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全家人的话】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句脱口而出的俗语,背后隐藏着一部深刻影响中国人数百年的奇书。它没有高深的道德说教,只有最直白的生存智慧;它不教你如何成为圣人,却教你如何识破陷阱、保护自己、在复杂局面中取胜。它是一部写在历史血迹与人性底色上的“博弈论”,充满了冷峻的观察与机变的锋芒。今天,让我们一同揭开这部“谋略圣经”的扉页,读懂中国人独有的思维密码。
---
【童话版】《小动物们的“聪明计”大赛》
森林里要举办“最聪明计策”大赛,智慧老爷爷说,所有的计策都藏在《三十六计》里!
· 什么是“计”?
“计”不是坏主意,而是当你遇到困难时,想出来的最聪明、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比如:
· 小兔子力气小,但它会“声东击西”,假装往东边跑,引开大灰狼,其实安全地回到了西边的家。
· 小蚂蚁搬不动大饼干,它会“借刀杀人”(在这里是“借力”的意思),请来小伙伴一起搬,成功啦!
· “三十六计”怎么用?
智慧老爷爷说,用计策要记住两点:
1. 保护自己,帮助朋友:用聪明的方法对付坏人,保护自己和好朋友,这才是“计”的正确用法。
2. 不能用来做坏事:如果用计策去欺负别的小朋友,那就不是聪明,是狡猾了。
所以,《三十六计》就像一本 “聪明办法大全” ,教会我们遇到问题多动脑筋,用智慧去解决。
---
【小学版】《三十六计》:不是“诡计”,是“智慧”
《三十六计》是一部总结了古代中国军事经验和人生智慧的兵书。它告诉我们,在面对挑战时,除了硬拼,还有更多巧妙的办法。
一、它从哪儿来?
它不是某一个人写的,而是千百年来无数军事家和谋士,将成功的战例和经验总结起来,编成的一套“胜利口诀”。它在明清时期才被整理成书。
二、它的核心结构:“六六三十六”
全书分为六套计谋,每套六计,共三十六计。
· 胜战计:自己强大时,怎么打得更漂亮。
· 敌战计:和敌人实力相当时,怎么找机会。
· 攻战计:主动进攻时,用什么策略。
· 混战计:局面混乱时,怎么趁机得利。
· 并战计:(甚至包括)怎么和盟友、队友竞争。
· 败战计:自己弱小或失败时,怎么保全自己、反败为胜。
三、我们怎么学?
学习《三十六计》,不是为了学“坏”,而是为了:
1. 增长智慧:理解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2. 学会应变:懂得在不同情况下,采取不同的策略。
3. 识破陷阱:能看穿生活中、网络上的一些骗局和圈套。
---
【初中版】《三十六计》:东方语境下的博弈论雏形
《三十六计》根植于中国的阴阳哲学,体现了“以智取胜”的兵家思想,是东方智慧在竞争领域的集中爆发。
一、思想渊源:脱胎于《易经》与兵家
其总纲云:“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这里的“数”指规律、气运(源于《易经》),“术”指方法、计谋。它强调根据客观形势(数)的变化,灵活运用计谋(术)。
二、核心思维:辩证与诡道
· 阴阳转换:计策的核心在于虚实、奇正、强弱之间的转化。“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谋常常隐藏在公开的行动之中。
· 诡道逻辑:它公然宣称“兵者,诡道也”,突破了“仁义”道德的束缚,直面竞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提供了一套纯粹的“取胜”思维工具。
三、历史意义与文化影响
它虽然晚出,但因其高度概括和极强的实用性,深刻影响了明清以来的政治斗争、军事行动乃至民间文化,成为中国人理解与从事竞争性活动的一种“隐性知识”和“文化潜意识”。
---
【成人版】《三十六计》:超越战场的元策略框架
将《三十六计》简单视为兵书或骗术,都是对其价值的巨大浪费。它是一套关于如何在资源有限、信息不对称的复杂系统中进行有效决策的元策略框架。
一、作为“资源杠杆”系统
每一计的核心,都是在教你如何“以小博大,以弱胜强”。
· “借刀杀人”是杠杆他人的资源。
· “以逸待劳”是杠杆时间和势能。
· “浑水摸鱼”是杠杆混乱的环境。
在商业与职场中,这直接对应着资本运作、战略时机选择与危机公关。
二、作为“认知操控”的心理学
绝大多数计策的成功,依赖于对对手认知的干扰和操控。
· “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是操纵注意力与信息判断。
· “笑里藏刀”、“苦肉计”是操纵情感与信任。
这使其成为一门古典的社会工程学和影响力心理学。
