暴起:“好个王氏集团,竟敢使出这种下三滥的手段!通知技术部,立刻启动备用发电机,同时联系律师,我要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就算他们想尽办法破坏,我们也绝不能认输!”
在备用发电机的轰鸣声中,工人们继续忙碌着。发电机散发的热浪让本就闷热的工厂更加难受,但没有人抱怨。王建国站在一台老式车床前,手把手地教工人们操作技巧。“看到这个手柄了吗?要这样慢慢转动,不能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仿佛有一种让人安心的魔力,在嘈杂的环境中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朵。
与此同时,另一队工作人员正在村民家中忙碌。他们挨家挨户地检查灯具,将现代的 LEd 灯、造型时尚的吊灯一一拆除,换上 80 年代流行的白炽灯泡和简易灯具。
“张大爷,这新灯泡虽然没那么亮,但更有当年的味道!您看,这暖黄色的光,是不是让您想起了过去的日子?” 工作人员小王一边安装灯泡,一边笑着说,脸上满是期待。
张大爷眯着眼睛,摸着新换上的灯泡,脸上露出怀念的神情,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是啊,让我想起了小时候,一家人围在灯泡下吃饭、聊天的场景,那时候虽然穷,但过得开心啊……”
然而,在李婶家却遇到了麻烦。“我就喜欢这盏吊灯,凭什么非要换?” 李婶双手叉腰,堵在门口,脸上满是不悦,“这可是我儿子从城里给我买的,花了不少钱,多漂亮!你们说换就换,有没有考虑过我的感受?”
工作人员小李耐心地解释:“李婶,我们这是为了还原八十年代的场景,让这个乡镇更真实。只有每一处都做到位,才能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
“我不管什么场景,我就不换!你们要是敢动我的吊灯,我跟你们没完!” 李婶打断他的话,态度十分强硬,还伸手护住了吊灯。
就在僵持不下时,李思成赶来了。他微笑着走进屋子,环视一周,目光温和:“李婶,您这屋子布置得真温馨。我看这墙上的老照片,都是您年轻时的回忆吧?”
李婶的态度稍微缓和了一些,但还是有些警惕:“是啊,这些照片可都是我的宝贝,记录了我大半辈子的生活。”
李思成轻轻拿起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是年轻时的李婶和一群伙伴在田间劳作的场景,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您看,那时候虽然生活艰苦,但大家都很快乐。我们还原八十年代的场景,就是想让现在的孩子们知道,他们的父辈是怎么奋斗过来的,让他们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 他的声音充满了感情,仿佛带着李婶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眼神中也透露出对过去岁月的感慨。
李婶的眼圈红了,她抹了抹眼泪,叹了口气:“好吧,换就换吧。希望孩子们能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别像现在有些年轻人,不知道好日子来之不易。”
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整改工作终于接近尾声。小工厂里,老式设备重新运转起来,“轰隆隆” 的声音仿佛是一曲激昂的战歌,回荡在整个乡镇。工人们围在设备前,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眼神中充满了成就感。
“李总,这老设备修好后,感觉比新设备还有劲儿!用它干活,心里踏实!” 赵宇兴奋地说,眼中满是敬佩,看向李思成的眼神中也多了几分尊重。
李思成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记住,设备只是工具,真正的力量来自于我们的双手和智慧。只要我们有决心,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村民家中,昏黄的灯光透过白炽灯泡,洒在古朴的家具上,整个乡镇弥漫着浓浓的八十年代气息。街道上,偶尔有村民骑着二八自行车经过,车铃声清脆悦耳;茶馆里,人们围坐在一起,喝着大碗茶,聊着过去的故事,笑声不时传出。
深夜,喧嚣的乡镇渐渐安静下来。李思成独自走在乡镇的小路上,月光如水,洒在青石板路上,为小路镀上一层银色的光辉。远处传来阵阵蛙鸣,和着草丛中昆虫的叫声,仿佛在演奏一首宁静的夜曲。他望着灯火通明的小工厂,心中感慨万千。这个承载着他全部希望的乡镇,正在一点点变得完美,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大家的心血。而在城市的另一头,王氏集团的负责人看着监控里忙碌整改后焕然一新的乡镇,气得摔碎了手中的茶杯,但他知道,这场较量,远没有结束。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但李思成早已做好准备,无论前方有多少困难,他都将坚定地走下去,为了那个未到来的孩子的未来,也为了心中那份执着的信念。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