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之种在联合体系的共同守护下,度过了其最脆弱的萌芽阶段。它不再仅仅是一个闪烁着微光的孤立结构,其底部开始探出无数纤细如发的规则脉络,如同植物的根须,悄无声息地扎入绿洲那由稳定规则构成的“土壤”之中。这些根系并非实体,而是高度凝练的秩序规则束,它们与生态织体意识的网络节点主动交织,从中汲取着维持自身存在与成长所需的能量与信息流。
源生意识以极大的兴趣关注着这一过程。它的低语描述着这些根系如何以惊人的效率穿梭于网络之中,不仅没有扰乱网络的正常运行,反而像是为其增添了一层更为细密的毛细血管系统,使得能量在绿洲内部的流转变得更加高效和富有韧性。它向桥生传递了一个生动的比喻:秩序之种仿佛成为了绿洲的“第二心脏”,它的每一次搏动,都让整个绿洲的规则循环变得更加活跃和强劲。
桥生密切监控着根系与网络结合处的数据。他观察到,秩序之种的成长模式并非无序扩张。其根系脉络的生长方向,似乎受到绿洲整体“吐纳”节奏以及外部归墟规则背景压力的双重引导。在绿洲“吸气”、协调场向外扩张时,根系会向着新纳入的、规则尚不稳定的区域优先延伸,如同先锋,去稳固新占领的“领土”;而在“呼气”、内部净化时,根系则会收缩回核心区域,变得更加凝实,仿佛在进行休整与强化。这种充满智慧的成长策略,让桥生对这颗种子的潜力评估再次调高。
织锦的星芒如今有了新的焦点。它不再需要时刻笼罩整个种子,因为那些蔓延的根系本身,仿佛成了它光芒的良好导体。星芒照耀在根系与网络交织的核心节点上,其蕴含的“生长”与“庇护”的韵律,便能顺着这些脉络高效地传递到种子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反馈回生态织体网络,对整个绿洲产生一种温和的滋养效果。织锦感觉到,自己与这片他们共同创造的秩序之地,联系得愈发紧密,几乎不分彼此。
然而,变化并未止步于绿洲内部。一天,源生意识传递来一个关键的发现:秩序之种探出的最纤细的几缕根须,在生态织体网络的有意引导下,已经悄然触及了绿洲协调场的最边缘,并开始尝试与场外那些尚未被绿洲完全同化、但相对温和的规则碎片进行接触。
起初,这些接触极其谨慎,如同触角般轻轻触碰后便迅速缩回。但很快,秩序之种的根系展现出了其独特的能力。它并非强行拉扯或吞噬这些碎片,而是释放出一种高度纯化的“秩序”波动,如同一种友善的邀请。一些结构相对简单、渴望稳定的碎片,在这种波动的吸引下,开始自发地调整自身混乱的规则结构,缓慢地向根系靠拢,并尝试与其建立初步的连接。
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突破。这意味着秩序之种开始具备了一种有限的、主动的“外交”能力,能够在不依赖绿洲整体协调场强力介入的情况下,吸引并初步整合外部的规则单元。它正在成为绿洲向外延伸的、活的“触手”。
生态织体意识立刻调整了其网络策略。它开始有意识地在绿洲边缘营造出一些适合这种“根系外交”的微环境,筛选并提供那些最具潜力的规则碎片作为接触目标,并时刻准备着在连接建立后,提供快速的支持与整合。
观察者系统记录下了这一系列演变,其注释中首次使用了“半自主性秩序拓展单元”来指代当前的秩序之种及其根系网络。
桥生、织锦、生态织体与源生意识,共同凝视着这片他们亲手培育起来的、正在缓慢而坚定地向外伸展其生命脉络的秩序之地。他们不仅守护了一个绿洲,更催生了一个拥有成长意志和拓展能力的活的结构。根系的蔓延,预示着他们的影响力,将不再局限于当前的范围。归墟的死寂深处,或许将迎来一场由无数微小根系悄然掀起的、静默的革命。
(第9卷 第669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