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萝搜索原主记忆,明风巷临街口近些,一进小宅多,青竹巷口在另一条小街上,则以二进大宅居多。
一进小宅多是府学读书的学子或租或买,那些大宅则是一家子都在此地居住,不过多是读书人家。
因着宅子的供不应求,宅子价格也比其他地方高一些,一般家境的读书人家也住不起。
因而在这边买宅子的还是有钱人家居多,或自住或放租。
苏云臻的财力和当初可买卖宅子数量,也只在明风巷买到一处小宅。
如今叶青萝要买,苏云臻立刻就找了中人查看宅子行情,也将叶家三个弟弟考虑了进去,最后……
当然是赶得早不如赶得巧……
常喜说,那宅子主家长子在外做官、最近喜得麟儿,次子刚刚府试落榜,便打算搬去长子做官之地。
一家团圆还能让次子换个地方读书,接触更多读书人有利成长。
这里的宅子也非其祖宅便不想闲置,或租或卖。
苏云臻提前几天就找了中人留下需求,这边主家一放宅子信息,中人看到自然大喜,当天傍晚就来找苏云臻。
苏云臻一听就是旁边巷子的人家,他也打过照面的,当下就中意了,第二天便让常喜来问叶青萝的意思。
而他昨天傍晚就随中人登门拜会了那主家表达了意向,已经到谈价阶段了。
青竹巷口在另一条小街,巷尾恰在明风巷岔道口,离苏云臻的宅子不过两户距离,难怪苏云臻那么中意。
叶青萝没有急着去看宅子而是问常喜:“那宅子格局和大小与我这边的如何?”
常喜道:“比这边多一个东跨院、后罩房少两间、多两座角院,上房也有西花厅、东厢上首花园略大,有座角亭。”
“南房没有饭厅,西厢是一间敞轩和两间厢房,整个来说屋子、院子都比这边要略大些。”
叶青萝明白,能在城东置宅的都是有钱人,宅院自然要大些,但比一般居家宅院这又算小的了。
毕竟她在苏家就在自己的小院,其他人自然也有,家里还有那些下人也要地方住的。
因此,青竹巷这宅子其实并不大,但比城西市井人家的宅子又要大些,当然也更值钱些。
叶青萝小声问:“那宅子多少钱?”
“那家报价两千五百两,能留下的家具不多,公子与对方说三千两让留下家具和不方便带走的其他物什,对方说要考虑一下。”
叶青萝心下咋舌,也想起来大哥曾说过的,叶家在柳枝巷这宅子若放到城东去,价格得翻一倍以上。
青竹巷这家应该就是多了一座侧院的面积,整体面积再大些些,价格就是四倍往上了。
以宅子来说这价格太贵,若在城东贵些能理解,在城东府学附近又有学区房的价值。
这宅子买得值不值其实是看她自己的选择。
同样的价钱往城东其他地方可能就是一座更大更好的宅子,但……学区房不怕将来难出手,现在置产其实也是投资。
叶青萝本想问,要增加五百两的那些家具很好么?但又想到大哥是什么人?他肯增加五百两让主家把家具物什留下,自然是值得的。
主家是读书门第,家具物什应该差不到哪儿去,划算不划算还卖对方一个便利,说不定将来大哥在仕途上就遇上对方长子了呢。
这么想着就释然了,叶青萝叮嘱常喜。
“宅子的事让大哥帮我办,将来主要是二堂哥读书方便,我哪边都可以住,所以不必为我添置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
“我现在也不需要太多下人伺候,若原主家有留下来的人只要可用也可以留下,不需要的之后再换掉也行。”
叶青萝知道大哥这时候在府学,是让常喜来问宅子是否合她意的。
若真的不合意,主家考虑价钱的时候就是他退约的时候,若她合意,便是主家让再加点钱大哥也会出的。
果然常喜答应了,又细说了一下情况。
“那主家是昨天上午去找的中介,昨晚公子便登门了,价格上可能还不下来了,但公子也未还对方的价。”
“对方要考虑最多就是在家具价钱上,再加一点或是让对方拿走一点家具。”
“公子约定中午在明风酒楼与对方吃饭,谈得成当场便签买卖文书、过户,公子让问,小姐可愿中午一起吃饭,再去看看那宅子?”
叶青萝想了想,摇头道:“让大哥处理,之后衙门过户写我名下即可,等对方搬完家找人收拾干净了再来接我过去看看。”
常喜答应了,让叶青萝先进门去他再赶着马车离开。
叶青萝回到屋里根据常喜的描述画了一张简易平面图,看了会儿突然觉得三千两也不算贵了,因为……
将来她自家若不住了肯定不卖,分租给府学或书院的学生就行了。
就像现在叶家这边一样,分租,提供生活起居照顾服务,管吃饭、打扫卫生、茶水、热水还有洗衣裳,出门甚至可以配马车走。
现在这边租房是一间三两、饭钱一两,其他服务都是额外友情提供。
城东学区房的租金以及大户人家一样的服务当然费用要高一些的,比如十两一个月?
分成几个套房区域来租,对方还能自带小厮什么的,一年就能进账几百两了,租个几年不就回本了?
这么一想,叶青萝自己都觉得乐呵想笑,这家人咋这么想不开要卖宅子呢,这么大一座学区大别墅呀!
叶青萝没有急着将这事告诉二堂哥,得等最后尘埃落定她去看过之后再说了,最好是等院试之后再说,免得分散二堂哥备考的注意力。
之后常喜没有再来,也没有新的消息传来。
转眼就到了四月初十,十天前苏云臻离开前说过,今天在他的明风酒楼有府学同窗们组的探讨院试策论猜题宴。
科举除了苦读,也有押题,考前夫子会猜、会带着自家考生们猜,外面读书人会猜、考前各地来的考生聚到一块儿也会猜……
这种猜题聚会,衙门并不会阻止,反而当是读书人的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