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再有回到家,天色近黄昏。
一进门,就见家里人围坐在堂屋,似乎在商量什么事。
“爹,娘,大哥大嫂,我回来了。”
“再有回来了。”吴大有一看是小弟,忙站起身。
这边,文阳、文星已经跑过去接了小叔的行李。
吴大有道:“知礼他们都回来了吧?”
“嗯,他们应该明日一早回家,家里都好吧?”他的眼睛看向爹娘。
吴老爹叹口气:“再有,这几日不知道怎么的,村里许多人听说了许家姑娘是个望门寡,命硬的很,你娘有些担心你。”
吴再有坐下来,接过文月递过来的茶。
“爹娘,大哥大嫂,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我无所谓。”吴再有微微一笑,“之前信上我就提过,那家夫人可能是儿子没了,受了刺激,一心一意想让美琳守着寡,凭什么呀?当时她才十六岁,说什么命运?其实那人本就有病,又喝多了酒,能怪得了谁?
我听她哥说,那人的父亲也是一个县太爷,因为此事已经跟许家赔礼道歉,甚至让人看着他夫人,这次的事肯定是那夫人找人说的。”
吴老太满心满眼都是儿子,儿子出去两年不到,周身的气度更是不得了,一看就是个读书人。
“儿子,娘心里有些担心,不管前面那个人如何死的,多少都”她说不下去了,婚事已定,木已成舟,再说多少已无益。
吴再有看看一屋子他最亲的人:“这里没有外人,我不需要说什么冠冕堂皇的话。
跟许家结亲,我方方面面都考虑过了,知礼他们也说这是目前我能找人最好的岳家。
美琳姑娘人好,会读书识字,会绣花理账,在家能相夫教子,出门能大大方方。
我家条件不好,我本人读书也晚,就算是今年能中秀才,最好的结果就是娶一个秀才的女儿,陪上十几年嫁妆。
美琳姑娘不同,他爹是县太爷,他更读书很好,两年前院试,知礼是案首,他是第二名,迟早会高中当官。
我跟许家结了亲,许家也会是我的助力,而不仅仅是靠知礼。
这次院试之后,不管中没中,我可能都留在府城,中了秀才,我跟知礼他们留下来乡试,乡试我没把握,但可以跟美琳留在府学读书,不用担心费用问题。
等我站稳了,文星不用说,文阳我也会拉他一把,吴家现在是穷,但不可能一直穷的。”
吴家人脸上都露出微笑,是呀,闲言碎语算什么?自家人过的好才最重要。
吴大嫂想想还是说:“小叔,就是有件事,我心里着急的很,许家是县太爷,是高门大户,咱是农家,这聘礼怎么办?家里怕是凑不出多少。”
吴再有从怀里掏出荷包,荷包里有两张百两银票,还有五张小银票。
“这二百两银票是临回家时知礼塞给我的,说是他们小两口送我的,我不好意思接,他就说十年八年之后还也行,不还也行,现在是我困难期,熬过了就好了。
他还说过几日跟大姐、姐夫他们一起过来,到时候他娘子会再找一些首饰和布料带来的。”
吴家人面面相觑,拿了二百两,还要再拿?
这不太好吧?
吴再有道:“知礼送的这二百两,我迟早会还的,但眼下我需要这些。
我想给美琳姑娘一些体面,给她体面实际上也是给我自己体面。
另外这五十两,是我这两年写书、抄书所得,还有一些是顾家人给的红包。
这两年除了自己的一些开销,我基本都不花钱,吃的住的包括路费都是顾家的,穿的则是知礼媳妇和美琳姑娘给准备的。
他们对我的好,我现在回报不了,但都记在我心里,日后我都会尽可能回报的。”
吴家老两口都唏嘘不已。
“小弟,想不到知礼媳妇真是顾家大小姐,你信上说我们一开始都不敢相信,跟说书一样,后来你姐夫他们来了,才不得不相信,人啊真是命,咱知礼就是命好。”
吴大有感叹,冲喜竟然冲出个顾家大小姐,这不是命好还是什么?
“先吃饭,吃饭后再有洗漱一下,咱们还得坐一起商量好了。
如今七月初二,再有最多八月初十得动身去府城,文星这次跟你一起去。”
文星今年春中了童生,但名次不够好,今年院试没什么指望,但跟着这些读书人后面长长见识也是好的。
再有点点头,文星中童生的信还是顾家二爷带去江南的。
“所以,我们初步商定是七月二十八成亲,这二十多日里还有许多过场要走,又是邻县,不是那么方便的。
那家夫人如此不顾脸面,我怕万一她找些人捣乱,这不是没有可能的。”
吴再有也慎重起来:“大哥,晚上商量好,明日我就去姐夫家,找姐夫和知礼商量。
知礼媳妇身边还有几个护卫,功夫很不错,这些事得他们帮忙才行。
我再连夜写封信,让知礼派人送去许家,把这边的事跟他们说清楚,许家人肯定会找那个县令。
对方那个县太爷自己的儿子死了,许家大公子又才华出众,所以即使那个夫人暗中使坏,她相公也会阻止的,起码不敢过分了。
至于村里人说闲话,任他们去说,又能说个花出来吗?只要我们过得好就行了。”
吴家人再次点点头,这次所有人的脸上都有了笑意。
当晚,吴家人商量好事,屋外已经漆黑。
文阳、文星跟着吴再有进了房。
文阳扭捏了一下,还是开口道:“小叔,这次去府城我能不能跟你一起去?我可以照顾你们。
府城我还一次没有去过呢。”
他比小叔还要大一岁,今年二十二岁了。
前年冬小叔去江南书院读书,去年春,他未婚妻家不愿意了,说这么穷的家,竟然养两个读书人,两个读书人也罢,竟然还有一个学富家子千里迢迢去江南,如此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婚退了。
一时半会儿没有媒人敢上门,今年三月份隔壁村万秀才托了媒人来问,他愿意把女儿嫁给他。
万秀才就在镇上跟一个老秀才合伙开书院,他跟弟弟还有小叔都是在万秀才私学开蒙的,只是他只读了两年就退了学,没钱是一回事,自己也不是读书的料子才是真正的原因。
家里人觉得万秀才看上他跟知礼是案首脱不了关系,也跟知礼媳妇是顾家人有关,毕竟万秀才还有两个读书还不错的儿子。
但姑父说这没什么,人家总得图点什么,这没什么不好,一会知礼能帮自然也会帮点,毕竟都是亲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