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国!听到这个名字,在场不少人心中都是一凛,这是一位同样身居高位的领导,以作风强硬、雷厉风行、敢于拍板着称,目前分管着工业、能源和科技等重要领域,实权在握,由他接任,足见最高层对项目的重视程度丝毫未减,且希望以更强力的手段加速推进。
“刘建国同志指示,”代表继续传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架构和职能保持不变,郑开叶同志、朱煜昌同志继续担任副组长,负责前线具体工作,希望你们两位能够精诚团结,一如既往地推进项目。”
听到这里,郑开叶和朱煜昌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刘建国的大名他们早有耳闻,其强势风格与已故老领导的温和平衡之道截然不同,未来的工作方式,恐怕要发生巨大变化。
然而,代表接下来的话,才真正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力量,特别是强化项目的监督审计、合规性审查以及与各部委的协调力度,决定增补一位副组长——由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花国能源局局长,孙连城同志担任。”
孙连城!又一个重量级名字!这位孙副主任在发改委系统内深耕多年,素以精明干练、背景深厚、作风凌厉甚至有些霸道闻名,是名副其实的实权派人物,也是下一届发改委主任的有力竞争者之一,将其空降到项目领导小组,意图不言自明——上级在支持项目加速的同时,也要加强监管、制衡和直接掌控!
会议室内出现了一阵极其短暂的寂静,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投向了郑开叶和朱煜昌。
一瞬间,郑开叶感到一股无形的、更巨大的压力骤然降临,已故老领导在世时,虽然也有平衡,但更多是信任和放手,赋予了他和朱煜昌相当大的自主空间,而现在,刘建国的高压风格暂且不说,单单这位新来的孙连成副主任,其地位、资历和强势程度,都绝非易与之辈,他的到来,绝不仅仅是“加强力量”,更意味着原本郑、朱二人主导的办公室格局,将彻底变为“三足鼎立”的复杂局面!
朱煜昌的脸色也同样变得异常严肃,甚至比郑开叶更甚,他凭借背景和资源,在原格局下尚能与郑开叶分庭抗礼,甚至在某些方面占据优势,但赵立春的介入,不仅可能稀释他的影响力,更可能因为其强大的部委资源和同样强势的作风,成为他与郑开叶都需要共同面对的“第三方压力”,棋局,一下子变得复杂了数倍。
“情况就是这样。”代表结束了讲话,“希望各位同志尽快从悲痛中走出来,化悲痛为力量,在新任组长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共同把项目推向新的高度!”
会议结束,众人心情沉重地走出会议室,郑开叶和朱煜昌默契地落在最后。
“孙连城……”朱煜昌低声念叨了一句,嘴角扯出一丝复杂的弧度,“这下热闹了。”
郑开叶目光平视前方,语气听不出情绪:“是啊,水更深了,考验也更大了。”
两人都没有再多说,但一种奇妙的、同处暴风眼的感知,让他们之间原本纯粹的竞争关系,悄然滋生出一丝难以言喻的、类似“同盟”的紧迫感。他们都知道,这位新来的孙副主任,目标绝不会仅仅满足于“监督”和“协调”,他必然要深入地介入项目核心决策,争夺话语权和影响力,一个关乎国家命脉的项目,正式进入了更加波谲云诡的“三足鼎立”时代。
祭奠的肃穆氛围如同尚未散尽的薄雾,萦绕在离去的车程中,黑色的轿车驶离公墓,汇入首都午后的车流,车内一片沉寂,郑开叶和朱煜昌各自望着窗外,都还沉浸在对逝者的追思与对项目未来变局的思虑中。
良久,朱煜昌率先打破了沉默,他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开叶书记,直接回机场吗?”
郑开叶收回目光,沉吟了一下:“时间还早,直接回济州,到了也是傍晚了,不如……各自回家看看吧,明天上午再一起飞回去?”他提出这个建议,既是出于人之常情——他们两人都许久未回首都的家,也隐隐觉得,在面临如此重大变局的时刻,需要一点私人空间沉淀思绪,或许也需要与家人交流一二。
朱煜昌似乎有些意外,但很快点了点头,这个提议正中他下怀,他也正想回家一趟,有些想法需要和父亲聊聊,尤其是关于这位空降的、作风强硬的孙连城。“也好,那明天上午机场见?”
“好,明天见。”郑开叶颔首。
两辆车在下一个方便的路口分道扬镳,驶向不同的方向,郑开叶吩咐于强开往父母家,他需要看看父母孩子,也需要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梳理一下纷乱的思绪,而朱煜昌则让司机直接开往西城区那个绿树成荫的大院。
朱煜昌到家时,父亲朱老正坐在院子的暖房里看书,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顶棚洒下,落在老人花白的头发和手中的线装书上,显得宁静而祥和,听到脚步声,朱老抬起头,看到儿子,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但很快又恢复了平日的沉稳。
“回来了。”朱老放下书,指了指旁边的藤椅,“坐,仪式还顺利?”
“嗯,很隆重,该来的都来了。”朱煜昌脱下西装外套,递给一旁的保姆,松了松领带,在父亲对面坐下,眉宇间带着挥之不去的凝重,“爸,刘建国接任组长了。”
朱老并不意外,缓缓点头:“建国这个人啊,作风硬朗,雷厉风行,让他来抓,看来上面是下了决心要提速了,这不是坏事。”他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地看向儿子,“但对你而言,压力更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