三、应用的伦理边界与现代化升级
我们必须认识到,这套诞生于残酷战争的工具具有“双刃剑”属性。在现代文明社会应用时,必须为其设立伦理护栏:
· 从“零和”到“非零和”:计策可用于竞争,但更应用于合作谈判中的策略布局,以实现共赢。
· 从“损人”到“御己”:最高明的应用,是识破他人可能对你使用的计谋,从而有效防御,保护自身利益。
《三十六计》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强迫我们放弃线性思维,拥抱复杂性,并在动态博弈中保持策略性的清醒。
---
【哲学版】“数”与“术”的共舞:《三十六计》中的中国传统宇宙观与方法论
在哲学层面,《三十六计》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将高深的宇宙哲学(“数”)与最实用的行动方案(“术”)完美地焊接在一起,构建了一个“道术合一”的实践哲学体系。
一、“数”的本体论:计策合法性的终极来源
“六六三十六”并非简单的数字游戏。在易学哲学中,“六”是阴爻的代号,代表“变”与“柔”。“三十六”则是“变”的平方,象征着变化之极致。
· 这意味着,三十六计并非人为的臆想,而是对宇宙间万千“变化”规律(“数”)的归纳与模拟。运用计策,本质上是让人间的“术”去顺应和利用天道的“数”。这为“诡道”提供了形而上的合法性——我之行诡道,因天道本就变化莫测。
二、“阴阳不测”之谓神:作为“反因果”的操作系统
西方理性主义追求清晰的“因果律”(A导致b)。而《三十六计》代表的东方谋略思维,其核心是“反因果”或“曲因异果”。
· 它通过人为地设置虚假的“因”(如“声东”),来引导对手预期一个错误的“果”,从而在其认知盲区达成真实的“果”(“击西”)。这套系统承认世界的“测不准”原理,并主动利用这种不确定性来创造胜利。这便达到了《易经》所说的“阴阳不测之谓神”的境界。
三、“时”与“位”的策略哲学
每一计的成功,都极度依赖于“时”(时机)与“位”(处境)。
· “隔岸观火”必须在“敌之内部矛盾尖锐时”(得其时)与“我处于安全位置时”(得其位)方能使用。
· “走为上”更是在“时”与“位”皆对我不利时的最优解。
这体现了中国哲学中情境中心和关系性思维的特质,真理与正确方案永远存在于具体的关系和情境之中。
《三十六计》因此成为一部“行动的《易经》”。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不在于知晓固定的真理,而在于在永恒的变化之流中,精准地找到那个最能引导局势向利于自身方向发展的“杠杆点”并果断操作。
---
【演绎版】双形态《三十六计》吟诵
1. 诡道版《胜战歌》
调性:E商调式 | 节拍:4\/4拍 | 速度:机变诡谲地
```
| 6 1 2 3 | 2 1 6 - |
阳 在 阴 之 内 不 在 阴 之 对
| 5 6 1 2 | 3 2 1 - |
太 阳 太 阴 胜 负 其 中 藏
| 6 1 2 3 | 2 3 5 - |
备 周 则 意 怠 常 见 则 不 疑
| 5 3 2 1 | 6 1 2 - |
瞒 天 过 海 妙 在 一 念 间
| 3 5 6 1 | 5 6 5 3 |
摧 其 坚 夺 其 魁 解 其 体
| 2 3 5 1 | 6 5 3 2 | 1 - - - |
三 十 六 策 走 为 上 计
```
1. 哲思版《韬略吟》
调性:c宫调式 | 节拍:4\/4拍 | 速度:深沉玄妙地
```
| 1 2 3 1 | 5 5 6 - |
六 六 三 十 六 数 中 有 术
| 2 3 5 3 | 2 1 2 - |
阴 阳 燮 理 机 在 其 中
| 5 3 5 6 | 1 6 1 - |
势 必 有 损 损 阴 以 益 阳
| 2 1 6 5 | 3 2 1 - |
李 代 桃 僵 舍 小 而 全 大
| 1 2 3 5 | 6 5 3 - |
全 师 避 敌 左 次 无 咎
| 5 6 5 3 | 2 3 1 - |
未 失 常 也 走 为 上 计
```
---
【谋略小百科】
· 核心典籍:《三十六计》(分秘本、传本,成书于明清)
· 核心思想:诡道逻辑、阴阳转换、以智取胜、因势利导。
· 结构体系:依序为胜战、敌战、攻战、混战、并战、败战六大战略情境,每境六计。
· 思想源流:集《孙子兵法》之“诡道”、《易经》之“阴阳”、《鬼谷子》之“权谋”、《黄老》之“机变”于一体。
· 现代回响:三十六计已成为中华谋略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其思想深度参与塑造了中国人的博弈思维和商业策略,在当代国际关系、企业管理、市场竞争、危机公关等领域展现出强大的解释力和应用价值,是理解中国式竞争哲学不可或缺的密钥。