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人靠种田能赚几个子儿?不过是种些口粮罢了。
农家人多会一些泥瓦匠手艺、做苦力、跑点小贩买卖、篾匠活儿、寻点山货打点鱼捕点猎物……
女子从小学针线有的也会绣些小绣品,都是为了贴补家计而努力着。
农家人都相信只要勤劳,总能把日子过起来的。
而眼里有活的人、机灵好打交道的人,往往更容易找到活计。
但是现在,他家外甥女却告诉他,黄豆能做出干豆皮卖,开作坊哪怕薄利也能一个月轻松赚到十两银子!
叶青萝笑了笑,并没有说,一个月才卖一万斤干豆皮可不算生意好。
一文的价是她出作坊要赚的,批发给别人是八文。
她提醒大舅道:“大舅,六文出作坊这个不能告诉任何人的,对外要说七文。”
“这样你只加一文就是八文,是你给对方最低的赔本价了,你报价怎么也得十文。”
“我跟你说是为了让你有数,这样与人谈生意时心里有底儿。”
刘有成恍然,讪笑道:“是大舅激动了,这价连你外公外婆也不告诉。”
自家那个恶婆娘?更加不能说的。
也是巧了,恰在这时院子里传来刘赵氏的嚷嚷声。
“不是说外甥女又来送绿豆糕了?”
“家里绿豆糕不值钱吗老往这边送,真有孝心就去镇上买点栗子糕、桂花糕、枣泥糕来孝敬孝敬你外婆呀!”
刘有成一听顿时黑了脸,就要起身出去。
叶青萝则是笑笑拦下了他:“大舅,干豆皮先交给外婆收在屋里吧,别让舅娘看见了乱来。”
她毫不讳言说到乱来,刘有成却没觉得尴尬,反而很认同地点头,便伸手接过背篓。
却是递给叶青萝。
“三十那天我给你送鱼去,等你那边谈出结果了我再找你二舅,到时你再把这个给我。”
“就你大舅娘那生事的性子,搁家里可不安全。”
叶青萝想了想便接过了背篓背上,她带过来本来就是给大舅看货的,让大舅对这个干货有所了解。
就大舅娘那有毒的性子,她可不想把自家都舍不得吃的干豆皮给她吃。
八成是吃完嘴还没抹干净就骂不好吃的货色。
外头传来外婆的骂声,叶青萝背好背篓,拿出十二两银子。
“大舅,先收一千斤黄豆,如果收得多你先垫着,回头我再给钱。”
“不用担心,我手头刚卖了一个糕点方子,还有早几天交过书稿也赚了三十两,一次收个几千斤黄豆的钱还是有的。”
“若三十那天谈得成,下月就要赶紧建作坊了,我手里头也留了建作坊本钱的。”
叶青萝听见院子里好像要打起来了,快速说完将银票往刘有成手里一塞,就往外走。
“好,大舅今天就和你外公去收黄豆,附近村子都熟,收不够就往石坡镇去收。”
石坡镇离他们近,多山地、有些山产石,多种豆子、油菜、红薯、玉米、粟米,种稻少。
“对了,家里收粮的事儿怎么样了?”刘有成跟着出去时又问起了叶家的情况。
“过完节就请了十个帮工,两天收完了,今年粮都不卖,能吃饱饭了。”叶青萝回答。
“有你这么会赚钱,让你娘把猪栏再买两头猪崽回来,过年杀猪。”
刘有成听笑了,却提醒道。
叶青萝却摇头。
“家里每天后半夜就要起来准备做绿豆糕,天亮要出一批货,中午又要赶下午那批货。”
“不只是没空喂猪,也没锅灶煨猪食啊,更没时间去外头扯猪草,我肯定干不了那些活儿。”
“娘还要照顾爹,还要给我们赶做新衣裳,今年我们家每人都要添新棉衣,我更是空手回家一应衣物被子全部要添置。”
“娘忙着呢,奶奶和大伯娘也都帮我们缝冬衣呢。”
今年冬被十斤新棉花弹两床薄被,一床六斤、一床四斤,又买了五斤棉花做一家人棉衣。
还不知够不够,她打算再买五斤棉花,多做两身棉袍备着,弟弟们上学也打算做棉斗篷给他们遮挡风雪。
娘忙不过来,她也不得空,但如今才刚过中秋,还有时间慢慢做。
她说的是家里琐事,却让大舅听得安心,说话间舅甥走到外头,就发现院子外头已经有不少人在看热闹了。
刘赵氏在河边受了气,回来自然没好话,就有种要冲着叶青萝撒气的意思,结果被刘老太太一顿骂。
正好,原本就在找架吵的刘赵氏一下就有了理由。
当场与婆婆又翻起了旧帐,说起当初借钱给叶家的那些陈芝麻烂谷子……
刘老太太气得要寻扫帚打她,虽然外头有人进来劝架,但也在数落刘赵氏过分了。
刘赵氏正要倒地撒泼,就看见走出来的不只有叶青萝,还有她当家的。
当家的正冷眼瞧着她,瞧得她心里一哆嗦,刚要干嚎出声的动作都僵了僵。
“娘,你来一下。”
刘有成眼下却无暇顾及那恶妇,他拉着刘老太太走到老太太屋去,将那十二个银锭子交给她收着。
“等我回来再说,我先送萝丫头回去。”刘有成低声叮嘱。
这钱没落恶妇的眼,也能少些事儿,他还觉得买黄豆的事暂时别声张为好。
这时候叶青萝站在院子里一脸好奇看着坐在地上的刘赵氏。
“大舅娘你这是在干啥?是要在地上打滚吗?我以前在苏家没见过,回了叶家也没在仙桂村见过呢。”
小姑娘一脸好奇又无辜地话,让院子里刚劝架的妇人还有外头瞧热闹的村里人都笑了起来。
只不过笑着笑着又觉得怪不是滋味的。
“赵氏你个蠢货,你自己在孩子面前不要体面,别连累我们刘家畈坏了名声啊。”
“萝丫头啊,咱们村也没那蛮横撒泼的,你大舅娘是独一份啊。”
有人骂刘赵氏,有人试图向叶青萝解释,总之都感到尴尬了。
若此时与刘赵氏对质的是刘三妮,她们只管看热闹就行,可偏偏问话的是个孩子啊。
还是从大户人家出来的孩子,又明说了仙桂村没有这种泼妇,不就是在嘲讽刘家畈有这种满地打滚的泼妇?
这种话可大可小,坏了名声走出去都没脸。
直到这时,村里不少妇人都开始对刘赵氏有了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