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开叶也站起身,举杯道:“煜昌部长为了这个项目,殚精竭虑,付出了巨大心血,也承受了巨大压力,项目的成功,你是首功之臣!d省人民感谢你!我也代表个人,感谢你这两年的并肩作战!祝你回部里一切顺利,也预祝你未来在新的岗位上再创佳绩!这杯酒,为你饯行!”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都将杯中酒饮尽。席间的气氛,既有离别的不舍,更有对彼此未来的祝福。
翌日,朱煜昌乘坐最早的航班返回首都,郑开叶亲自到机场送行。
“走了。”安检口前,朱煜昌与郑开叶用力握手,“这边后续的交接,我都安排好了,新来的管理团队,是你们省里精挑细选的,能力不错,应该能很快上手。”
“放心吧,我们会接好这一棒。”郑开叶点头。
“等我下去的地方定了,告诉你。”朱煜昌笑道,“说不定以后还得跟你这位经济大省的省长要政策、要项目呢!”
“随时欢迎来考察指导工作。”郑开叶也笑了,“保重!”
“保重!”
看着朱煜昌的身影消失在安检通道的尽头,郑开叶心中竟也生出一丝怅然,这一年,他与朱煜昌从最初的互别苗头、暗自较劲,到后来的相互磨合、共同御敌,再到最后的惺惺相惜、携手共进,过程充满了戏剧性,却也结下了非同一般的“战友情谊”,朱煜昌的离开,标志着一个阶段的彻底结束。
回到市委,郑开叶立刻召集相关会议,部署项目交接和后续运营管理工作,d省省委委派的正厅级管理团队很快到位,是一位经验丰富、作风扎实的干部,郑开叶与他进行了深入交谈,提出了殷切期望和严格要求。
西郊基地,这座倾注了无数人心血的“金娃娃”,正式进入了由d省主导的全新发展阶段,而郑开叶的注意力,也开始更多地投向如何以这个项目为龙头,带动全省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以及如何将暗访发现的那些基层治理问题,真正系统地解决掉。
朱煜昌的离开,如同抽走了西郊项目基地一根活跃的中枢神经,虽然新的管理团队迅速到位,工作交接平稳有序,但空气中似乎仍残留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空荡感。郑开叶送别朱煜昌后,很快将全部精力重新投入到济州乃至d省繁杂的工作中。
全固态电池项目进入平稳运营期,他的关注点更多地转向如何以此为核心,构建更完整的产业链生态,以及如何将暗访所见的种种基层治理痼疾,系统性地加以解决。
日子在繁忙的会议、调研和批示中飞逝,一个月后的某个周二下午,郑开叶正在主持召开一个关于全省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专项推进会,会议气氛热烈,各方争相发言。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周启步履匆匆地走进来,俯身在郑开叶耳边低语了几句,并将一部正在静音震动的工作手机递给他。
郑开叶微微蹙眉,周启深知他的工作习惯,若非极其重要之事,绝不会在会议中途打扰,他看了一眼来电显示,是一个来自首都的、他有些印象但并非日常联系的部委内部号码。
他对正在发言的工信厅副厅长做了个“稍等”的手势,拿起手机,起身走到会议室旁的休息间接通。
“喂,我是郑开叶。”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热情而熟悉的声音,带着掩饰不住的笑意和一丝刻意压低的兴奋:“开叶书记!噢不,现在该叫开叶省长了!哈哈,没打扰您开会吧?”
是朱煜昌。
郑开叶有些意外,自从朱煜昌回部里述职后,两人只是通过一次简短的电话,互报平安,并未深谈,听朱煜昌这语气,显然是有了重要的新动向。
“昌哥?听你这声音,是有什么喜事?”郑开叶笑着问道,心中已隐约有了猜测,朱煜昌回部里时间不长,这么快就来电话,语调又如此轻快,八成是工作安排有了着落,而且看来是个不错的去处。
“喜事谈不上,就是组织上刚谈了话,定了新的岗位。”朱煜昌的声音里透着一种经过沉淀后的沉稳,但依旧能听出深处的激荡,“让我去Y省,进班子,担任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主持省政府常务工作。”
Y省?常务副省长?
饶是郑开叶有所预料,也被这个任命微微震了一下,Y省是花国经济大省之首,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其经济总量、开放程度、复杂性和重要性,远非内陆省份可比,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这绝对是封疆大吏中的核心要职,手握重权,责任巨大,更是通往更高台阶的关键一步,而且,“主持省政府常务工作”,这个分工意味着极高的信任和期待。
朱煜昌之前虽然贵为工信部副部长,但毕竟是副职,分管领域相对集中,此次直接空降到Y省担任如此重要的实职,无疑是一次极其重要的历练和提拔,也完全契合了他离鲁前所说的“想到地方上去工作”、“主持一个地方的工作”的意愿,只是这起点,比许多人预想的还要高。
“好家伙!”郑开叶由衷地赞叹道,“Y省常务!昌哥,你这可是猛龙过江,直接扎进深水区了啊!恭喜!真是天大的喜事!”
“哈哈,压力更大啊!”朱煜昌在电话那头笑道,语气变得认真起来,“Y省情况复杂,经济体量大,外向度高,新业态新问题也多,跟我以前在部里抓宏观、或者在d省抓专项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说实话,接到任命,兴奋是有的,但更多的是忐忑,感觉肩上这担子,沉得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