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城,楚侯府。王韧站在沙盘前,眉头紧锁。
沙盘上插满了各色小旗,代表着各方势力——代表曹操的黑旗已从北方向荆州压来,代表孙权的红旗则在东面蠢蠢欲动,而代表他自己势力的蓝旗则占据着荆州和刚刚平定的交州。
“主公,甘将军捷报。”亲兵快步走入,双手呈上一封火漆密封的信函。
王韧接过信函,迅速拆开,目光扫过上面工整的字迹。渐渐地,他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好!兴霸果然不负所托,全取交州!”王韧将信函递给身旁的贾诩,“先生,你看看。”
贾诩接过信函,细细阅读,灰白的眉毛微微上扬,赞道:“甘将军不仅平定交州,还击退了吕蒙的援军,确实是大功一件。”
“不过...”他抬起头,深邃的眼睛里闪烁着思虑的光芒,“这也意味着我们与孙权的矛盾彻底公开化了。”
王韧点点头,转身走向窗边。窗外,初夏的阳光洒在庭院里,几株石榴花开得正艳,红得像血。
“先生说得对。”王韧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叹道:“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趁孙权被曹操牵制之际,联合曹操一举灭吴;二是暂时联合孙权,共抗曹操。这两条路,哪一条更有利于我们?”
贾诩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轻轻抚摸着胡须,目光落在沙盘上。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庞统、徐庶、周不疑等谋士陆续走了进来。
“主公召见?”庞统拱手问道,他那一头乱发似乎比平日更加蓬松,显然是刚从繁忙的公务中抽身。
王韧转过身来,示意众人入座,随后道:“正是。甘宁已平定交州,但孙权联合曹操正调兵攻打荆州,而据细作来报,曹操实则准备灭江东。眼下局势微妙,我想听听诸位的意见。”
谋士们互相看了看,神色各异。徐庶首先开口道:“主公,曹操势大,若先灭孙权,下一个目标必是荆州。不如联合孙权,共抗曹操。”
庞统却摇头道:“元直此言差矣。孙权反复无常,前番背盟偷袭荆州,后又策动吴巨叛乱。与此等人结盟,无异于与虎谋皮。”
“士元兄此言过矣。”周不疑年轻的声音响起,“政治之道,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眼下曹操才是我们最大的威胁。”
争论声渐渐大了起来,谋士们各抒己见,厅内一时喧闹如市集。王韧没有制止,只是静静地听着,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观察着每个人的表情和反应。
贾诩始终沉默,直到争论稍歇,才缓缓开口:“诸位所言皆有道理。但老夫以为,我们不妨行'驱虎吞狼'之计。”
厅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这位最年长的谋士,主公的老师。
“请先生详述。”王韧坐直了身体,眼中闪烁着兴趣的光芒。
贾诩站起身,走到沙盘前,拿起代表曹操的黑旗,说道:“曹操势大,若直接对抗,即便胜也是惨胜。”
他又拿起代表孙权的红旗,“孙权虽弱,但据长江天险,水军精锐。若二者相争,必两败俱伤。”
他将两面旗子碰在一起,然后猛地分开,做出两败俱伤的动作。
“文和的意思是...让他们互相消耗?”王韧若有所思。
“正是。”贾诩点头道,“我们可以表面上与曹操联合灭吴,实则暗中助孙权抵抗,延长战争时间。待双方精疲力竭,再一举平定江东。”
庞统眼睛一亮:“此计甚妙!还可派一支奇兵北上,趁曹操主力南下之际,夺取宛城、新野,扩大我们在北方的势力范围。”
徐庶却面露忧色:“此计虽妙,但风险极大。若曹操识破,可能先联合孙权对付我们;若孙权溃败太快,曹操将独大。”
争论再起,王韧抬手示意众人安静。他站起身,走到沙盘前,凝视着那些代表各方势力的小旗,仿佛看到了千军万马在其后奔腾。
“诸位所言皆有道理。”王韧缓缓说道,“但我想先听听诸葛孔明的意见。”
此言一出,厅内众人皆露惊讶之色。庞统皱眉道:“主公,诸葛亮隐居伏牛山,一心教导刘禅,未必愿意出山参与此事。”
王韧微微一笑,道:“我并非要他出山,只是想听听他的见解。元直,你与孔明有旧,可否替我走一趟伏牛山?”
徐庶起身拱手道:“庶愿往。”
就在这时,门外亲兵高声通报:“报——曹操密使到!”
厅内众人面面相觑,王韧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笑道:“来得正好。请密使稍候,我亲自出迎。”
片刻后,王韧在正厅接见了曹操的密使,一位面容清癯、举止从容的中年文士——荀攸。
王韧心中一震,没想到曹操竟派来了心腹谋士荀攸,足见对此事的重视。他连忙行礼,笑道:“原来是公达先生亲至,韧有失远迎,见谅,见谅。不知丞相有何指教?”
荀攸微微一笑,从容还了一礼,自袖中取出一封信函,说道:“丞相有亲笔书信在此,请楚侯过目。”
王韧接过信函,拆开细读。信中,曹操以极为客气的口吻提议两家联合,共同讨伐孙权,并约定事成之后,以长江为界,江北归曹操,江南归王韧。
读完信,王韧不动声色地将信递给身旁的庞统,然后对程昱笑道:“丞相厚爱,王某受宠若惊。不过此事关系重大,容我与部下商议后再给答复。公达先生远道而来,不妨先在驿馆休息。”
荀攸似乎早有预料,拱手道:“理应如此。攸静候佳音。”
荀攸临出门之际,突然回头对王韧说道:“今日堂上未见贾文和先生,想必已北归了吧。丞相对此非常关注。特叮嘱攸催促此事。”说罢,回头出门而去。
送走荀攸后,王韧立即召集核心谋士密议。
“曹操此计,名为联合,实则是想让我们与孙权两败俱伤。”庞统首先发言道:“若我们真出兵攻吴,曹操必会坐收渔利。”
贾诩却道:“未必。曹操现在最大的威胁是孙权的水军。若我们能从南面牵制孙权水军,曹操从北面渡江将容易得多。此乃各取所需。”
“问题是,曹操可信吗?”徐庶质疑道:“此人奸诈多谋,背信弃义之事做得还少吗?”
王韧听着谋士们的争论,心中权衡着利弊。忽然,他想起一事,问贾诩道:“先生,前日你提到的‘驱虎吞狼’之计,与曹操的提议颇有相通之处。”
贾诩点头:“正是。我们可以将计就计,表面答应曹操,实则控制战争节奏。待曹孙两军胶着之际,再寻机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