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夜里就下起了大雨。
狂风呼啸,房屋周围的树跟竹子被吹得嘎嘎响,雨还未至,便已经电闪雷鸣的。
胡氏被惊醒,拍了拍周春成,“他爹,下雨了,快起来收凉粉草。”
晒干的凉粉草在太阳落山的时候便已经被收起来了,晒蔫的,还有明天要用的,则是还晾在天井里。
听到下雨了,周春成一个激灵,趿拉着鞋就跑了出去,两人麻溜的先把晒半干的收起来,然后堆在门当上,这才又去把明天要用的端进灶房。
收完凉粉草,风带着雨淅淅沥沥的飘了下来,周春成拿着油灯去把柴棚里的柴盖上,彻底弄完,雨也已经变大了。
两人淋了个半透,看着时间也差不多了,索性就没回屋睡觉了。
把火塘的火生了起来,夫妻俩细细盘算着最近家里的变化,赚了多少钱,先把谁家的给还了,又说了说接下来的打算。
“本来想着这两天把洋芋给挖了的,没想到这雨来得这么快,”周春成话音落下,外面又是一道惊天大雷,闪电格外的亮,将这方天地都照得亮堂堂的。
“雨晴了去挖正合适,到时候晒上两三天,土不板也不沾锄头。”胡氏转了个身,身前已经烤干了,但背后还有点潮。
“洋芋挖了种点啥小春?”周春成问道。
“跟往年一样呗,撒小麦。”
“黍宝上次不是提了一嘴,说小春也能种洋芋?”
“没仔细问,就提了一嘴,有空好好问问,能行的话咱就试试,这洋芋咋做都好吃,做菜当饭吃都成,吃不完的还能拿去卖了,也能卖几个钱。”
“田里的鱼咋样了?”
“还行,我瞅着有鱼的谷子确实比没鱼的看着要好点,具体得等割了才知道,估摸着八月节就可以割了,鱼的话八月初捞吧,估摸着还能长长。”
“娘说的去抓猪崽子的事儿,我想了想,得要,抽空咱们把猪圈打扫一下,该修的修,该补的补,猪崽子现在开始养,明年杀年猪的话,估摸着得有个一百七八十斤了,咱们人多,杀大点,小了不够吃,”
“而且,按现在的情况,凉粉生意也挺稳定的,明年大郎应该可以说上媳妇了。”
“成,你决定就行,到时候我去抓,不过钱该给还是给,一码归一码。”
“我晓得,哪会真白抓啊……”
夫妻俩声音都很低,说的也慢,温声细语的,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
天还没亮,加上下雨,灶房里格外昏暗,没舍得点油灯,只有火塘里火苗随风摇曳的微光照在两人的脸上,湿冷、昏暗,却也带着几分温馨。
衣服烤干,时间也差不多了,胡氏往火塘里添了两根柴,眉头紧皱,“雨这么大,也不知道这凉粉还要不要做,这做了也难送,路又滑,还有雨的。”
周春成看向门外,雨很大,房檐上的水呈线条流下,天井里积了不少水,有些不平的地方更是成了一个水塘。
“要送的吧?这都说好了的,”周春成喝了口茶,“你去问问黍宝,看她咋说,不送就再睡会儿,送的话到时候我跟着一起去,反正下雨也做不了活,耽搁不了。”
“成。”胡氏起身,拍了拍衣角,雨大,门当上都被打湿了不少,怕凉粉草被淋到,她喊了周春成,索性直接把凉粉草搬进堂屋里。
“黍宝,黍宝?”
“咋了阿娘?到点了吗?”周漾睡得正香,声音带着几分迷糊?
“下雨了,还挺大,我想问问你还要不要做凉粉了。”
“下雨了?”周漾一个激灵,这下彻底清醒了,耳边是雨滴打在屋顶上的声音。
“要做!”她也不敢再赖床了,麻溜起床,一边穿衣服一边看着院子里的积水。
“这契书都签了,不管刮风还是下雨,都得送。”
就是下雨没有牛车坐了,得自个儿挑到镇上去。
“那成,你再睡会儿,我跟你爹做就成,咋做我们都会了。”胡氏摆了摆手,转身去了灶房,对着周春成道。
“要做,生火吧。”
周漾没回去睡了,麻利洗漱好帮着一起做,下雨天,路又难走,还没牛车,只怕要迟了。
周清跟周舟也跟着起床了,下雨天唯一的好处,估计就是凉粉定型得比较快了。
凉粉做好,周漾他们胡乱吃了点东西就准备出发了。
周舟没让他跟着去,他那身板,再淋了雨,回来只怕又要着凉了。
就周漾带着周春成夫妻俩一起去,一家三口戴着竹叶帽,披着蓑衣,冒着雨前往镇上。
出门前,周漾还不忘了给周舟找点活干,“三哥,反正下雨天,你闲着也是闲着,帮我磨点玉米面呗,磨细点啊,咱们中午吃玉米粑粑啊。”
“成,知道了,路上小心点啊,路滑得很,别走太快了。”
周舟站在灶房门口,看着三人的背影,有点自责,若是他身体好好的,周漾也就不用去了。
来到何家沟路口,大刘披着蓑衣等在路边,看到三人,他赶紧迎了上来,“周兄弟,这下雨天牛车去不了啊……”
话还没说完,就发现这不是周舟,周漾擦了把脸上的水,“大刘哥,你特意在这里等着啊?”
“对!”他点头,“这是大爹大娘吧?怕耽搁你们时间,所以我就等在这里了。”
“下雨天这路牛车确实没法走,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周春成笑呵呵的说着,“没事儿,等天晴了,牛车能上道了,你再送他们就成,今天我们还要赶时间,就不跟你多唠了,有空了上家里喝茶啊。”
大刘笑着点头应下,又笑着说了句,“大爹你们回来上家里吃饭啊。”
简单说了几句话,周春成对大刘赞不绝口,直说这孩子行。
下扫雨,戴帽子披着蓑衣都没用,前面还是淋湿了,唯一干的估计就是头发了。
扫雨,也就是那种风吹着斜飘过来的雨,他们这边土话就喊扫雨。
这是胡氏头一次上镇里,嫁到三家村后,她去的最远的地方,也就是富阳街了。
没出嫁前,娘家那边的青山镇倒也常去。
路虽难走,但周春成夫妻俩比较激动,浑身使不完的牛劲儿,一路走一路聊天,等回过神来的时候,人已经站在墨韵斋门前了。
一早上余少程都有点心不在焉的,时不时的催促九安去门口看看,“九安,去看看你妹妹来了没?”
“九安,你妹还没来吗?”
“九安……”
不知道这是余少程第几次喊了,九安把人迎了进来,冲着他回了一句,“来了,来了,我妹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