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以动物拟人的江湖故事《虹猫蓝兔七侠传》也因其特色,一经上架的销量就稳超其他话本子销量。
而且不只是喜欢看江湖故事的男客人,喜欢看豪门情仇、相思、苦恋的女客人,也有很多人喜欢看。
还有一些才上了几年学的小学童们也常有来买的。
不管是云间还是流霜,都在青河县小有名气了,销量一直都很不错。
想来随着墨香书局开到府城和其他县,还有北边两州和南边几州去,云间和流霜这两个代名也会随之声名鹊起、名声更响。
自然,书局在话本大卖的日子里,结账收到的铜钱也会很多。
正好叶青枫来兑换散钱,既解决了叶青枫自己对铜钱的需要,其实也解决了书局铜钱太多需要去钱庄兑换成银锭或是银票的问题。
林帐房管的就是帐房,对叶青萝想要兑换散钱的话自然是一口应允,当下朝着外头喊了一声。
很快就有一个小厮走进厢房。
林帐房让他去找帐房里管钱的一个小管事,先抬一筐铜钱过来,再拿些串钱的细麻绳,这样能当场现串。
叶青枫就算回去付工钱用不上成吊的铜钱,这里为了方便点数,也会现数一百文出来结成吊。
最后只需要数多少吊就行。
也是以前常做的事情,那小厮立刻出去传话,又帮着抬铜钱筐子进来。
先抬了一筐,又找了一个伙计帮忙才抬得动。
那小管事当着林帐房的面儿揭开贴了编号封条并上了铜锁的加盖竹筐,确定了数量。
之后留下那个小厮和伙计,一起帮叶青枫点数,同时也有监督之意。
叶青萝没有让三个弟弟过去帮忙,而是站起了身说道:“我们去前头铺子买纸笔了。”
林帐房随意摆摆手,眼睛盯着那些小故事继续看。
叶青枫“嗯”了一声,也开始数钱,他没带筐进来,但只要这些散钱结成了吊就行,一会儿拿筐来再点数。
叶青萝带着三个弟弟出了厢房往前头铺子走去,离得远了,才听叶青宣小声吁了一口气。
叶青萝垂眸看向他,轻声问:“青宣怎么了?”
叶青宣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左右看了看而后小声解释:“还是头回见到这么多钱,拿筐装呀!还要三个人才抬得动呢。”
叶青萝见状不由笑道:“大堂哥经常拖几筐铜钱回去,给作坊里的人结算工钱呢,只是你没见着罢了。”
叶青宇在一旁小声道:“以前见过一次的,干货作坊刚开张的时候。”
叶青萝倒是没什么印象了,说道:“这种场面看两眼见识过就够了,数钱就是重复点数,很枯燥的。”
“若不需要人手帮忙,就没必要在那里一直数、一直数,数到眼都要花了。”
叶青萝不想弟弟们一直被那一筐铜钱给震慑住,以轻描淡写的语气淡化他们对这件事情的震憾。
果然,三兄弟听到数钱的话就想到了爹娘在吃饭的时候说过的,还有姐姐提到过的……
娘有了钱就心里一直搁着事儿,每天早起要数一遍、睡前要数一遍,说不定做梦还在数钱。
姐姐给娘十两银子的时候就叮嘱过,让娘不要一直摸那张银票,小心把银票摸旧了……
当时是当作好玩的事儿说出来的。
但后来姐姐却告诉他们,将来家里还会更有钱,心胸要豁达、目光要长远、气度要沉稳。
现在因几两银子就沉不住气,心里就像搁着什么事儿了一样,那再多几十两呢?再有个几百两呢?
难道还不过日子了?
虽然不知道姐姐将钱藏在哪儿了,但他们从来不见姐姐一直数钱,姐姐总是那么淡定地忙碌着。
想到姐姐的淡定,三兄弟刚才的震憾心情果然平复下来了,正好走到铺子后门那儿了,注意力也就转移了。
“好像还是有很多人呢,好热闹。”叶青宇从开着的后门看过去,尽管知道会很热闹,还是有些咋舌。
叶青安一直牵着姐姐的手,这时候也不由小手紧了紧。
叶青萝立刻注意到了小弟的紧张。
她低头温和笑道:“别人买别人的东西,咱们买咱们的东西,咱们买的不是话本子,不需要过去排队。”
叶青宣原本也有些紧张,这时恍然笑道:“对哦,咱们只买笔墨和竹纸。”
这时叶青宇想到什么有些为难地低声道:“姐姐,竹纸太多了咱们肯定拿不下,这时候找伙计帮忙只怕是……”
“伙计也不得空呢。”这时候找铺中伙计帮忙都是给伙计添麻烦吧?
叶青萝想了一下,点头道:“是这个理儿,那就等几天后让二堂哥来把竹纸带回去。”
叶青萝并不知道大堂哥下午还要来一趟镇上,但她知道二堂哥过几天要来书局送年礼。
他们站在后门口朝铺中张望,说话的声音立刻引起守后门的那伙计注意,伙计一转头见是叶青萝姐弟便露出了笑容。
他朝后门走了两步,笑问:“叶姑娘何时来的,怎不见进铺子,是我们太忙没注意到吗?”
叶青萝笑着解释:“不久前,见铺子太忙就从侧门进的,林先生在点数,我来买点笔墨。”
那伙计这才露出了然的笑容,若是有客人趁他们不注意溜去了后院,问题大了!
当然叶姑娘不一样,这位可是东家备上糕点、亲自泡茶相待的人。
“铺子里这会儿是有些忙,不过都是买话本的,你们要的笔墨……要多少我去帮你们拿吧。”
那伙计看一眼姐弟四人,没解释是他们人太多进铺子会有些挤,哪怕笔墨柜台和话本书架不在一处。
新话本上架这几天客人最多时,话本都是摆在特意搬去书架前头的柜台上,在与掌柜相对不远的靠门位置。
这样客人就不用都去书架之间穿梭了,也就不用伙计一路跟着分散注意力了。
但负责卖话本的伙计也还是要安排好几个的。
主要是数钱需要时间,一吊钱是一百文,但这一吊也是人用细绳串起来的,万一有人少了几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