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周家和林家去镇上拿到了他们各自的地钱之后,回来问过老爷子。
知道叶家买地不种而是要建屋之后,就带着一家老小把地里的庄稼还剩下那点都赶着收了。
周家和林家的亲戚都来帮忙,估摸最迟明天就能收完了。
现在全村都知道了叶家买地的事,还有不少人跑来看呢。
自然也有人来找叶刘氏打听情况,这个情况都是关于叶青萝的。
二房这边买下林家的地却记在叶青萝名下,这不等于叶青萝还没出嫁呢就有了产业?
叶刘氏在门前向大家解释,闺女回家这一个月里没日没夜干活赚钱还债,剩下点余钱也买了那块地。
昨天中午待客晚上也待客全是她在做菜,家里人没那手艺帮得上忙。
这一天忙下来直接就累倒了,早起身体就很不适,让她睡下了。
叶刘氏又说孩子原来没吃过苦,回来每天都在吃苦,用力过度一双手臂都肿了起来,连筷子都拿不稳。
说着还抹起了眼泪。
原来各种好奇、羡慕甚至也有嫉妒眼红的妇人们都沉默了下来。
想到那天见过刚回家的乖巧懂事、说话得体的小姑娘,那个穿着一身华丽衣裙举止端庄的小姑娘,心里也不禁有些同情起来。
是啊,若没这个小姑娘有本事,叶长贵家哪里有这么好的转机?
可小姑娘再能干也还是个小姑娘,她是付出了许多辛苦才得到眼下的好结局,并非天上掉的馅饼。
小姑娘是赚到钱了,也病倒了,她也很不容易啊。
这份同情,冲淡了某些人藏在内心的嫉妒眼红。
就连说话声都不约小了起来,似乎怕吵着就在东厢睡觉的小姑娘,又问了一下情况,叶刘氏却拧着眉不太愿意说了。
大家这才意识到自己问得太多,已经是别人家里事了,这才讪讪离开。
不过,有关叶青萝回来叶家一通辛苦才赚到那些钱也终于把自己累病了的消息,却像一阵风似的传遍全村。
自然有同情的、有理解的、有幸灾乐祸的……
后面这些事,老太太从河边回来说的,叶刘氏并没细说给叶青萝听。
叶刘氏主要说的是两块地的情况以及村里妇人问到她这里的事。
叶青萝听后并没什么感想,她要那两块地建作坊和库房,剩下的事都交给家里人去处理,她又挥不动锄头。
吃了饭交给三兄弟洗碗收拾厨房,灶上也蒸着下午的糕点订单。
叶刘氏打了一盆温水喊了闺女进屋,给她擦洗手臂和双手,再重新搽上膏药,这次就连手背手腕上都搽了,轻轻揉捏着。
一阵阵酸痛让叶青萝呲牙咧嘴,酸过痛过之后,却觉得双手轻松了不少。
叶刘氏端着水盆出去,叮嘱闺女下午可以继续睡觉,不要操心家里事儿,好好休息好了才让人放心。
叶青萝答应了。
反正如今家里也没什么要她忙的,除了她自己的话本子和小姑娘,是旁人帮不上忙的。
家里哪怕是糕点活儿,也是有人可以替代她的。
叶青萝穿好外衫收拾整齐走出屋子,就见到大堂哥正将她爹背出来,院子里已经摆上了躺椅。
看到她出来,叶青枫笑道:“萝丫头可歇好了?”
他刚送一担水过来,顺便先将二叔背出来晒太阳,那时叶青萝和娘正在屋子里。
他还以为叶青萝刚起来呢。
叶青萝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就是昨天使力太多,手臂和手腕都肿了,不能干活儿了。”
“嗯,平时也罢了,昨天是真够忙的,那么多菜又是菜刀又是锅铲,还都得你来,旁人又帮不上,脱力了是要难受几天的。”
叶青枫理解地开口,将二叔放到躺椅上后就走过来,抬手捏了捏小姑娘的手臂,又看了看她的手臂。
“我刚学木匠那会,可是痛得躲起来掉眼泪的,搽了药膏第二天又得去干活儿,就这样反反复复,到第二个月才渐渐消肿,就感觉不到什么了。”
“教你个法儿,每天用手搬一下家里的长凳,那不是太重,慢慢练些力气出来。”
“不然下回再这样累着还是容易脱力,不如每天稍微练一练,练习惯了就不会了。”
叶青萝知道这是大堂哥的经验之谈,又或者村子里的每一个勤劳的人都是这么过来的。
只有她娇气些,没有从小练出力气才会容易伤到。
“今天就别练了,第一天是最难受的,你早上还干了活儿,当是练过了。”叶青枫又叮嘱道。
叶青萝连忙点头。
她早上只是觉得当时她只能做这些事儿了,如果以后每天都要练一下力气的话,和她锻炼身体的计划是一致的。
叶青枫又挑水去了,叶青萝陪爹说了会儿话。
等娘筢动了晒着的粟米之后拿了针线过来,叶青萝又陪娘说了会儿给弟弟的小斗篷应该怎么做。
叶青宇现在恢复得差不多了但还是有些虚弱,不宜吹风,如今又回去上学了难免要赶早去上学的,冬天却是快到了。
叶青萝就想着给他做一件夹薄棉的宽松斗篷,带连帽、袖子做成中袖,里边穿夹衫或是穿棉袄都好。
可做成简单的道袍款式,比农家娃常穿的风格是完全不一样的,又不似富家子弟的长袍还要系腰带,也不是氅衣或直裰。
叶刘氏这些日子已经把叶青萝的替换衣裙都做好了,冬衣冬被也交给了叶林氏和老太太帮忙。
现在她忙着给三个儿子做冬衣,又要给青宇做遮风御寒的斗篷。
这种斗篷做好了,她还计划给青宣青安也做一件,再给青彦和小铭儿也做一件出来。
三兄弟收拾完厨房也跑过来,看娘给自己做的冬衣快做好了,也是期待得很。
不过他们并没有忘记姐姐手臂的事,又是一阵嘘寒问暖。
叶青萝笑道:“姐姐没事,缓两天就好了。”
不想他们浪费时间,就让叶青宇去拿了《大夏风物志》过来,读给弟弟们听。
很快,左近的几个读书郎都跑了过来,不愿意放过增长见闻的机会。
一直到上学时间快到了,一群田畈这边的小读书郎们才提着书篮去上学,叽叽喳喳地好不热闹。
叶青萝心下感慨:有她当年读书时那气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