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谷雨,细雨润泽着南京城。在秦淮河畔新落成的格致学堂前,人头攒动。这是大明第一所面向平民的新式学堂,今日即将举行开学典礼。王贞仪站在学堂门前,望着络绎不绝的报名人群,心中感慨万千。
王学士,这是今日报名的名册。学堂管事递上一本厚厚的册子,已有八百余人报名,远超我们预计的三百个名额。
王贞仪翻阅名册,惊讶地发现报名者中不仅有士子、工匠,还有许多女子和孩童。最让她动容的是一个名叫翠娘的女子,在备注栏中写道:愿学成后开办女塾,教姐妹们识字明理。
便在此时,一阵喧哗从街角传来。周延儒带着一群儒生气势汹汹地走来,手中举着扞卫圣学的牌子。
王贞仪!周延儒厉声喝道,你开办这等学堂,是要断送圣学根基!
王贞仪平静以待:周大人何出此言?格致学堂教授的不只是新学,也包括经史子集。
胡说!一个年轻儒生抢步上前,我们打听过了,你们要教什么泰西算学、格物杂学,还要让女子与男子同堂听课,这成何体统!
围观的百姓开始窃窃私语。一个老妇人拉着孙女的手,犹豫着要不要离开。
王贞仪不慌不忙,命人在学堂前摆开桌案,放上几件教具。既然诸位质疑新学,不如现场比试一番。
她转向围观的百姓:在场可有人近日遇到什么难题?不妨说出来,看看是新学能解,还是旧学能解。
一个工匠打扮的中年人犹豫着举手:小人...小人是做木工的,最近接了个活计,要造一座拱桥,却总算不好受力...
周延儒冷笑:这等工匠之事,也配登大雅之堂?
王贞仪却认真地问:这位师傅,可否详细说说?
工匠受宠若惊,连忙描述起来。王贞仪听完,取来纸笔,用三角板和圆规画出桥梁结构图,标注出各个受力点。
请看,她向众人解释,这就是格物学中的力学原理。只要在这里加固,在这里减轻重量,桥梁就能既坚固又节省材料。
工匠看得目瞪口呆:神了!小人琢磨了半个月的难题,王学士一刻钟就解开了!
围观的百姓纷纷称奇。这时,一个农妇怯生生地问:俺...俺家菜地老是长不好,能不能也请教王学士?
王贞仪耐心询问了土壤、水源等情况,然后说:这是土壤酸碱失衡。我教你一个法子:收集些草木灰撒在地里,再轮种豆类作物,明年定能改善。
农妇连连道谢。周延儒等人面色难看,正要反驳,忽见一队马车驶来。林川与徐承烈带着议会代表们前来参加开学典礼。
周大人也在?林川扫视现场,看来对新学感兴趣的人不少。
周延儒硬着头皮道:辽王,这些奇技淫巧...
且慢,林川打断他,从袖中取出一份奏报,这是边关刚送来的战报。上月准噶尔来袭,我军凭借格物院改良的望远镜提前发现敌情,新式火炮更是在三里外就重创敌军。周大人还觉得这是奇技淫巧吗?
徐承烈补充道:据兵部统计,新式装备使我军伤亡减少了六成。若是没有这些奇技淫巧,不知要多死多少将士。
在场的百姓闻言,纷纷点头。几个原本犹豫的家长,立即拉着孩子去报名。
周延儒还要争辩,林川又道:我知道周大人担心什么。但请想想,若是百姓都能识字明理,都能掌握一技之长,我大明何愁不兴?
他转向围观的百姓:从今日起,格致学堂不仅免学费,还提供午膳。学成优异者,可直接进入格物院深造,或由官府安排差事。
这个消息让现场沸腾起来。人们争先恐后地报名,生怕错过这个机会。
王贞仪借机宣布:我们还将开办夜校,让白天做工的人晚上也能来学习。女子班单独开设,由女教师授课。
开学典礼最终在一片欢呼声中举行。格致学堂的大门缓缓开启,第一批学子怀着激动的心情踏入学堂。望着他们求知若渴的眼神,王贞仪轻声道:
这才是真正的复兴之道。
一个月后,格致学堂的成效开始显现。学生们制作的简易农具在周边农村推广,改良的纺织技术让一些小作坊效率提升。更让人惊喜的是,几个女子班的学生联合开办了女红合作社,她们设计的绣品在市面上供不应求。
然而,守旧势力的反扑也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