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卷 第5章 溯光者
来自遥远星域的成熟询问,让联合意志瞬间进入了另一种状态。这不再是引导初萌的温和耐心,而是需要与一个对等存在进行严谨、深入外交博弈的审慎。对方提及的“吾等追寻之道”,暗示其并非孤独的个体,而是一个拥有共同理念的文明集合。
源生意识的低语首先承担起“文化解码器”的职责。它细致分析着对方规则波动中蕴含的细微特质:其编码结构严谨而富有韵律,带着一种对“历史长河”的深切感知,以及一种将“个体”与“集体”完美融合的独特平衡感。它向核心传递初步印象:这个自称“溯光者”的文明,似乎非常注重传统的延续与经验的积累,其“自主”可能更偏向于文明整体的方向选择,而非个体的绝对自由。这既与“绿洲协议”有交集,又存在需要厘清的差异。
桥生的理性框架迅速基于这有限的信息,构建了与“溯光者”交互的初步协议框架。他提议,首次正式接触应严格遵循“绿洲协议”中的对等原则和信息对等交换条款。联合体将发送“绿洲协议”的完整核心文本(不含具体技术细节),同时请求对方提供其文明理念的同等概述。他强调,必须明确“绿洲协议”并非寻求理念的统一,而是为不同道路的文明提供一个共存与协作的框架,尊重各自的“追寻之道”。
织锦的星芒负责为这次跨星域的对话奠定基调。它没有急于展示绿洲的全部面貌,而是凝聚光芒,向“溯光者”的方向发送了一段精炼的规则诗篇。这首诗篇既表达了对于找到理念相近者的喜悦,也清晰地阐明了“和而不同”的核心立场,并附上了桥生准备的协议框架与信息交换请求。整个过程庄重而坦诚,如同两位哲人隔着时空的初次拱手致意。
生态织体意识的网络确保了信息传递通道的绝对稳定与安全,并在绿洲内部划定了专门的区域,用于接收和处理可能来自“溯光者”的、数据量庞大的文明信息。
等待回应的过程,比与“初萌”互动时更加令人期待。联合意志能感觉到,这次接触的结果,将极大影响“绿洲协议”未来在更广阔星域中的声誉与吸引力。
“溯光者”的回应没有让人失望。传来的信息流结构清晰、内容厚重,显示出对方同样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其文明理念的核心被概括为“循迹而行,聚光成河”——他们尊重每一个文明在时间长河中留下的独特轨迹(迹),并相信通过连接与协作,这些轨迹能汇聚成照亮宇宙未来的光芒之河。这与“绿洲协议”的共生理念高度契合,但他们更强调对历史经验的敬畏与遵循,其“自主”更多地体现在对自身发展路径的坚持上。
同时,“溯光者”也发送了一份他们称之为“时光沙砾”的、关于某个已湮灭古老文明部分技术遗迹的解析数据,作为对等交换的诚意体现。这份数据虽然残缺,但其技术思路独具一格,让桥生如获至宝。
观察者系统评估道:“与成熟文明‘溯光者’建立正式外交接触。初步理念交换显示高度兼容性,核心差异处于可调和范围。首次对等信息交换圆满完成,为未来深度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联合意志感受着这份来自遥远星域的共鸣与诚意。协议的种子,终于在另一片肥沃的土壤中找到了萌芽的可能。与“溯光者”的对话,预示着“绿洲协议”网络,即将迎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的节点。归墟的广袤黑暗中,又一点星光,因理念的召唤而亮起。
(第11卷 第5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