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补货的人果然从书局带回来一箱子书,最上边还有几张常喜常福代写的书籍清单目录。
这是苏云臻看过叶青彦拿给他的书籍清单后,也照着写了一份,这样叶青彦这边就不用再做书目整理了。
这些书都是院试备考期间陆续攒的,即使他早已考上了秀才,当初来府城读书时还是带了过来,方便时时温读的。
他的阅读量不是叶青彦能比的,这一箱子书也是叶青彦没有的,让叶青彦很是感激。
当天中午吃饭后,宋知谦和王悦就来看过书目又去翻看了一下书籍,选了两本回去读。
他们还有一个月就要考试了,这一箱子书能够全部读一遍都是最好的结果,根本看不完。
但能让秀才出门求学还带在身边的书,当然是能持续去读的,一直读到乡试。
他们喜悦之中的焦虑很快便平息了,过去十余年寒窗也不是白读的,现在不过是累积阅读量、增广见闻,不能乱了方寸。
倒是刘学他们那几个还在考童生的,看着这些书也想拿几本回去读,但在中途又犹豫了。
再有几天就要府试了,他们手头的书还没有读完,这些拿回去又怎么读得完?
最后叶青彦安抚他们,先熟读手中的书,临近考期心思不能乱,真到考时就什么都不要想了只专注眼前之事。
只差没说好高骛远要不得、贪多嚼不烂了。
好在这些少年能走到府试也不傻,明白越近考期越要冷静理智的道理,于是将所有书都翻了一遍明白一个秀才在读什么书后,就回去了。
叶青萝全程没有参与,她在赶话本进度。
她觉得她在府城没有别的事情要做就不要浪费时间。
除了早上帮着小厨房看火顺便把所有暖壶的开水都灌满,就是写话本,晚上还要腾点时间出来做点针线。
大哥把书送过来了,却没有说签合伙文书的事,应该是在等爹到府城,她也不着急,她手里还有好几个手艺方子。
不过,她和大哥合伙生意这事可以不告诉顾公子,大哥知道她和顾公子合伙的事却是要和顾公子说一声的。
不然万一顾公子见到大哥,迎接他的却是大哥的拳头……
于是第三天早上,她将一张纸条叠起来交给送货的人,直接交给齐掌柜看就行。
纸条上有需要齐掌柜给东家传信的内容。
转眼几天过去,府试只有两天了,随着考期临近大家的紧张感越发明显,不过有过来人安抚他们,大家还算撑得住。
后来又一起出去逛了逛,找考生多的酒楼、茶楼看了看其他考生状态。
直到遇见了自己镇上来的其他考生,一直以来闭门读书到这时才有了放松的感觉。
不过租住叶家有个条件就是不将外面的其他人带进来,以免影响其他人读书。
所以几个考生后来就自己出去找住在客栈的那些同窗或同一个镇、县试认识的同考们。
沈家私塾来的其他几个,自然不好意思说来叶家这边转转的。
毕竟当初叶青彦在塾里寻问考生意向时,都嫌房租贵,最后只有刘学和发小同窗跟着一起来了。
直到听刘学和同窗说起在叶家住的好处,都不觉瞪大了眼,心下懊悔不已。
谁会想到租住民宅比客栈更舒适更方便也更清静呢?
房中家具细软都是新添置的,客栈可不是。
除了屋子里需要自己打扫,外头全由叶家这边的人打扫,衣裳有人洗、热水有人送、茶水有人添、吃饭一起吃伙食还好又安全。
哦,叶青彦还提供了一间书房放了不少备考书籍,大家可以去借读。
住在那后罩房的日子,就每天只管读书就行。
大家都默契地没有提叶青萝每天送两次茶水的事。
茶叶好不好他们说不上来,但茶水好不好喝他们一喝就知道了,入口回甘还提神。
有人鼓起勇气问茶叶可是家里带来的,可能让一些给他们?
然而叶青萝摇头说只得了一些没有多的可卖,不然也不会泡一大壶来给大家都分一分了。
大家只得作罢。
但这些日子虽说对考期临近有紧张感,但对读书的精神状态却都很好,头脑清醒所读书本内容也比平时更能记住。
这些向好的感受,他们心里觉得是有小姑娘每天泡茶还给他们鼓励的原因。
但对外却说是叶家伙食好、不操心杂事、读书环境又安静还有很多书可以看的原因。
他们就是故意显摆,让那些当初嫌贵不来的人后悔的。
叶家六间后罩间至今还空着三间呢,但他们都很识趣没有说反正空着不如一人住一间能有一个更清静的读书环境。
毕竟他们本来就是交的一半房钱,是两人合租一屋,且给的饭钱早就应该吃回本了。
他们是出了高出预期的盘缠钱,叶家却并未赚到他们的钱,他们心里还是明白的。
再看叶家每天那么多人从早忙到晚摆摊赚钱,他们就知道租房只是顺带的,是他们占便宜了。
他们占到便宜了,那些后悔的人再想挤进来却没机会了。
哪怕还有三间房空着,叶青彦都没有同意,说家里人多,现在的格局已经成形,再添人住进来会影响其他人读书。
考前一天,所有考生都去贡院熟悉环境,领取府衙统一发放的考篮,记下入场规矩和时间。
回来后匆匆吃了中饭就开始沐浴梳洗,今天不再看书了,也看不进去。
而后坐在小院里说话,聊一些应考常识、应对环境的小招、互相提醒要准备的东西别落下了……
这时候,叶青萝和叶正风去给他们送上几样糕点小食,专门泡了一壶茶供他们谈天说地放松心情。
这时候不再往外跑是明智的,越近考期越要保护好自己并且放松心态。
当晚大家都早早睡了,丑时便起梳洗穿戴、检查考篮。
叶青萝和叶青彦早起给他们做了热汤馄饨、早起第一蒸的肉包也优先他们吃。
叶林氏她们还准备了两、三个馒头给他们带上,在进场前若饿了也能垫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