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初降时,议会运行已满半年。这一日,林川正在文渊阁审阅各地奏报,徐承烈匆匆而入,眉宇间带着忧色。
王爷,山东出事了。
奏报上写着:曲阜孔府鼓动农户抗税,声称新税制违背祖训。数千农户聚集在孔府门前,与税吏对峙。
带头的是衍圣公孔胤植。徐承烈面色凝重,要不要派兵镇压?若是动用武力,恐怕会寒了天下士子之心。
林川放下奏报,沉思片刻:新政不是靠刀剑推行的。备车,我去曲阜。
三日后,林川轻车简从来到曲阜。孔府门前人山人海,农户们手持农具,与税吏紧张对峙。见辽王驾到,人群自动分开一条道路。
乡亲们,林川站在车辕上,声音平和,听说你们不愿纳税?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农怒道:孔圣人家都不纳税,凭什么我们要纳?自古以来就是这般规矩!
林川不答反问:老人家,去年收成如何?
老农一愣,梗着脖子道:哼!若不是新修的水渠,早饿死了!可这与水渠何干?
修水渠的钱从哪来?林川又问。
老农语塞。林川环视人群:朝廷修水渠、办学堂、养军队的钱,都是从税赋中来。若是人人都不纳税,这些事谁来做?
人群中响起窃窃私语。林川又道:我再问一句,孔圣人家的田地,可受了水渠灌溉?
这时孔府大门开启,当代衍圣公孔胤植快步走出,面色不豫:王爷驾到,有失远迎。只是这税赋之事...
林川直视着他:衍圣公,令祖有言:不患寡而患不均。如今朝廷推行新政,为何孔府带头抗税?
孔胤植脸色涨红:这...这是祖制!孔府千年不纳粮,这是太祖皇帝特许的!
好一个祖制!林川突然提高声音,建虏入关时,令尊率先剃发,这也是祖制?
围观的农户一片哗然。孔胤植踉跄后退,面如死灰。这个被刻意掩盖的污点,此刻被赤裸裸地揭开。
林川转向农户,声音沉痛:乡亲们,朝廷新政,为的是天下公平。孔府不纳税,修水渠的钱就要你们多出。学堂先生的束修,也要你们分摊。这公平吗?
不公平!人群爆发出怒吼。
几个年轻人扔下农具:俺们不闹了!纳税去!
次日,孔府主动补缴税银十万两,并表态支持新税制。消息传出,各地观望的士绅纷纷遵从。
回京路上,徐承烈忍不住问:王爷为何不早用这招?
林川望着窗外飞雪:要让人心服,先要让人明白利害。若是半年前揭露孔府丑事,士子们必会群起攻之。如今新政见效,民心所向,他们自然无话可说。
腊月二十三,小年。议会召开年终会议,奉天殿内暖意融融。
王老栓捧着账本,激动地发言:今年北直隶税赋增收三成,修了十二条水渠,新建学堂四十七所。娃娃们都能念书了!
沈万三接口:江南丝绸出口翻倍,新开作坊百余家,雇佣女工三万人。百姓都说,这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各地代表争相报喜。陕西代表说旱地改水田增产五成,湖广代表说新式农具普及,四川代表说井盐产量翻番...
崇祯帝听着汇报,眼角湿润:朕登基十九年,从未见过如此景象。若是皇兄在天有灵...
散会后,林川独自登上午门城楼。雪花纷飞中,南京城万家灯火,议会大堂的烛光格外明亮。
王爷在看什么?王贞仪不知何时来到身后,官服外罩着猩红斗篷。
在看星星之火。林川轻声道,半年前,这些人还在为各自利益争吵不休。如今,他们却在讨论如何让天下人过得更好。
王贞仪微笑:因为每个人都明白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寒夜里,议会大堂的灯火彻夜不熄。那里,代表们正在制定明年的农事计划、商路开拓、工坊建设...
一个新的时代,正在这个古老的帝国悄然开启。而这,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